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极简复盘:全球权益市场普涨
摘要
核心结论: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维度复盘1月关键变化&;核心逻辑:
1)大类资产表现: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与交易拥挤度模型前瞻性。
2)春季躁动:股债收益差位置与日历效应。
3)宏观基本面:1月消费及地产成交&;31省份稳增长动态。
4)流动性:北上天量流入与公募发行。
5)上市财报:疫情影响下Q4环比与同比变化。
6)海外基本面与货币政策:1月主要经济数据走势与全球流动性拐点。
7)重要产业变化:新能源车调价与交付情况&;半导体周期出清情况&;当前细分行业库存周期位置。
1)大类资产表现:1月全球权益市场普涨,港股市场与代表成长方向的纳斯达克、创业板指涨幅领先;美元指数继续回落,人民币汇率升破6.8;有色金属反弹,能源期货普遍调整。
A股结构方面,交易拥挤度模型继续发挥前瞻作用。年末交易拥挤度突破临界值的出行链(酒店餐饮、航空机场等)1月整体调整;食品饮料指数1月相对收益转负。反之,年末交易拥挤度回落至低位的成长方向(新能源链、计算机等)1月反攻领涨。
2)春季躁动:年初股债收益差位置仅次于2019年,位于-1.5X标准差附近,春季躁动如期而至。市场担忧1月上涨透支春季躁动空间,但日历效应显示【春节→两会】区间是春季躁动的主战场,指数上涨概率最高,且与节前是否上涨关系不大。
3)基本面:疫情达峰后各地经济活力修复,环比数据改善显著。但也要看到,内生周期的修复并非坦途。数据上,除夕前后10天出行数据仅恢复至2019年54.4%;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1月成交,按新历和农历口径同比22年分别为-39.3%和-20.0%。
政策导向上,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吹响稳增长号角。但从31省份23年经济目标来看,在22年低基数的情况下,仅新疆、黑龙江、海南、重庆和去年负增的上海5省目标高于去年。
4)流动性:北上资金1月天量流入1412.9亿,是1月市场的增量主力。在此之前出现过15次北上资金单月净流入超500亿的情况,万得全A在其中13次当月取得正收益;9次在次月取得正收益(胜率60%)。
超配比来看,北上1月主要增持大金融,其他靠前的还有周期中的有色、钢铁,成长中的电新、电子;消费板块仓位整体下降。
5)流动性增量:目前公募基金的发行有所回暖,但相比2021-2022年初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并且后续排期来看,短期上量的空间并不大。
6)上市财报:Q4疫情影响下,主要指数单季环比增速大多为负;同比数据上,主板增速低于创业板和科创板,但创业板和科创板增速的边际回落可能要更严重;个股层面,主要板块负增长个股占比均在50%以上,而高增长(100%以上)占比在20%左右。
行业层面累计净利润最高的是煤炭、家电、有色、电力设备、通信;增速后5个的为:钢铁、纺服、商贸零售、环保、非银。
7)海外经济与货币政策:美股通胀和衰退因素继续交织。四季度通胀数据继续,Q4核心PCE跌破4%大关,非农时薪同比连续两个月下滑(但1月数据高于预期);需求和就业数据则显示较高韧性,1月非农新增51.7万大超预期和前值。数据公布后加息预期升温,目前利率市场定价3月加息25bp的基础上,5月再加25bp;但今年以来加息终点为(475,500)和(500,525)两种情形的概率和始终维持在80%以上,5月加息与否对权益市场的影响或许已经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18年底美联储加息终点出现后,美联储储备金余额同比见底;基本面共振下,外资在2019年加速流入。
1月欧洲和日本央行也做了重要表态。欧元区继续鹰派表态,认为仍需通过大幅加息以应对通胀问题。日本央行则特别解释了去年12月作出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范围扩大的决定,强调这并不代表退出货币宽松政策。
8)产业方面主要变化:①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特斯拉降价引发鲶鱼效应,小鹏等新势力跟进,直接降价以外还有零息免息等变相降价动作;与降价同时发生的,是1月新势力交付量的大面积腰斩。
②过去两年爆炒的碳酸锂和硅料价格1月价格走势分化;碳酸锂去年11月突破56万/吨之后,目前较高点回落约10万/吨;硅片经历去年四季度价格厮杀后,1月企稳回升。
③台湾半导体企业陆续发布12月及全年营业数据,整体来看,12月产业链仍在加速探底和出清过程中。
④行业库存周期位置更新:上游能源和原材料库存同比分位处在历史顶部;家具、皮革、通用设备、医药等行业库存分位处在历史底部。
风险提示:<?XML:NAMESPACE PREFIX =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