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播时尚为何能走出11连板(日播时尚一直跌)

  上市公司多奇葩,近期来到日播时尚。

  近期该股走出11连板,在整体指数表现低迷的背景下,显得十分耀眼。

  日播时尚诞生于1999年,是中国早期真正意义上原创性的都市女装品牌之一,2017年上市后出道即巅峰,业绩连续三年下滑至亏损,盈利能力很快就歇菜了。2021年公司的业绩昙花一现源自于线上平台的收入大增,结果22年也没有扭转颓势,业绩又大幅下降。

  其实大幅业绩波动的公司在A股并不是罕见,日播时尚今年以来的骚操作才是真正表演的开始。

  01

  神秘买家精准出击

  4月26日晚间,日播时尚突然宣布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日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通知,获悉其正在筹划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重大事项,开始连续停牌。

  可就在26日之前的三个交易日,日播时尚的股价已经涨超23%,究竟是哪些未卜先知的投资者预知到了利好的降临率先拉起股价?

  日播时尚为何能走出11连板?

  根据龙虎榜公布的三日买卖数据来看,助推日播时尚提前大涨的力量源自于不太知名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立路证券营业部,连续两天位居买一,共计净买入1720万元。中信建投朝外大街也出现在买入前五名单中,净买入额分别为1070万元,位列买入第三。中信证券北京望京营业部也在同期净买入776万元,位居买入第四。

  以上买入的营业部非常奇特的是并非当今热门的游资圣地,而是不知名冷门的账户地址。不仅仅如此,机构席位在那三天也在大量买入1460万元,排在第二位。值得深思的是,这些账户期间并未作出任何的卖出交易。

  随后,日播时尚在停牌结束后迎来了轰轰烈烈的连板行情,这些投资者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日播时尚为何能走出11连板?

  在复牌后,日播时尚也发布了对有关重大事项采取的保密措施及保密制度的说明,其中公司表示已经严格遵循了保密条款 ,那么由此来看消息可能并未漏出风声?

  日播时尚23日盘后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提示风险称,公司股票本次停牌前20个交易日内剔除大盘因素影响的涨幅为31.29%,相对涨幅超过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6号——重大资产重组》,可能存在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导致本次交易被暂停、被终止的风险。

  在此前1月时,日播时尚曾预告自身2022年业绩大降,如果日播时尚没有违反保密条例的话,机构与营业部大户选择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大举买进,这不是妥妥的价值投资者吗?

  看来小散们还得多多修炼内功要向这些大户们学习。

  02

  梁丰新能源帝国的野望

  此次日播时尚变妖的全过程可谓是信息量满满。首先是此前提到的神秘买家BUFF(增益),随后是重组热门资产BUFF。

  打算“借壳”日播时尚的资产行业正是这几年如日中天的新能源。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上游关键矿产资源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业务,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的下游行业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电子等。

  这家既有矿产,又有大量应用领域的新能源正极材料公司,瞬间将市场的预期拉高了。而且这家公司的掌门人正是当前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企业璞泰来的掌门人——梁丰先生。

  日播时尚为何能走出11连板?

  说起梁丰的履历是很有意思的。他是1968年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994年至2010年期间,梁丰曾在中信集团深圳中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友邦华泰基金任职,先后担任投资部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监等职。

  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梁丰就并曾任中信经典配置、中信红利精选、友邦华泰盛世中国股票、友邦华泰行业领先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梁丰管理的100%股权完成;同达创业、福达合金、爱司凯、大连热电、中电电机、西藏旅游定增收购失败。

  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曾经具有A股传奇色彩的“借壳重组”或正成为历史,而此次日播时尚交易的低溢价或是由于这种上市模式的价值降低所引起的连锁效应。

  锦源晟新能源材料如果“借壳上市”成功,那梁丰能够同时拥有两家新能源材料上市公司,这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覆盖了负极、正极、隔膜、钴锰稀有材料等大部分的锂电池中上游产业链,一个大型的“新能源商业帝国”或在冉冉升起。

  可是近期日播时尚连续地炒作再结合证券会的问询函给这场重大重组项目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锂电池作为中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了白日化的红海竞争阶段,意思是谁拥有较低的成本以及性能优势才能在残酷的产能淘汰过程中取得最后胜利。

  锦源晟新能源材料作为电池材料的一体化企业如果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提高胜率,在资本市场上市具有融资优势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而选择借壳上市是否另有隐情,由于信息披露较少,投资者并不知道缘由。

  可见,现在借壳上市的矛盾点在于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投资者无法根据少量的财务指标来判断借壳公司的价值以及重组成功的可能,未来借壳重组唯有向新股上市的标准靠拢才能杜绝灰色地带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