摩根大通重磅发声!2023年底中国股票市场或走出乐观行情
5月31日,2023年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于上海开幕,汇聚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600名参会者,覆盖公司的总市值高达4.5万亿美元的企业。5月30日,峰会前夕,在媒体会上,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表示,目前市场对经济复苏走势存在一定分歧,但是他对今年全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持偏乐观态度。被问及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破七,朱海斌认为现在市场对这一点位已经逐渐“脱敏”,全年他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将处于区间震荡状态。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表示,中国经济进入了弱复苏。她认为年底可能股指会走出乐观行情。
2023年底中国股票市场或走出乐观行情
朱海斌介绍摩根大通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判断偏乐观,预计今年整体增速为5.9%。中国跟印度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朱海斌坦言,就中国而言,前四个月数据出炉后,市场对于今年的经济走势存在一定的分歧。究其原因,他认为这背后有三点。首先,虽然已经经济进入一个疫后重启,但是在各个细分行业和细分领域可以看到复苏或者说经济的发展情况是较为不均。其次,经济指标由坏变好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最近大家比较关注的工业企业利润,表现依然难言出色。投资领域内的公共投资在前三四个月表现强劲,民间投资仍然相对较弱。最后,市场仍在期待政策发力,一季度的很多政策专项债的发行等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里的信贷发放,在一季度前置的现象非常明显。市场仍在期待政策发力。但朱海斌表示,他认为全年预计不会出现一些大规模的刺激措施,预计财政或者货币政策刺激基本上维持中性、偏稳健的态势。
在刘鸣镝看来,经济周期有四个状态,从收缩、到恢复、到扩张、到经济增长增速下降这么四个象限。在去年10-11月份,通过摩根大通QMI(量化宏观指数)观察到,中国的经济彼时在触底反弹,从收缩期到了恢复期。恢复期在2月初又出现了一定的反复,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弱的恢复。如果按QMI量化分析指数的规律,这一轮的复苏扩张期应该在2024-2025年。摩根大通预计,在二季度剩下的时间和三季度期间,股指或会在今年全年判断的中性和悲观区间中波动。预计到年底,预计市场将能够看到比较明确的的复苏期进入到扩张期的倾向,由此股指有望在中性到乐观情境的区间内波动。
刘鸣镝表示,总体而言,她的团队列出了三个领域作为持续监测的方向:首先,资本市场改革及加强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其次,投资标的建立,包括成长型行业的促进政策及价值型行业的提效激活(国企改革)。第三,引导家庭储蓄流入资本市场长效制度安排。新挑战则是地缘政治及全球流动性状况,以及内地企业和居民信心修复尚需时日。从12个月的维度来看,假设中国国企实现更好的ROE以及个人养老金计划全国推广,中国股票或迎来结构性重估机会。
市场短期存在下行风险,但中期仍可交易复苏带来的周期性机遇。摩根大通客户反馈显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地缘政治因素阻碍资金流入并限制估值上升。摩根大通对明晟中国指数总体持积极态度,维持2023年明晟中国指数基准/悲观/乐观情形目标价在66/54/80不变。中期来讲,摩根大通预计投资者注意力会重新回归中国经济复苏及扩张带来的周期性机遇,拉动明晟中国指数在2023年底反弹超过基准情形目标价。
行业方面,刘鸣镝表示,摩根大通对券商和保险持积极态度。成长股方面,聚焦数字中国主题,细分行业包括电信、硬件(IDC、模块等)、软件、云计算和互联网巨头。而对于已大幅调整的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行业,摩根大通认为不能排除在2023年晚些时间断反弹的可能性。
问答环节
记者: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
朱海斌:我们的判断是今年人民币汇率料还是维持区间振荡,年底预测6.8~6.9左右近期破7,已是最近几年来第三次破7,但现在各方对7的敏感程度明显有所下降。全年来讲,两个方面的因素料会影响人民币汇率。
首先是中美经济增速差距。全球范围来看,今年欧美整体环比增速是下行的,中国、印度相对而言表现会更好。按照目前预期的增速差,对人民币汇率是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的。
其次,从经常项目顺差的角度看,今年经常项目顺差大概率会较去年有明显的收窄,这将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两股力量对冲之下,预计今年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区间震荡。
记者:如何看待“中特估”,国企价值重估是否是可持续趋势?
刘鸣镝:国企改革做了很多年,今年国企改革锚定的ROE的指标和现金收益率的指标,的确是两个非常好的指标。把不同行业的企业所要给股东回报的关键点抓住了,而且必须是可以转化为现金的。
我们也关注了近期的数据变化数据,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显示国企现金比率已经有所改善。要看到ROE的改善可能还尚需时日。总体而言,有些行业中国企确是其中的强者,一般而言是重资产,或者是需要大规模投入的一些行业,比如电信、地产、零售物流、银行、医疗设备、可选消费、半导体和软件等,我们可以看到国企是较为突出的。
在“央企被要求对股东提高回报,地方国企去把他们作为标杆”的前提下,在提高对股东回报以后,估值增厚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换个角度来看,在过去的几个月以来,国企相关的ETF的资金流入也有大幅提升。国企相关的高分红和高股息的ETF,在一季度资金流入量为4亿元,4月份加上5月份前三周就达到了60亿的流入量,其中也有一定的资金驱动的因素。如果说我们希望内地的股票资产是一个长期持有的资产类别,我们更希望ROE可以有提升,那么估值就可逐渐向上。
记者:消费复苏后续动力在哪里?
朱海斌:首先,我们认为今年更多的是一个消费正常化的过程,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偏低。在我们今年的增速预测值5.9%中,消费对GDP的贡献略高于4.2%,和2018年、2019年基本接近。其次,消费的复苏和正常化背后一般有两股力量,一是整体宏观环境好转所带来的收入增长。经过过去几年的经济颠簸后,今年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收入增长期。二是家庭储蓄率的调整,过去几年虽然收入增长在下降,但是消费支出的增速下降得更为明显,这反映在家庭储蓄率上,就是在过去几年该数字超出了2018年、2019年的正常水平即30%左右,2020年为34%、2021年为31%和2022年的33.5%。
我们认为今年国内的消费复苏属于“K型复苏”,即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复苏节奏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我个人认为虽然疫情已经结束,但是在疫情恢复的初期,通过退出财政的消费刺激政策,在起始阶段提供一定的刺激助推,若企业的销售因此能够回暖,那么有望推动经济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记者:你谈到个人养老账户运行对股市的长期影响。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刘鸣镝:根据我们的估算显示,在当前全国一亿一千九百万的纳税人口中,如果其中80%的纳税人参与这个项目,其中15%的参与金额进入股票,一年就有1710亿资金流入股市。这将对中国股市的估值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
另外投资方对金融产品的设计是出于对投资标的的考虑,还是对一个短期交易的博弈的考虑,这是一个关键点。如果是养老金会给股市带来大量的长期资金,而且换手率比较低的,就有望对股市产生持续性的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