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策略:突出稳增长
1、2023年经济工作切入点为改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当前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需求疲软及信心不足,本次会议明确2023年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具体部署包括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财政货币政策双加力、扩大内需、地产政策再发力等。
2、宏观政基调不改,货币政策“精准”对应的是结构要“准”,“有力”表明货币政策基调并未出现明显调整。财政政策延续“加力提效”,明年仍将担起稳增长的大任,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或回升至3%以上,专项债规模或达到3.9万亿元水平。
3、依靠内生动力的恢复将成为2023年经济修复的主要特点,当前的工作重点已明确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必要性阶段性下降,消费和投资仍是明年的工作重心。消费层面,重点强调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投资方面突出激发民间参与投资热情。
4、产业政策延续二十大定调,统筹安全和发展,重点关注“数、绿、智、安”四个方向。制造业整体将成为明年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制造业投资成为支撑经济修复的重要一环;产业政策重点在于寻找安全与发展的交集,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领域有望得到政策更大力度的支持。
5、外贸、地产和平台经济政策变化是重点。一是外需下行压力加大下稳外贸必要性突出,疫情防控举措优化为保外贸提供支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和“三保”是当前工作重点,房住不炒仍是底线,但并非当前首要矛盾。三是平台经济政策定调更加积极,下阶段政策方向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和规范监管两个方面。
6、股票市场方面,股票市场方面,2023年或呈现结构市、双创牛,重点关注两条主线。本轮市场估值调整已接近尾声,在2023年美联储加息大概率退坡、重大改革预期继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三重驱动之下,2023年有望提估值,其中在改革大年及流动性边际变化的背景下,市场或呈现结构市、双创牛。行业配置布局制造强国、安全资产,一是关注传统制造业成本下行带来的毛利率改善,以及主动补库和产能释放带来的盈利复苏,看好工业母机、专用设备、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等赛道。二是关注政策支持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的计算机、电子和军工等细分领域高景气延续。布局信创、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航空航天和军工电子、医疗设备、风电、储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此外,主题投资关注“一带一路十周年”、“AR与MR”与“全面注册制”。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扰动等。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并就2023年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通看全文,本次会议通稿全文共4765个字,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字数(4717个字)接近。结构来看,本次会议内容相比于2021年通稿的主要不同在于政策安排及重点任务部署两个方面。一是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了五大政策(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相协调,相比于2021年的七大政策(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和社会)更加精准和突出重点;二是本次会议通稿从五个方面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前两大任务分别为扩大内需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伴随近期国内防疫举措的加速优化,2023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在经济修复和发展。此外,本次会议通稿表述在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定调方面基本延续12月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并对部分内容进行细化。
本次会议延续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表述:(1)内需依旧疲软,外需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今年以来内需疲软成为主要矛盾,消费在疫情反复、居民消费能力及意愿不足的扰动下低位波动,地产则成为本轮经济下行的主要拖累项。从近期公布的11月经济数据来看,疫情冲击下消费和地产表现进一步下探,内需疲软的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今年三季度起我国出口正式确立下行拐点,四季度下行斜率加快,外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转弱。(2)供给端面临长短期双重因素冲击。短期因素来看,疫情措施优化下近几个月全国各地或相继迎来感染高峰,对物流再度造成冲击。长期因素来看,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产业链部分关键零部件如芯片、专用设备等,或受到风险偏好事件的冲击。(3)预期转弱的担忧持续存在,2023年提振市场信心是经济工作切入点。当前主要体现为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全球安全发展问题等扰动。而近期高层多次出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也正是对应着市场预期偏弱的现实。2023年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具体部署包括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财政货币政策双加力、扩大内需、地产政策再发力等。(4)除了传统的三重压力之外,当前经济仍然面临着部分直接风险,如地方财政问题、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地产企业风险问题等。
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速目标有所淡化,保持经济增长的任务主要落在六个经济大省上。本次会议提及“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意味着明年经济增长仍存在潜在的目标约束,同时考虑到2023年是新一届政府上任第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年对应的政策或更加精准有力。对于本次通稿内容的政策部分,我们从宏观、中长期政策及产业政策两个维度展开,其中宏观政策以精准、有效为特点;中长期政策以扩大内需为支点,产业政策凸显安全和发展。
其一,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要求宏观政策连续协调,政策节奏或延续前倾。货币政策方面,将2021年“灵活适度”的定调转变为“精准有力”。“精准”对应的是结构要“准”。今年以来央行创设了交通物流、普惠养老、设备更新等结构性工具,2023年也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有进有退”的作用。“有力”表明货币政策基调并未出现明显调整。12月17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总量政策既需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也要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财政政策的关键词为“加力提效”,会议强调“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财政政策仍将担起稳增长的大任,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或回升至3%以上,专项债规模或接近3.9万亿元水平,准财政工具有望在明年继续发力。
其二,扩大内需为首要任务,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2月14日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从消费、投资等八方面对下阶段扩大内需工作做出整体部署。依靠内生动力的恢复将成为2023年经济修复的主要特点,当前的工作重点已明确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必要性阶段性下降,消费和投资仍是明年的工作重心。消费层面,本次会议明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既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居民消费意愿。重点强调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意味着后续结构性政策仍将针对上述领域做出安排。投资方面,今年投资主要是以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发挥主要作用,考虑到投资主体的可持续性,激发民间参与投资热情是后续固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
其三,产业政策延续二十大定调,统筹安全和发展,重点关注“数、绿、智、安”四个方向。本次会议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今年9月央行出台再贷款工具重点支持教育、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财政政策给予贴息,预计2023年仍将延续这一支持工具。此外,本次会议强调“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一是表明制造业整体将成为明年政策发力的重点领域,制造业投资成为支撑经济修复的重要一环;二是产业政策重点在于寻找安全与发展的交集,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领域有望得到政策更大力度的支持。
在经济形势和宏观及产业政策分析之外,我们重点对外贸政策、地产政策、平台经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外贸政策方面,外需下行压力加大下稳外贸必要性突出,疫情防控举措优化为保外贸提供支持。本次会议突出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考虑到四季度外需回落明显,叠加出口同我国制造业紧密相连,稳外贸同样意味着稳制造业;同时在近期国内疫情防控举措出现明显优化的背景下,12月以来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相继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2023年政策出手稳外贸的特点将更加明显。此外,近几年逆全球化抬头,大国博弈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入新阶段,下阶段我国外贸领域将突出两个方面,一是有序深化现代服务领域开放程度,加大市场准入开放力度,推动高水平开放;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更多领域给予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相同待遇,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与之相对应的贸易、金融等政策措施值得重点关注,此外,2023年为“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也需特别关注。
地产政策方面,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和三保工作是重点,房住不炒仍是底线,但并非当前首要矛盾。本次会议通稿中关于地产的表述,首先强调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地产链条涉及面较广,中央财经委副主任韩文秀在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近几年房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概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等相关产业达到14%左右;同时房地产贷款加房地产抵押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接近40%,房产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近60%,地产领域的平稳发展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其次,放在地产内容第二位的提法是扎实做好三保工作,11月以来地产领域债券、股权融资相继松绑与本次通稿中“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的表述相呼应。再次,放在地产内容第三位的表述为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作为国民经济领域的重要支柱,当前地产政策的主要思路仍是维稳,此前约束性表述的地位在当下环境有所弱化。
平台经济方面,政策定调更加积极,下阶段发展方向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和规范监管两个方面。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近两年随着平台经济反垄断见效,政策由此前的规范发展逐步向支持发展转变。考虑到数据要素的重要性以及平台经济在就业、保障市场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下阶段平台经济政策整体以支持为主,平台经济发展环境更趋稳定。此外,下阶段监管将以明确的政策红线,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进行规范,推动平台企业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发展壮大。
股票市场方面,2023年或呈现结构市、双创牛,重点关注制造强国、安全资产两条主线。本轮市场估值调整已接近尾声,在2023年美联储加息大概率退坡、重大改革预期继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三重驱动之下,2023年有望提估值,其中在改革大年及流动性边际变化的背景下,市场或呈现结构市、双创牛。行业配置布局制造强国、安全资产,一是关注传统制造业成本下行带来的毛利率改善,以及主动补库和产能释放带来的盈利复苏,看好工业母机、专用设备、化工新材料、有色金属等赛道。二是关注政策支持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的计算机、电子和军工等细分领域高景气延续。关注信创、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航空航天和军工电子、医疗设备、风电、储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此外,主题投资关注“一带一路十周年”、“AR与MR”与“全面注册制”。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反复扰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