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季度维度上寻找性价比和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如新能源、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一带一路”、数字基建

  “围炉谈策”系列报告以PEST框架(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为全球投资人展现中国政策全景图。在当下时点,我们认为:1)二十大后我国外交领域捷报频传,元首外交还在持续推进,后续一段时期地缘政治环境无需担忧。2)3月经济表现比1-2月更优,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后,预计4月底政治局会议将“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打好预备量,确保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除了高层对外企外资持续传递信心外,二十大后特别是今年两会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鼓励支持,市场预期将不断改善。4)全面注册制改革顺利落地,回头看科创板这一试验田已拥有超过500家上市公司,成为“硬科技”集聚地,也值得投资者更加深入挖掘其中优质公司。

  ▍近期我国外交领域频繁取得重要突破,元首外交保持活跃,围绕“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外交布局将持续推进。

  近期法国、巴西、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国政府首脑和外交官员访华。其中,中法欧在经贸领域激活合作,安全领域达成共识管控风险,特别是中法在航空、核电、轨交等领域项目落地体现了互补需求和避免“硬脱钩”的意愿;新加坡、巴西等“一带一路”国家不断释放积极友好信号,中国主张吸引力持续提升,围绕十周年的外交布局还将持续推进。因此,我们认为后续一段时期的地缘政治环境将稳中有进,有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预计4月底政治局会议将精准施策,托底复苏态势。

  一季度中国实现了GDP同比4.5%的增长,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其中,消费强劲复苏,服务消费表现格外亮眼,房地产销售额增速结束连续12个月的负增长同比转正,出口大超市场预期,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工业生产延续温和复苏。我们认为,经济活动回归正常的态势显著,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态势是强劲且可持续的。当然,政策层将直面短板和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扎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预计4月底政治局会议将出台务实精准的政策措施,如政策性金融工具、地产因城施策等,稳预期、稳外贸、稳内需、稳投资、稳就业,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市场预期持续改善。

  二十大后,通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会、总理记者见面会等多个场合,政策层传达了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数字经济这一极为鲜明的信号。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经进入了常态化监管阶段,“中国是否还搞市场经济”等疑虑甚至歪曲的杂音噪音已经被强力纠偏。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增强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并不矛盾。此外,通过高层外交互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多个场合,持续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也是极为明确的政策指引。我们认为,市场预期已经明显改善,不应对中国政策有偏颇的悲观解读,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伴随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科创板从政策洼地迈向“硬科技”集聚地,前景可期。

  科创板开板近四年,公司数量突破500家,营收、净利润、研发支出分别突破10000亿元、1000亿元、1000亿元。作为对比,创业板分别是在第7、第8和第11年时,才突破500家上市公司,总营收达到10000亿元,净利润总额达到1000亿元。科创板创新属性更足,成长速度更快,不应以此前的政策洼地定位被看待。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在经历大规模减持潮后,估值更为合理,科创50处于35%分位左右;在做市商制度落地和港股通扩容后,流动性明显改善,并且后续交易和衍生品工具、增减持和外资流入等方面有望持续完善政策,可投资性明显增强。我们认为,得益于科技创新和国家安全的持续强化,以半导体、软件、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为代表的优质公司将在数字化和自主化浪潮中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从稚嫩走向成熟,中长期黄金布局时机已至。

  ▍总的来看,PEST模型分析下中国政策评分持续改善,市场进入基本面驱动阶段。

  全球流动性拐点不断临近,中国地缘政治环境改善明显;国内经济复苏态势持续,已经取得开门红并有望在4月底政治局会议强化部署;民营经济和外资外企信心都得以修复,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悲观预期逐步化解。在政策波动不大的前提下,投资人将更加关注经济高频数据和估值性价比。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国企仍然是全年主线,但我们建议季度维度上应更契合经济复苏和业绩稳固两条主线,寻找性价比和确定性更强的标的,如新能源、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一带一路”、数字基建等。

  ▍风险因素:

  中美关系恶化;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民营经济支持政策不及预期;科创板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