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中国证券团队:“中特估”不宜炒短线!下半年期待A股政策机会

  近日,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兼中国股票策略主管黄翔、瑞信亚太区汽车行业证券研究联席主管王斌以及瑞信工业证券研究分析师政晓琭分别就当下中国经济复苏前景,A股市场投资主题,新能源车及资本品行业关注热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整体看,中国经济疫后重启,外资持积极欢迎态度。当前,外资对中国股市整体上持谨慎乐观态度,但是海外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前景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并已提前关注明年经济增长预期。

  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兼中国股票策略主管黄翔

  瑞信亚太区汽车行业证券研究联席主管王斌

  瑞信工业证券研究分析师政晓琭

  瑞信指出,A股市场目前处于一个多方“博弈”的阶段,板块轮动特征相对明显。在经济的上升趋势没有得到新的确认的前提下,市场可能会维持这样的状态。从估值角度看,目前无论恒生指数、MSCI还是A股相应指数,都处于相对较低位。瑞信对今年下半年股票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并期待宏观方面更多利好政策进一步出台落地。

  瑞信指出,当前经济出口、投资、房地产等方面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消费仍是亮点,去年年底至今的这一轮重新开放,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助力非常大。尽管整体消费复苏状况还比较脆弱,但以服务业为主的必选消费行业仍存在机会。

  至于近期的市场热点“中特估”,瑞信指出,近期包括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的国际投资者都在关注“中特估”这一概念。瑞信建议投资者不宜短进短出炒作短线,因为随着板块轮动周期越来越快,投资者更应关注相关公司分红及业绩提升的能力,及基本面向上改善的行业中的优质公司。

  瑞信认为,从行情持续性的角度,希望看到“中特估”相关标的公司能在提高分红率和回购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股东价值。

  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瑞信指出,当行业面临支持政策退出、竞争加剧以及渗透率提高下增长趋缓的挑战,公司行业主流公司都开始相继跟随。我们认为,这种价格下探将持续至今年年底,这会带来主流车企利润率的下滑以及销量的进一步上升。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新能源车渗透率提高后,当下市场竞争环境及市场情绪的变化?

  王斌:国内投资比较看重成长,其中的关键指标是渗透率,去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27%,今年预期到45%。但高渗透率意味着低增长。相对美国市场,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相对较高,相关企业的潜在成长性就会变低。

  资本会对成长放缓的行业减仓,比如巴菲特出售比亚迪股份就是一个例子,资金会转投其它更高成长性的电动车或相关股票,如一些为美国电动车提供电池的韩国公司股价近期就表现不错。

  今年不少大型新能源车企提出了85%的销售目标,但目前大多数券商都预测最多只有40%至50%的增长,这意味着今年新能源车的价格竞争会继续。这种环境下,整车的利润和现金流面临很大压力,并不看好今年电动车整车下半年的竞争环境。

  今年新能源车赛道将出现淘汰赛,行业增长率发生变化时,公司的优势着眼点就会发生变化,业绩增速变慢后,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执行力就变得更加关键。

  目前市场的投资亮点一是汽车出口,目前大量新能源车公司布局海外,主要看好南美、东南亚、欧洲和中东等地的拓展;二是非电池的零部件,相对电池更看好电池壳,可更好地享受行业的高增长,却没有像电芯一样的价格下跌的压力。

  资本品行业“静待花开”

  中国基金报:请问如何看待工业设备制造行业(资本品)近年市场的逻辑演绎?

  政晓琭:首先,资本品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周期强相关。回顾2017至2018年,当时是主要下游行业的投产大年,因此中国的部分设备制造业得益于这一趋势,也处在发展上升的阶段;2018至2019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工业设备投入便进入下行周期;2019年底起,有回调的起色,但在2020年一季度有了短暂停止。但2020年第二季度起,由于中国的疫情防控非常得力,且得益于全球央行大规模流动性投放,因此中国乃至海外,整体的工业设备制造业又迎来了上行周期。

  因此,中国的工业设备制造行业从2019年底起至2021年上半年,都处于一个强上行周期,这一周期在2021年年中达到最高点。之后,由于海外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能力也陆续恢复,整体经济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因此从2021年年中至今,中国的工业设备制造业又处于一个下行及逐步筑底的过程中。

  目前,我们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观点,可以用“静待花开”一句话概括。根据我们的调研,从去年年底疫情开放以来,企业主,包括下游的工业设备经销商,信心是恢复的。

  中国基金报:筑底过程中,这一行业是否仍存在相关投资机会?

  政晓琭: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国的整体制造业,特别是工业自动化、智能设备相关的行业,仍然有结构性的增长机会,投资者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跨周期增长的投资机会。经过近两年的回调,大部分企业的估值都不算特别贵。

  首先,国家政策支持方面。从2015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包括2021年底,国家也专门推出了针对智能制造细分行业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有助于推动工业行业整体自动化,助推智能制造的行业发展。

  其次,供应链安全方面。在目前全球宏观背景之下,产业链国产替代发展成为一个趋势,这也一定程度上将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推向了新台阶。例如,中国企业自动化制造占据中国自动化份额上,中国企业的占有率每年都有2-3%的提高。

  此外,国内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近年来转型加快,由人员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所带来的积极结果就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也在慢慢上升。

  以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也会带来结构性机会。在中国疫后重新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已经培育出了非常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这批企业也加快了出海进程,纷纷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开设工厂。

  总之,中国工业制造业目前处于较为底部位置,仍在筑底的过程中,但长期来看,仍然有结构性的机会可以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