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车企经营策略回归理性,预计下半年走出最差时刻

  文丨尹欣驰 李景涛 李子俊 武平乐 董军韬 简志鑫

  23Q1汽车行业内需承压,我们预计下半年行业将逐渐走出最差时刻。今年车企经营策略将整体回归理性,精简成本、回笼现金流将成为主旋律。零部件赛道当前的配置性价比好于整车板块,智能化赛道和产能出海都将孵化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商用车板块上行周期开启,新能源重卡的高成长性有望带动行业估值产生变化。两轮车板块中,出口也有望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乘用车总量:内需承压,出口向好,重点关注结构性机会。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4月,我国乘用车行业批发销量695万辆,同比+6.9%,零售销量560万辆,同比-1.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210万辆,同比+42%,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30.2%。汽车行业年初受购置税减免和新能源补贴退出影响,呈现需求疲弱、竞争加剧的现象,叠加RDE测试法规即将执行带来的去库存压力,行业23Q1出现了较大烈度的价格战。考虑到汽车需求正在逐步走出透支期,且RDE测试法规新增半年过渡期,我们认为行业当前已经走出最差时刻,有望从5月起逐步恢复正常。

  我们调整2023年中国汽车批发销量预测至2609万辆(同比-2.8%,原预测为2800万辆),其中乘用车2209万辆(同比-6.2%),商用车400万辆(同比+21.2%)。乘用车出口了将持续成为今年超预期的因素,我们预计全年有望实现365万辆(同比+43%),有效对冲内需波动。电动化方面,我们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870万辆(同比+33%),其中PHEV\EREV有望285万辆,成为电动车板块的重要α。考虑到行业面临的产能利用率和融资压力,今年同质化竞争加剧,但高举高打的策略反而有所走弱,经营策略大体回归理性,“精简成本”、“回笼现金流”预计将是今年的主旋律。

  我们预计汽车行业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现格局出清的趋势,部分燃油车品牌预计将在未来2年迅速到达由盈转亏的拐点。

  ▍零部件:智能化、全球化驱动产业链快速成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4月自主品牌份额继续提升至52.2%,主要增量来自于中高端市场,而丰富的智能化配置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23Q1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多个智能化配置的渗透率继续提升,我们看好行业景气触底回升之后,智能化赛道重回“。大排量摩托车板块行业需求仍在波动上行,行业景气度跟踪重要性提高,继续看好产品周期规划优异、具备完善自主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的行业龙头。在自行车/电踏车行业,当前欧美需求衰退造成行业出货量承压,行业仍处于去库存周期,积极观察拐点到来。

  ▍风险因素:

  汽车需求放缓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相关产业政策不达预期的风险;全球流动性风险;关键原材料大幅涨价的风险;自动驾驶事故导致相关企业估值大幅下降的风险;智能汽车数据隐私管理不足的风险等。

  ▍投资策略:

  在当前内需有一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出口持续走强是汽车多个子板块的共性。我们认为乘用车/电动车企业今年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出口、混动车型的强劲增长伴随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难以避免,但主流车企的经营策略大体回归理性,“精简成本”、“回笼现金流”预计将是今年的主旋律,技术降本能力是车企今年的核心竞争力。在零部件产业链上,我们预计行业景气度触底回升后,智能化的渗透率提升和品类创新仍将是行业的不可忽视的α。此外,零部件企业向海外的产能输出有望孵化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零部件公司,其中特斯拉产业链尤为值得重视。

  我们重点推荐:1)乘用车板块的结构性机会;2)零部件板块处于增量赛道,同时全球扩张加速的公司;3)周期向上同时长期盈利空间打开的商用车龙头公司;4)产品升级,出海加速的两轮车企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