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明星基金经理的“作业”到底香不香?

  基民朋友们在挑选基金时都有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标准吗?有的朋友注重基金以往的业绩,有的则是看重基金经理的风格。相信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已经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投资习惯和方法论。

  另外,有一些投资者会选择“抄”基金经理的“作业”,参考基金的持仓直接买卖股票,但是,基金经理的“作业”能“抄”哪些部分、以及怎么“抄”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抄基金经理的“作业”到底靠不靠谱。

  一、基金持仓“藏一半露一半”,容易“抄错作业”

  1、基金定期报告并不都会披露全部持仓

  一般来说,基金的半年报和年报会披露全部持仓,而一季度和三季度的报告则只会披露前十大重仓股。如果想要“抄作业”,能看到每个期间内基金的全部持仓自然是好事,但是基金一季报和三季报仅披露前十大持仓,这就给基民“抄作业”带来了困难。

  有些基金持股数量较少,前11到15甚至第20的持股比例可能仍然会比较高,“抄作业”的时候如果看不到这部分持仓,就容易“抄漏”、“抄错”,给投资带来困难,从而错过投资机会。

  2、持仓情况披露滞后,等报告出来再抄作业就迟了

  基金的年度、半年度和季度报告在披露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之后,比如,年度报告最晚可以在次年的3月底披露,半年度报告可以在当年的8月底再披露,而季度报告则会延迟1到2个月。

  报告披露的之后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麻烦:能看到的基金持仓情况是之前1到3个月的。在这1到3个月的时间内,基金持有的股票情况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报告出来时,股票的表现可能已经大不如前了。当你拿着基金的定期报告准备“抄作业”的时候,没准基金经理早就减仓了。

  3、基金在两期报告公布之间还存在“隐藏”交易

  基金的定期报告只会公布期间截止日期当日的持仓和期间内总的买卖数量,并不会公布什么时候买了多少股、分多少次买等信息。

  基金经理买卖股票时会盯盘,每天都要花时间关注股市的动态以及持有股票的变化。在报告期内基金经理会对手头的基金进行无数的管理和操作,中途加仓、减仓都是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所不能及时看到的事件,“抄作业”也只能根据基金定期报告的持仓来进行,“抄”得不够灵活和及时不说,甚至难以达到像直接持有基金那样的组合效果。

  抄明星基金经理的“作业”到底香不香?

  二、“抄作业”未必会“抄”得明白

  1、基金资金雄厚,普通投资者难以复制其配置

  基金的资金雄厚,即使是“迷你基”规模也在2,000万左右,充足的资金是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保证。在基金管理上,基金经理能够动辄使用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资金买入那些看好的基金,也能轻而易举地持有那些每股数百元甚至数千元的股票。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那些每股数百元、数千元的股票,即使是买一手,也是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又有多少个普通投资者能做到呢?况且,还需要按照比例买入多只股票。而一旦基金经理看好某一只股票,持续加仓,普通投资者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抄作业”呢?

  2、基金经理背后是专业的投研团队

  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时,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需要背靠专业的投资团队。在这些团队之中,有专门从事研究基本面、行业、个股甚至是择时的不同专业人员,他们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较高,能够及时给出反馈意见供基金经理参考。

  具体到买卖某一只股票,基金经理明白买卖的理由是什么、要在什么时候买卖,而盲目“抄作业”的投资者或许只知道要买或者要卖,但或许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入或卖出这只股票。

  3、不对称的信息和能力,“抄作业”或如同照猫画虎

  假设基金的重仓股在两个报告公布的时间之间出现了暴跌,“抄作业”的你会怎么做?是割肉离场还是等到基金的下一期报告出来,看基金的再做决定?

  面对同样的问题,管理巨额资产的基金经理或许会淡定得多,他们或许会顺势加仓以降低投资成本,而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早已通过期货和期权等工具进行了风险对冲。重仓股暴跌之下,基金净值甚至毫无波动,基金经理波澜不惊,而你的账户资产却“跌跌不休”。

  抄明星基金经理的“作业”到底香不香?

  总而言之,管理基金是系统性且极耗精力的工作,基金经理会谨慎选择买卖的股票和买卖的时机。作为普通投资者,想要“抄作业”,不仅需要知道基金经理买卖股票的理由,还需要知道买卖股票的具体时间,然而想要获取这些信息却十分困难。基金的持仓或可作为一种股票的“备选池”,从中选择看好的股票进行投资,但想要通过“抄作业”复制甚至超越基金经理的表现,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与股票相比,基金的确定性更强、长期回报率更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并且不需要频繁地更换股票和盯盘,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去打理,自己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何况“抄作业”还不一定能抄对,盲目抄基金持仓就像是照猫画虎——差多了。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