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后细分龙头更值得关注(全面注册制 利好)
本周是全面注册制实施以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大盘在周一中阳突进以后,周二便开始出现分化。注册制未必会在短期内带来企业扎堆上市的情景,但必然会加速IPO的步伐,让更多优质上市资源登陆资本市场。在资金面没有显著改善的情况下,筹码端供给加速引发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而这也是需要投资者思考的一大市场背景。
从理论上讲,注册制本身不会引发牛市或熊市,因为决定股市牛熊的是宏观经济的增长质量,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好坏。但是,注册制推进势必会引发整个市场产生结构性调整,因为存量资金会预期有更多新上市资源,从而对目前存量上市资源进行选择,这样就会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特别是那些“盈三年亏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上市公司,可能会被市场边缘化。以前退市难,现在退市易,只要被边缘化了就很难翻身。我们可以看看创业板这个率先试点了注册制改革的板块,其新上市的企业不是很多,但很多低价亏损公司的股价却难有大的表现,始终在3至5元附近徘徊。也就是说,以后“摆烂”的公司会越来越多,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后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各自又有什么特点。这需要我们仔细梳理。
首先看主板,这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注册制推出以后影响最大的市场。从存量角度看,主板集中了众多老上市公司,部分公司受宏观大环境影响,其业绩长期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这些公司面临较大的退市压力。随着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未来主板的边缘化公司会增加。而这些绩差股由于壳资源的贬值,缺乏被资产重组的动力,退市可能成为常态,即便暂时不会退市也缺乏资金的关注。因此,主板要立足于中长线投资,立足于行业龙头,立足于低估值小市值细分行业龙头。
关注行业龙头,关注蓝筹白马,这是主流资金早就在做的事情,目前抱团取暖的绩优蓝筹基本格局已经锁定,各大行业的龙头基本上都被基金、券商等机构资金把持,筹码基本上都在他们手中。所以,认为注册制实施以后,大金融、大消费、大央企龙头会大涨的想法有点过于乐观。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龙头估值合理,筹码无法松动,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新增的主流资金或者是中长线资金可能会去关注目前估值偏低,总市值不高,最好有央企背景的细分行业龙头。以前,这些细分行业龙头之所以不被关注,是因为很多机构认为这些企业总市值太小,即便上涨,对净值的贡献也不大。但在全面注册制实施以后,主板存量企业与新增企业之间会出现比价效应,目前A股又基本集中了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金融、石化、大消费都是如此,再怎么注册上市,也很少会有像招商银行、贵州茅台、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这样的巨无霸登陆。因此,一些细分行业低估值的小市值龙头可能会进入新增机构资金的视野,选择的标准就是估值在15倍以下,市值在300亿以内,处于行业头部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再来看已经率先实施注册制改革的科创板和创业板。科创板其实最容易做选择,因为科创板一开始就是注册制IPO,所以目前科创板的格局基本是机构主导。选择科创板的中长线投资标的只需要跟着做市商走,哪个做市商强其股价就强。从行业角度看,首选先进制造业,毕竟科创板的定位就是要坚守“硬科技”,要突出“硬科技”特色。
颇具吸引力,机会也较多的应该是创业板。因为创业板既有存量公司,又与科创板同步实施了注册制改革。就目前创业板经过一年的试点来看,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很多业绩持续亏损,主业发展不明的创业板公司,即便有资产重组,但股价始终难有起色,毕竟市场预期全面注册制以后,会有很多更好的上市资源,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所以如果一家创业板公司业绩下滑难以改善,就很难再翻身,特别是一些总股本相对较大的公司,成为低价股以后便成交清淡乏人问津。
从另一个角度看,创业板里一些中价细分龙头就值得关注了,因为它们很多有翻身的机会,而且即便在全面注册制以后,基本面也有竞争力。而这种内生动力比较足的上市公司也是市场活跃资金最喜爱的标的,以后“乌鸡变凤凰”的故事大概率不会在创业板的低价股中产生,更多会在股价10元附近的细分行业头部企业里产生,形势会倒逼这些企业想方设法不被淘汰。所以选择的条件也就出来了:总股本不要太大,5亿以内最合适,即便资产重组以后也不会特别臃肿;行业景气度要高,数字经济、新能源、先进制造业这些中长期景气度有保障的行业是首选;融资能力有保障,毕竟有钱才有发展的动力,已经增发或发债拿到真金白银的企业机会更大;业绩最好不要亏损,因为在注册制的背景下,业绩亏损容易造成“情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