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科院,站上新能源风口,60后学霸造出一只电池独角兽!
乘着新能源的东风,动力电池赛道持续火热,相关企业展示出强悍的“吸金”能力。
近年来,在资本的助推下,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电池独角兽“C位”出道,欣旺达、博萃循环等动力电池公司也纷纷于年内获得大额融资。
最近,一家做固态电池的公司获得了巨额融资。企查查显示,今年11月,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获得了约15亿元的D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中国诚通、招商局资本等。
由于具有体积小、安全性更高、续航里程更长等优势,固态电池被视作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池。尽管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商用还需要时间,但仍被寄予厚望,如今无论是传统电池厂商,还是新玩家都盯上了这个火热的赛道,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
今天就从卫蓝新能源入手,来看看固态电池赛道。
01
中科院牛人携手做固态电池
卫蓝新能源专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江苏溧阳、浙江湖州和山东淄博拥有生产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俞会根是名60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导师、教授级高工,还曾担任北汽新能源总工程师,在新能源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2016年,俞会根与陈立泉、李泓共同发起创办了卫蓝新能源,三人均有中科院背景。陈立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固体离子学和能源材料专家;李泓是负极材料公司天目先导的董事长,也在卫蓝新能源担任首席科学家,笔者之前在文章《70后高材生踩中新能源风口,干出一个负极材料“黑马”!》中也介绍过。
据天眼查,俞会根持有卫蓝新能源约11%的股份,陈立泉和李泓的持股比例分别在3%、4%左右。
官网显示,卫蓝新能源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截至2021年5月,公司发明专利突破200件。公司产品包括固态电芯、固态电池模组等。
在热门的新能源赛道,聚焦尚处于蓝海的固态电池领域,又有中科院的技术大牛加持,公司备受资本青睐。企查查显示,卫蓝新能源自成立以来,已获得数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小米集团等。
02
赛道愈发拥挤
近年来,在新能源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也备受关注。 目前新能源汽车普遍应用的是液态锂离子电池,而液态锂电池被称为“摇椅式电池”,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就像优秀的运动员一样,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之间来回奔跑。
由于液体电解质存在可燃问题,液态锂电池有一定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液体电解液和隔膜,不仅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更容易封存,还能缩减电池的重量和体积。此外,固态电池还具有能量密度更高、电池容量更大等优势,在续航里程方面也表现更出色。
所以,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这两大痛点,是锂电池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固态电池和传统液态电池对比,来源于锂电网
作为下一代电池的重要选择,固态电池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许多企业争先恐后布局,赛道变得愈发拥挤。如今车企和动力电池供应商纷纷瞄准了固态电池领域,全球范围内,一场争夺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制高点的暗战已拉开序幕。
公开资料显示,丰田、宝马、现代、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均已进入固态电池赛道。丰田早早入局自研固态电池,后来又与松下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固态电池;宝马、大众和现代则通过投资固态电池初创企业的形式入局。
国内的企业也没闲着。做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早已开始自研固态锂电池,相关专利技术也不少;上汽集团则与清陶能源合作研发固态动力电池,并计划于2023年率先在上汽自主品牌新款车型上实现落地应用。此外,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公司也在大力研发固态电池技术。
由此可见,固态电池赛道的玩家并不少,除了卫蓝新能源这样的创业型公司之外,国内外的车企和锂电巨头们均已入局,未来谁能拔得头筹还不好说。
03
尚未大规模商用
作为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固态电池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据SNE Researchd测算,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有望达到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相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在功率密度、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都更出色,然而“看起来很美”的固态电池多年来在研发上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由于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以及一些技术问题尚待解决,目前固态电池仍未实现大规模商用。
由于固态电解质与同为固态的正负极之间,无法严丝合缝的结合,这就造成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有效接触较弱,导电性较差。此外,固态电池还存在循环次数少、寿命短等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丰田曾在2010年就研发出续航里程超过1000KM的固态电池,但由于固态电池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寿命等原因,迟迟未能大规模量产。
在此背景下,半固态电池似乎成为一种过渡技术路线。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以固态为主,同时保留少量电解液,试图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做出新的平衡。半固态电池的技术难度相较而言比全固态电池低一些,可以更快实现量产。
公开信息显示,在今年3月的一个论坛上,李泓透露,卫蓝新能源正与蔚来汽车展开合作,计划基于ET7车型,推出单次充电续航1000公里的混合固液电池,电池包容量达到150 kWh,能量密度为360 Wh/kg,这款电池预计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开始量产。
国轩高科也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十一届科技大会上发布了半固态电池,称公司研发的单体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今年将实现装车,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电池包电量达到160kWh,续航里程长达1000公里。
04
结语
拥有更高安全性和更长续航里程的固态电池,一度被视作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池,也被各大车企和电池厂商们争相布局,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等原因,固态电池想要大规模商用仍然需要时间。拿到大笔融资的卫蓝新能源固然能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但未来能否脱颖而出,还得拿出满意的产品,方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