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全面注册制或不会带来IPO爆增,新股连续一字板将不复存在,“两个不变”利于全面注册制平稳着陆
全面注册制或不会带来IPO爆增
■贺宛男
这项重大改革来得很快。2月1日,证监会就全面注册制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为2月16日,前后不过半个月。征求意见修改后颁布主要规则,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后,交易所便开始受理主板其他企业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如此算来,极有可能在2月底3月初,A股市场便将迎来全面注册制。
全面者,两个覆盖也。一是覆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各市场板块;二是覆盖所有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包括优先股、可转债、存托凭证等也都实行注册制。
其中重中之重是上交所、深交所主板。
两交易所主板将迎来两项新规,两个不变。两项新规一是放开新股发行定价,二是放开上市前5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两个不变一是自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保持主板10%的涨跌幅不变,二是主板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则不变。
有不少市场人士担忧,全面注册制后上市股票将大增。有统计显示,自2019年7月注册制试点以来,试点后三年 (2020 年-2022年)平均每年A股IPO数量为462家 , 而 注 册 制 前 三 年 (2016年-2018年),平均每年IPO数量为256家。注册制之后,A股IPO提速相当明显。
但在笔者看来,全面注册制后并不会带来IPO数量爆增,估计每年还是在400-500家左右。因为证监会明确,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而实际上,业绩稳定、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大盘蓝筹”已经上得差不多了。至于创业板和科创板,那还是按照前两年的节奏来。
另一方面,从试点4年的实际情况分析,注册制并不是“只要符合证券法规定条件的公司就可以自行IPO”,也不是如科创板开板时那样,从2019年3月22日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出炉,至6月13日科创板开板,仅用时83天。事实上,注册制分为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等许多环节。这两年“双创”上市的企业,平均排队时间在8个月到1年左右。即以去年12月发行上市的企业为例,最快的川宁生物,去年6月8日申报,12月16日发行,用时半年;时间最长的华新环保,2021年9月29日申报,去年12月6日发行,历时14个多月。
更何况,在证监会关于今年工作的五大要点中,特别强调要“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个“直接融资”既包括股市也包括债市,要“统筹股市和债市协同发展”,“统筹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杀鸡取卵是断断不行的,只有二级市场健康发展,一级市场新股才发得出去。
在笔者看来,全面注册制后最值得关注,或者或最值得股民警惕的是“打新”风险。
有统计显示,2022年A股上市新股428只,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破发122只,占比28.5%。而截止到今年 1 月底,有220只股票跌破发行价,占比达51%。想想看,打两只新股就有一只破发,这是30多年股市从未见过的。不仅破发比例高,破发程度也深。如三元生物,发行价 109.3元,现价37.53元;腾远钴业,发行价173.98元,现价72.62元;军信股份,发行价34.81元,现价16.45元;中一科技,发行价163.56元,现价71.90元;翱捷科技,发行价164.54元,现价58.92元。
遗憾的是,尽管破发连连,可中签率还在万分之几!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什么A股市场的新股会越发越多,并且一个个肆无忌惮地超高价发行?正是与大多数人闭着眼睛打新有关——苦涩的“周瑜打黄盖”!
第二个风险是绩差股退市将会加快。今年才过去一个月,就有*ST凯乐和*ST金洲宣布“1元退市”。有媒体统计,迄今至少已有10家公司预告了财务类退市,4家公司(*ST新海、*ST计通、*ST紫晶和*ST泽达)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既然小公司(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上市,大公司可以通过主板上市,没有盈利的企业(硬科技)可以通过科创板上市,壳资源的价值就将大大打折。2022 年退市 42 家,2023年呢?
全面注册制下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 刘柯
A股全面注册制终于来了。证监会宣布,从2月1日起,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很多人认为,全面注册制改革与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一样,势必会在A股市场掀起波澜。但是,这个波澜未必是全面上涨,与股改不一样,股改是对二级市场股票几乎全部送股含权的利好,而注册制改革是以增加股票供给为基础的改革,所以以后A股市场能否爆发牛市行情以及具体风格演进还需要观察。
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试点,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股票交易制度的改革,涨跌幅放宽到20%。这个交易制度的改革虽然对上市公司基本面来说没有实质性影响,但是对于二级市场交易的资金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它能增强市场的活跃性,吸引新增资金的进入。此次全面注册制改革主板依旧维持10%涨跌幅,因此主板大量的低价股可能会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那就是缺乏资金的关照,逐步进入优胜劣汰的程序。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注册制改革在增加筹码供给的同时,也会加大退市的力度,而主板很多老的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业绩越来越差,今后会逐步边缘化。
因此,我们谈全面注册制改革面临的市场机会,首先是要“避坑”。目前主板主营业务增长不明、业绩持续亏损的大盘低价股尤其要回避,下一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退市,这是全面注册制改革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使命;其次是券商板块,其实注册制改革对券商的要求也会更高,虽然其业务量可能会有增长,但是IPO不成功以后的风险也会更大,连带责任也会相应增多,因此注册制改革对券商来说是把双刃剑,并非单纯的利好;第三是主板目前已经上市的大盘蓝筹股,大家不要认为注册制改革会对这些蓝筹白马有多大利好,因为这些蓝筹股目前的估值定位和机构持仓情况已基本稳定,很难还有大的起色,全面注册制实施后,新上市的新业态新蓝筹有可能被市场追捧,比如像阿里、腾讯、京东这些新业态海归股。
那么全面注册制改革以后,对目前A股哪些板块构成利好?首先是创投和类创投板块,其次是创业板中的低价小盘股。
全面注册制改革以后,将会有大量的新业态前沿新锐企业进入A股市场,对于创投产业以及目前A股的创投板块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利好。注册制改革让创投企业投资的公司成功上市,资金有了增值并退出的渠道,那么也可以反过来促使更多创投企业投资更多的优质公司,形成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其实这也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初衷。所以,A股的创投板块以及拥有大量优质前沿科技子公司,投资了大量优质前沿科技企业甚至是“独角兽”股权的科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分拆上市或者投资股权变现实现效益最大化。
那么为什么说创业板也会在全面注册制改革以后受益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主板只有10%的涨跌幅,对于活跃资金来说20%的涨跌幅吸引力更大。目前北交所是30%涨跌幅,科创板和创业板是20%的涨跌幅,但北交所和科创板由于高门槛的原因,缺少中小投资者参与,没有多少对手盘,因此创业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下一步创业板中业绩不亏损,没有退市之忧的中低价小盘股有可能成为活跃资金关注的目标,特别是科技属性还不错,题材概念比较前沿的中低价小盘创业板股票,很可能成为中短线爆发的热点。
“两个不变”利于全面注册制平稳着陆
■皮海洲
2月1日晚间,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发布15项文件,这也意味着继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先后实施注册制后,主板也将实施注册制,A股全面注册制启动。
全面注册制改革虽然借鉴了科创板、创业板的经验与做法,但这次主板的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创业板相比,明显有“两个不变”。虽然主板新股上市在前5个交易日与科创板、创业板一样不设涨跌幅限制,但自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同时,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
而科创板与创业板,从新股上市的第6个交易日起实行的是20%的涨跌幅限制,并且科创板与创业板对投资者也有资产与投资经验方面的要求,比如科创板要求投资者有50万元的资产,同时还要满足2年的投资经验的要求。因此,主板的注册制改革与科创板、创业板还是有所不同。实际上,这“两个不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这次全面注册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亮点所在。
保留“两个不变”很有必要,它对于全面注册制的平稳落地,对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比如,自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这可以满足稳健型或者说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需要。对于热衷于炒短线,热衷于投机炒作的投资者来说,或许他们更喜欢股价的大起大落,这些投资者或许更喜欢有着20%涨跌幅的股票,这些投资者会认为炒作这些股票赚钱快。
不过,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20%的涨跌幅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虽然20%的涨幅会让投资者赚钱快,但20%的跌幅也会让投资者亏钱快。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必须要充分考虑股票的投资风险,不能只想着赚钱,而不防范亏钱。也正因如此,对于一些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10%的涨跌幅限制。这有利于降低与防范股票的投资风险。
因此,保持10%的涨跌幅不变,可以满足这部分投资者的需要,从而为股市留住这部分投资者。如果将股票的涨跌幅都放宽到20%,那么这部分投资者就有可能从股市里流失,或让这部分投资者减少对股票投资的资金投入。因此,在主板实行10%的涨跌幅,在科创板、创业板实行20%的涨跌幅,这可以让不同的风险爱好者有不同的选择,满足不同的投资者需要,从而为股市留住更多的投资者。
或许有投资者会说,主板不实行20%的涨跌幅,对那些热衷于炒作的投机资金没有吸引力。其实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一方面,这部分资金可以选择科创板或创业板来进行投机炒作,毕竟科创板与创业板实际的是20%的涨跌幅,可以满足这部分资金的需求,不会让这部分资金没有选择。另一方面,即便是实行20%的涨跌幅制度,也不代表相关股票天天都有20%的涨跌幅,实际上更多的股票,每天的涨跌幅都没有超过10%。10%的涨跌幅其实可以满足绝大数多股票的波动需求。
而就第二个不变来说,更是有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为股市提供源源不断的投资者。这第二个不变就是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这一条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主板也和科创板、创业板一样,规定投资者要有2年以上的投资经验,要有10万或50万元的资金门槛,那么,股市也就没有新的开户者了,因为新进入主板的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新股民,是没有相应的投资经验的。也正因为没有相应的投资经验,所以也不能要求他们一进股市就投入10万或50万的资金,不然,新股民要承担的投资风险也就太大了,这也不利于新股民进入A股市场。所以,主板的注册制改革,不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作出限制是合适的,一旦作出限制,A股市场也就没有新的投资者进入了,没有了活水的加入,这显然是不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的,让股市的长期发展失去了后劲。
全面注册制将增强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力
■郭施亮
注册制,对不少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近二十年,中国股票市场采用的是核准制度,但随着核准制的深入推进,核准制模式下的弊端开始逐渐浮现,甚至出现了一些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问题。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核准制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股票市场自身发展壮大的需求。中国股票市场要走向世界,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具有长远战略性的影响意义。
与核准制相比,注册制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并不进行实质性的判断。最近几年时间,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分别在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交所进行了注册制试点,并顺利实施了一段时间,为全市场全面注册制的铺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2023年春节之后,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同时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首先,我国在注册制改革的筹备工作上已经准备了多年。通过近年来在多个市场试点注册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有益经验,在充分的准备下有序推进注册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
再者,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结果,把选择权交还给市场,进一步强调了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开放、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态度与决心。
此外,在全力发展经济、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注册制的实行可以更好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力。
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核心在信息披露,并把选择权交给了市场,减少了不必要繁琐的审核流程,提升企业发行上市的速度,并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核准制模式下的暗箱操作问题。
全面注册制的实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这一次全面注册制改革的亮点来看,强调了几个不同点。其中,包括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以及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等。另外,也提出了两个“不改变”,分别是主板新股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保持10%不变以及维持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
此外,对不同市场的定位与分工,还是非常明确的。
例如,主板市场定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打造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科创板市场专注服务“硬科技”。
此次全面注册制的实行,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并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做大做强。在全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一个平台,不断优化企业资产负债表结构,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水平。
资本市场的做大做强,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作为聚集庞大社会财富资金的投资场所,解决企业融资与再融资的需求,自然离不开持续活跃的市场环境支持。投资与融资功能其实并不孤立,只有投资与融资功能得到均衡发展,才可以更好施展出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并更好提升资本市场的投资与融资吸引力。
在全面注册制实施之际,一方面需要强调企业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严谨性,并加大对中介机构、发行人的责任认定力度,一旦发现信披违规、财务造假等行为,应该对相关利益牵涉人实施终身市场禁入,同时进行从严处罚,提升资本市场的震慑力,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另一方面应该要提升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效率,并不断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索赔效率,从最大程度上保障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需要建立在持续活跃,且具有持续赚钱效应的市场投资环境基础上。A股市场本身不差钱,缺的是投资信心与持续赚钱效应,当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各路资金会蜂拥而至,投资功能持续向好自然会推动融资功能的持续活跃,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高的。
中小投资者应坚持投资绩优蓝筹股
■宋清辉
在全面注册制形势下,今后监管不再判断企业投资价值,这意味着投资的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随着更多的IPO上市,投资难度将会更大。在此背景下,预计优质蓝筹股将成为市场热点,成为中小投资者追逐的对象。总而言之,全面注册制度下,业绩为王,只有那些具稳定和确定性的公司才值得长期投资。
所谓的投资价值有很多判断方式,例如在手机游戏开始盛行前夕,资本市场认为手游行业前途无限,就认定该行业很有市场价值;再如有些上市公司业绩突飞猛进,资本市场也会认为其有投资价值;又如有些公司和世界顶尖企业进行合作,资本市场也会认为这里面有投资价值。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股票,即便它有极大投资价值,股价也不可能快速无极限地上涨。毕竟,公司披露的数据还是我们判断上市公司股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而言,人们会习惯用上市公司的前期披露的业绩报告进行参考,市场价值则是对未来的预期。所谓预期,是人们对上市公司未来的期望,例如行业有着非常好的“钱景”,市场就会预计该行业空间广阔,并预估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值情况。同理,和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各式各样的资源,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发展、赚更多的钱。
以上就是市场预期的具体表现,但是市场最终看上的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就A股市场形态来看,长期市场一般为理性市场,短期市场一般为非理性市场。之所以认为短期市场非理性,主要考虑到市场不少资金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基本上无视资本市场的规律,以“赌徒”的心理在资本市场中盲目跟随,因此短期市场中往往会出现股价的大起大落,即股价虚高之后的快速降温。之所以认为长期市场为理性市场,是因为股市的短期涨跌之后,各种热情都会消退,大趋势还是会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情况进行调节。这也就意味着那些业绩增长稳定、能够不断为投资者带来较为乐观分红的上市公司是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
但大多时候,权重股、蓝筹股对大多数中小投资者而言是看不上眼的,因为这些公司的股价一年里大部分时间就是一天上涨或下跌不到0.1元,看起来基本上没有盈利的空间。要知道A股市场每天都有涨停的个股,这些个股常常成为中小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在A股市场,不管是谁都想赚钱,如果中小投资者能够天天百分百预知到能够上涨的股票,对他而言自然毫无风险,短期内就能发大财。在短期市场上,业绩对股价形成支撑作用这句话基本上不靠谱,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也有人在复盘的时候会因为一些权重股、蓝筹股在过去的两三年的涨幅翻番而诧异,这其实就是投资蓝筹股的秘诀所在,坚持不追高、坚持在回调至阶段底部介入、坚持长期持有。只不过能够耐心持股超过一年以上的中小投资者真的不多,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前期追高而被深套其中无法脱身的投资者。大部分中小投资者依然坚定“短线是银”的投资信念,我也相信“短线是银”,同时也相信在短线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
然而人们却常常被一些短线的资讯所冲晕头脑,这就好像媒体时不时就会报导有人抽中彩票头奖一样,有守号、有随机、有各式各样的方式,但彩票的中奖概念不到千万分之一,任何经验、方法都是将特殊性放大为普遍性,数以十亿计的普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中头奖。股票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短期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能够长期在股市中盈利,中小投资者在这种市场中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几乎不可能。
相比而言,蓝筹股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投资者有相对稳定的回报,尤其是在中国各项经济数据开始转暖的过程中,蓝筹股往往会起到稳定股市、带头试探的作用。如果经济基本面开始好转,蓝筹股就将成为稳定的获利来源。因此,广大投资者应坚持长期投资价值较优的蓝筹股。
新股连续“一”字板将不复存在
■ 文兴
2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前后相关行政许可事项过渡期安排的通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则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时间过得飞快,在三十年前,笔者就在畅想并期待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如今,变化在不断变化中。人们不再害怕股票多了,也没有了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概念了,更别说买不到股票了,改变了很多。只是上证指数改变不大,还在三千多点的地方等待东风。三千多点就是有了这么多变化的结果。变化都是改革,没有改变的也在等待改革。比如说B股市场,比如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的问题也许永远存在,它是证券市场的伴生物,有的或许一个晚上过去就解决了。看看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全面注册制,现在也到了听取意见的时候了。发展真的很快,快得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投资者都接受了发展这个事实。
笔者认为全面注册制的推进,意味着作为直接融资最重要的股票市场的改革,向市场化的方向又进了一大步,且是关键的一步。由于对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及股转系统定位比较明确,可使得VC/PE在投资时对号入座找到适合的上市通道,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特别是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核心技术的企业,加快通过股票市场上市。这次是全面注册制改革,而不是主板注册制改革,是整个中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包括各板块,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发行交易、持续信披等内容的全面改革,征求意见截止时间2月16日。笔者推测会在全国两会前正式发布。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核心、重中之重,并不是IPO再融资条件,而是证监会转变职能,监审分离。各板块定位有了较明确划分,网传红绿灯行业要求,可能要等正式稿发布之后交易所出台定位相关文件明确。各板块之间有重复范围,也有相对侧重。定位问题体现的是政策导向,中国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资本市场,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而不是为相关股东或利益方的利益服务的,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国家特别支持发展的行业,是正常的事。这是个角度问题,不存在绝对正确与否或进步退步的问题。主板上市条件有所放松,连续三年盈利不再要求,但还是要求最后一年盈利,有利于一些受行业或其他周期影响的大企业上市。再融资条件有所调整,创业板公开发行不要求连续两年盈利,转债取消额度限制,主板也推了小额快速,只是主板小额有点太小,可以适度提高。红筹、CDR、特别表决权等各板块上市也全面统一。发行环节主板结束23倍市盈率限制,上市首五日无涨跌幅限制,新股连续“一”字板将不复存在。主板上市一周后涨跌幅还是10%,略感意外,20%挺好的。中介机构立案调查期间所有项目均中止的政策取消了,终于不必长时间连坐了,有利于提高审核效率。但是现场督导从督导券商扩大到所有中介机构,交易所审核环节的重要抓手有了更大适用范围。全面注册制并不会带来IPO数量爆增,每年还是400-500家的新上市家数,市场稳定是更重要的事,市场承受力决定着注册数量。但因发行价放开了,投行的单票IPO收入可以提高。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最近三年是防控疫情的三年,也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收购兼并被抑制的三年,国内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PE/VC)所投资的项目和上市公司之间并购交易极其萎缩,PE/VC所投的项目超过20万个,而中国每年能上市的企业也就五百家上下,绝大多数PE/VC投资的项目是无法通过IPO实现上市推出的,进而影响它们对中国其它实体企业的投资。对于三年受疫情防控影响到期和即将到期的那些PE/VC投资基金而言,全面注册上市政策具备极大的推动动力,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用也会加强。
新年伊始,中国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就迎来第一枪:停牌20天的中航电测终于复牌了,超70亿的资金疯狂追买,而公司的总市值仅有75亿元!同时,中航电测抛出了收购资产预案,公司计划购买航空工业集团持有的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笔者预计,今年中国资本市场这类收购兼并案件会相当多,会有很大的可能创造新纪录,全面注册制对证券市场推动作用将会惊人的,笔者期待未来资本市场的复苏。
A股市场各板块定位将更清晰
■ 应健中
兔年第一周的股市走势可圈可点。
携虎年多头的余威,兔年第一天,上证指数即跳高上摸3300点,然后进入小幅调整。由于年线的趋势下行,与本周年线落定在3208点比较,本周都行走在年线上方,并伴有成交量的放大,这样的走势为兔年行情奠定了基础。
兔年第一周最大的看点,是全面注册制改革推出了具体的日程表。按规则,注册制改革大概率在3月份正式实施。尽管重点在主板的改革,但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场景。对投资者而言,将面临如下几个新状态:
其一,市场的定位更加清晰。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有各自的定位,主板将向那些国家级的大中型企业倾斜,而这些企业在注册制背景下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其二,同样的注册制背景下,发行市场上依旧实行投资者申购的双轨制,即沪深两市的市值申购和北交所的资金申购,投资者和融资者在发行定价上的博弈更加直截了当。
其三,实施全面注册制后的二级市场,主板涨跌停板为10%,科创板、创业板为20%,北交所为30%,对天天耗在市场上博弈的投资者而言,可以各取所需。
其四,在市场入市门槛上,沪深股市中的主板不设门槛,创业板门槛为市值10万元,科创板和北交所为50万元,未来也许还会变动,但还是会有投资者适当性的要求。
上述这些市场的新场景都是需要投资者去慢慢适应的,这些具体的细节上的变化,对接下来的操作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次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出,可以说是中国股市三十多年来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市场化的必然选择,是当年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又一个战略性的发展举措。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股市将呈现在投资者面前,这样的市场对投资者理性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面注册制改革不是简单地扩大融资,而是融资者和投资者在一级市场上加大了博弈力度,这一点在北交所市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兔年第一周,沉寂已久的北交所出现了开市以来的暴涨行情。尽管这种行情与大众无关,但北交所股票接下来的走势和市场状况,对观察沪深市场还是有很多启示的。北交所本周的暴涨行情说到底只是一种自救式的行情。到本周为止,北交所已上市了176只股票,破发比例极高。在虎年最后两个月中,新上市的股票破发率达到了八成,深套比例逾八折左右。由于新股破发率高导致申购者减少,新股中签率最高的到达了23%,用现金申购的操作,几次高比例的中签,资金就会套牢在一级市场上,这就会影响到这个市场的融资功能。解决的方法要么降低新股发行价,要么将死气沉沉的市场拉起来,所以,兔年的这波强势走势就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走出来的。因此,这样的行情还是自救式行情,因为关系到了这个市场的生存问题。
融资者和投资者要达到平衡,这就是注册制带来的结果。融资者总想多融资,投资者总想多赚差价。在注册制背景下,这种选择由市场决定,这也是市场的进步。所以,在全面注册制推行后,投资者要适应新情况,捕捉新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北交所流动性不足成短板 建议采取“组合拳”应对
■曹中铭
近期的北交所让市场行起“注目礼”,主要原因是北交所新股挂牌首日出现了破发潮。
统计显示,最近上市的12只北交所新股在挂牌当天全部破发,实属罕见。而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上市的33只新股中,挂牌首日破发的多达28只,占比84.8%,这一比例显然并不低。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既与近期北交所加速扩容有关,也与北交所流动性不足有关。比如2022年12月份北交所发行新股超过30只,为此前所未有,而上市新股也达到32只,即使是与沪深市场的科创板、创业板相比,数量上也毫不逊色。北交所加速扩容,不仅对市场资金面产生巨大压力,也无形中会打击其投资者的信心。
流动性方面,北交所个股出现心电图走势的个股比比皆是,换手率低则是普遍现象。虽然目前北交所挂牌公司已达到163只,但近5个交易日换手率不足1%的个股却达到78只,占比近一半。占比如此之高,也让其流动性不足的短板暴露无遗。
北交所新股流动性不足以及出现的破发潮,已开始产生连锁反应,最直接的表现即是新股发行底价的下调。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北交所不仅将原新三板精选层的底价发行制度平移过来,而且多家公司还推出了稳定股价的措施。稳定股价措施主要包括调整新股发行数量、下调发行底价、高管增持,以及回购股份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出现破发现象,像百甲科技、新赣江、保丽洁、利尔达等多家北交所过会企业纷纷下调发行底价,且最终发行底价锁定为每股净资产值。比如保丽洁先后三次下调发行底价,从最开始的16.00元调整为5.79元,三次累计下调幅度高达63.8%,最新的发行底价也与该公司2021年每股净资产值相同。
以每股净资产值作为发行价格,此前市场虽不乏呼吁,但真正实行的非常罕见。多家拟在北交所挂牌的公司将发行底价锁定每股净资产值,既是北交所流动性不足的映射,也是拟挂牌公司的一种无奈之举。
对于一个市场而言,流动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流动性不足,市场交投犹如一潭死水,不仅缺乏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壮大,而且,对于新股发行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近期北交所多家过会公司将发行底价下调至每股净资产值,即是最好的证明。
缓解北交所流动性不足的困境,除了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进而提升北交所吸引力外,个人以为还可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从投资者门槛上做文章。北交所实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也设置了50万元的投资门槛。目前沪深股市中,绝大多数投资者都无法“跨越”这个门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客观上也将众多投资者挡在了北交所的大门之外。如此,必然会对北交所市场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早日推出并做大北交所的两融业务。北交所两融业务有望在春节后推出,推出之后做大规模才是最重要的。从沪深A股的经验看,两融业务有利于提升市场交投的活跃度,增强市场流动性。如何做大两融业务规模,个人以为北交所须有针对性的措施出台。
其三,应进一步完善北交所的交易制度。目前北交所股票主要实行竞价交易制度,此外还有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基于北交所流动性存在短板的现实,在北交所推行混合交易制度,个人以为是值得考虑的。比如北交所既可实行竞价交易,也可实行做市商交易。混合交易制度,对于提升北交所流动性同样是大有裨益的。个人以为,北交所早日推出做市交易时不我待。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北交所也可试点“T + 0”交易模式。从境内外市场的案例看,“T+0”交易模式对于活跃市场交投,聚焦市场人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在北交所试点“T+0”交易模式,既有利于弥补其流动性不足的短板,还能为今后在其他板块中实施积累经验,堪称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