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看多今年中国资产表现,经济增速或达6%

  “今年是中国经济再出发的一年,明年经济增长态势会更加稳健。我们看多今年中国资产的表现,对人民币汇率也是看多。”

  2023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标志着中国向常态化迈出坚实一步,也将为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带来动能。同时,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陡增,为实现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调整显得更加紧迫。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谈对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股债汇市场表现的看法。

  刘立男认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旋律是风险偏好回升,经济回归常态化,目前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会达到6%左右。随着中国经济恢复至常态化,整体金融风险进一步趋于稳定,加上支持经济增长改革措施的出台,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韧性会进一步提升。这些利好因素使得我们看多今年中国资产的表现。

  对于平台经济发展、房地产政策等热点问题,她认为,历经两年的监管调整后,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环境在2023年将逐步趋稳,未来十年,数字化转型仍将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平均每年增长10%,预计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5年底将增长至66万亿元,占中国GDP的比重将升至45%。政府会出台更多稳地产措施,推动房地产需求回暖,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将整体可控。

  今年经济增速预计会达6% 降息概率低

  证券时报:德意志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会达到何种水平?每个季度经济增长会有何变化?

  刘立男: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旋律是风险偏好回升,经济回归常态化,目前我们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会达到6%左右。

  今年中国经济有两大看点:一是后疫情时代开放节奏加快,去年12月以来,中国优化疫情管控措施的速度超出我们预期,目前基本完成第一波疫情高峰,接下来我们会比较关注3、4月份的情况。通常看,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低点,一季度环比经济增速可能达到1.5%左右,预计经济增速将从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加快,二、三季度经济增速环比GDP增速会超过2%,届时经济反弹可能比较强劲。四季度要继续观察,今年下半年外部环境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欧盟和美国有可能在下半年陷入更加明显的经济衰退,我们预测全年美国经济增长不会超过1%,欧盟地区可能负增长。所以今年下半年,海外对中国出口的需求有可能下降,外需下降就需要内需尽量弥补总需求不足,因此对内需可能构成较大压力。

  今年是中国经济再出发的一年,明年经济增长态势会更加稳健。2024年经济增速的稳健性和整体节奏可能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回归到相对稳健的新常态,走出由过去三年疫情所造成阻碍经济发展的阴霾。

  证券时报: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稳地产政策,您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刘立男:2022年,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稳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房地产企业信贷违约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溢出效应。去年11月下旬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2023年,化解债务风险仍将是中国金融稳定管理的优先事项。一方面,房企违约风险依然存在。成功筹资的开发商或将在短期内缓解流动性挑战;成功完成债务重组的违约开发商将提振信贷市场信心,信用违约风险仍将集中于规模较小但杠杆率较高的开发商。一方面,出台更多措施,推动房地产需求回暖。政府有望进行更多货币政策调控。财政政策有望支持公共住房和租赁住房,以吸收过剩的商品房库存。

  随着政府逐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违约风险将整体可控。我们认为,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及人口政策的放松会进一步助推房地产需求,中长期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有基本面支撑。目前已经度过最初的阵痛期,现在的政策是要解决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

  证券时报:您预计今年货币政策是否还有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刘立男:我认为货币政策通过进一步降息来支持扩内需的政策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今年没有降息的预期,但预计中国央行可能会通过继续降准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空间有1-2次。

  之所以没有降息预期,是因为我们觉得目前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15-20个基点所带来的作用较为有限。银行需要低成本的负债端资金来源,降准可以让银行以较低成本获得更多可运用资金,以支持发放贷款。但MLF是银行体系增量资金的一部分,银行每年需要为此支付的资金成本为2.75%,相比之下,近年推出的一些再贷款,每年资金成本只有1.75%,这样的资金可以满足银行对于成本方面的一些要求。

  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将以依赖结构性政策工具为主要操作方式。货币政策通过结构性工具以支持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

  证券时报:您认为今年财政政策会如何积极发力?

  刘立男:由于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方面的空间比较有限,财政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抓手。今年财政支持力度一方面会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政府刺激消费,目前中央政府在支持消费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减税降费,包括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直接支持消费还是要依靠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财政有能力的状况下,不排除通过一些区域性的政策来支持消费。中央政府在财政支持力度上更多体现在支持投资、支持结构转型、提供更多转移支付方面。

  我们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规模会有所提升达到3%。对于如何弥补赤字,由于过去三年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今年不排除需要通过中央政府甚至地方政府进一步加杠杆来弥补财政缺口。所以,今年债券融资是支持财政支出的一个最主要方式,我们预测,今年和去年类似,地方专项债在现有3.65万亿的基础上再增5000亿左右,且并不排除会继续发行特别国债的可能性。

  看好中国资产表现 今明两年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

  证券时报: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市场普遍看好今年金融资产表现,您如何看待今年股债市场表现?

  刘立男:受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居民超额储蓄释放等因素支撑,我们对今年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总体比较乐观。今年年中或者下半年国债收益率水平可能会提高,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冲高到3.3%左右,但上半年国债收益率水平上升可能是短期的,较难维持,因为市场对于经济逐步复苏会有超调动作。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可能会推升债券收益率,但这部分调整还是要有基本面做支撑,待进一步印证经济复苏的节奏是超过还是低于预期,以及进一步增加还是回收经济刺激政策,金融资产价格再会调整修正。所以,无论是股票资产还是债券资产,今年的波动性都会偏高一些。

  证券时报:如何看待今年跨境资本流动的变化形势?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今年哪些金融开放政策值得期待?

  刘立男: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有一些挑战,尤其是在中美利差倒挂的环境下,海外持有人民币资产的规模在下降,股票市场由于估值下降,海外投资者的实际增量有限。相比之下,今年会有非常明显的改观,年初以来股票市场已经有明显的资金流入。债券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不排除可能还有资金流出,但下半年可能会有资金流入,主要推动因素包括美联储停止加息、人民币债券收益率回调、中美恢复正利差等,全年看,债券市场资金净流入预计在2500亿美元左右。

  此外,我们预测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会同比增长15%左右,从而带动海外资金配置人民币资产。一些国家会在大宗商品跨境贸易方面使用人民币结算,势必会有人民币盈余,这些海外企业和机构就会考虑配置一些人民币资产。目前人民币已成为SDR(特别提款权)篮子里的第三大国际货币,但相比之下,海外资金对于人民币资产还是低配的,中长期看,人民币股债市场都会进一步吸引海外投资,所以我们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长期发展趋势非常乐观。

  2023年金融开放政策方面有很多值得期待的重点:一是在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沪深港通有望进一步扩容。这对于进一步促进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整合,提升市场价格发现效率,推动两岸市场投资者进一步互联互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二是债券市场政策堵点进一步疏通。海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主要面临两个风险敞口——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二者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之前很多海外投资者更多通过出售债券的方式来管理风险,今年值得关注的看点是债券市场金融对冲工具,尤其是与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两个工具,其一是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互换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金融开放政策工具,允许海外投资者在目前所处监管环境和法律框架下积极管理人民币债券风险,海外投资者在现金头寸上的亏损,可以通过利率互换的盈利有效弥补,继而有效对冲利率风险。另一个是在香港市场重启人民币国债期货,这两个工具的目的都非常明确,都是为了给海外投资者提供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此外,一些外资银行可以进入境内金融期货市场,直接在境内市场进行人民币国债期货交易,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开放信号,标志着在债券通现券买卖几乎完全打通的状态下,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了对外开放新阶段,也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化。

  证券时报: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强势反弹,您如何看待今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刘立男:支持人民币走势还需要看基本面,中国经济增速的加快会支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不过,考虑到今年出口增速可能在去年基础上有所下降,服务项目逆差在国际旅游恢复的背景下可能上升,但股债市场可能会吸引资金流入,所以今年国际收支可能会有小幅盈余,这些因素更多是支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预计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会升值到6.6左右,明年可能升值到6.4。短期内预计会冲高到6.8左右,不过如果年初人民币升值过快,不排除有一些宏观审慎政策出现调整。趋势上来看,今明两年人民币都是升值趋势,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波动。

  随着中国经济恢复至常态化,整体金融风险进一步趋于稳定,加上支持经济增长改革措施的出台,经济中长期增长的韧性会进一步提升。这些利好因素使得我们看多今年中国资产的表现,对人民币汇率也是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