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策略:报复性消费何时来 报复性消费是谁提出来的
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报复性消费不会在上半年出现
2023年市场期待防疫放开后出现报复性消费,主要支撑有二:一是防疫放开后线下消费场景复苏,二是疫情期间居民部门出现了超额储蓄有望转化。对此,我们分析了9个国家疫后消费复苏的经验。结论显示:<?XML:NAMESPACE PREFIX = "O"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①消费绝对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但平均消费倾向仍低于疫情前。消费绝对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但相比于收入复苏超过疫情前水平,消费复苏程度大多低于收入复苏程度,即平均消费倾向仍低于疫情前(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意愿尚未回归疫情前)。背后是居民部门消费信心受到影响、消费意愿下降,除了美国、德国,国内经济实现了较快恢复。
②修复结构上看商品消费强于服务,耐用品强于非耐用品。耐用品消费通常在政策支持或补贴下在疫情放开前修复较好,尤其是地产链商品在全球货币“大放水”推动地产高景气下复苏较快。全面放开后服务修复弹性大于商品。服务消费中仅医疗服务能够确定性超越疫情前。典型可选服务类消费修复较慢,市场较为关注的旅游消费仅修复50%左右。
③日本、越南、新加坡数据显示,全面放开后6个月消费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鉴此,我们认为,国内消费复苏方向确定,但居民消费信心依然偏低,平均消费倾向在上半年不会恢复至疫情前,超额储蓄转化为报复性消费的概率较低。后续消费快速复苏的关键在于就业何时企稳。
风险提示
疫情的二次冲击;全球经济的超预期衰退;国内消费复苏路径与国外不一致;国内促消费政策超预期;等等。
正文
风险提示:
疫情的二次冲击;全球经济的超预期衰退;国内消费复苏路径与国外不一致;国内促消费政策超预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