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怒掀桌子,比亚迪击鼓喊冤(长城长安比亚迪)

  汽车圈的“新鲜事”没断过,但这一次可谓是“行业巨震”。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突然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其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长城怒掀桌子,比亚迪击鼓喊冤

  来源:长城汽车官方微博

  由于此次事件涉及的均为国内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因此该举报信息发布后,迅速冲上各大平台热搜。

  就在长城举报信发布不久之后,比亚迪也迅速做出了回应。比亚迪称: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鉴于以上,我们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长城怒掀桌子,比亚迪击鼓喊冤

  来源:比亚迪官方微博

  有意思的是,锌财经留意到,在比亚迪官方回应之后,比亚迪多位高管也公开发声表态: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更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也在当天上市。

  什么是常压油箱?什么又是高压油箱?为什么是长城举报?比亚迪的两款车型到底有没有排放不达标?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份“大瓜”的背后有着太多的疑问。

  子弹仍然在飞,在“瓜熟蒂落”之前,能够看到的是,汽车行业的“内卷”已经到了掀桌子的地步,接下来便是真正拼刺刀的生死阶段。

  究竟怎么回事?

  根据长城的举报信内容不难看出,“常压油箱”是本次事件的焦点所在,与常压油箱相对应的则是高压油箱。

  众所周知,汽油在油箱内放置时间较长之后,会有少量的挥发。绝大多数主流燃油车会采用常压油箱,并且配置碳罐吸附挥发的油汽,集中储存起来。当整车运行时,利用发动机的进气负压,将储存在炭罐中的油蒸气脱附至发动机,并燃烧处理,避免排放到大气中,以满足法规要求。

  但与主流燃油车不同,混动车型由于其特有的动力模式,在纯电模式时发动机不会启动,没有进气负压也就没办法将储存在炭罐中的油蒸气脱附至发动机进行燃烧。

  经常跑短途的混动车主基本上长期都在使用纯电模式,但如果长时间不启动发动机,则会导致燃油蒸汽外溢,造成碳氢排放不达标。

  这也是很多消费者的一个知识盲区,国标对排放的限制不局限于发动机燃烧产物,也包括对燃油挥发物。那么基于这样的技术事实,为了满足排放标准,车企不得不在混动车型上使用高压油箱,保证能够储蓄更多的汽油挥发物。

  但问题在于,高压油箱由于内部压力较高,如果像常压油箱那样直接开盖,燃油可能反喷出加油口,所以需要泄压开关才能开启油箱盖。加上高压油箱的管路也需要用耐高压的管路和耐高压的阀门,所以高压油箱的成本较高。

  长城怒掀桌子,比亚迪击鼓喊冤

  图:高压油箱示意图

  锌财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高压油箱要比常压油箱大概贵1000元左右,这对于大型车企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尤其是比亚迪这样走量车型均为混动的车企。

  长城此次举报的两款车型,秦PLUS和宋PLUS为比亚迪目前最为畅销的混动车型。今年前4月,比亚迪秦PLUS合计销量达到11.92万辆,占到比亚迪前4月整体销量的15.64%。而宋PLUS前4月合计销量更是达到12.75万辆,销量占比为16.73%。两款车型合计占到比亚迪销量近1/3。

  如果均使用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常压油箱,仅四个月,比亚迪便能“省”下约2.47亿元。2022年全年,比亚迪宋PLUS车系累计销量为36.5万台,秦Plus为31.53辆,一年便能“省”下6.8亿元。反之,比亚迪采用高压油箱,则要付出数亿的成本。

  长城图个什么?

  锌财经留意到,在2021年末,比亚迪向长城送出“魏”商标,而长城则于2022年初回赠“登陆舰”。此举曾被网友赞道:自主品牌是对手也是朋友。谁曾想,时隔一年,两家竟会闹出如此大的动静。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眼下这般局面?答案或许离不开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近两年,各大车企已经内卷到极致,车企们不仅在产品、供应链上下了血本,在价格、营销等多层面也是剑走偏锋。

  今年3月以来,一场浩浩荡荡的汽车降价风波从湖北武汉向全国蔓延。降价、补贴、降价+补贴,车企们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什么方法都用上了。国内的绝大部分车企,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有一家算一家,好似都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

  不过,这里面不包括比亚迪。从数据上看,过去一年比亚迪以年销186.6万台的成绩完美谢幕,同时完成了由国内到海外市场的跨越。进入2023年,比亚迪仍然持续爆发式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今年前4个月,比亚迪总销量约为76.24万辆,同比增长94.30%。

  与比亚迪的迅速崛起背道而驰,同样主打混动的长城汽车,近两年过得颇为惨淡。

  长城2023年一季报显示,其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90.39亿元,同比下降13.63%;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89.34%;扣非净亏损2.17亿元,同比下降116.65%。

  长城怒掀桌子,比亚迪击鼓喊冤

  来源:长城汽车2023年一季度财报

  销量上,长城一季度总销量为22万辆,同比下滑22.41%。其中,哈弗品牌销量125773辆,同比降24.58%,哈弗H6长期以来是长城的主力车型,曾连续数十个月摘得国内SUV市场销冠,被誉为“一代神车”,但近两年销量表现一直比较疲软。而将哈弗H6挤下榜首的,正是比亚迪的热门车型比亚迪宋PLUS。

  除哈弗外,被长城寄予厚望的魏牌WEY表现也不尽人意,一季度销量仅有3403辆,同比降76.18%。其余品牌,欧拉品牌销量17766辆,同比降47.37%;坦克品牌销量24209辆,同比降6%。

  从各项数据不难看出,长城正面临快速衰落的处境。比亚迪作为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成为了长城的眼中钉、心中刺。

  必须要提及的是,长城举报比亚迪的时间是在4月11日,比5月25日早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为何会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是,5月25日,也是比亚迪的新车宋Pro DM-i冠军版的发布日。

  站在市场的角度,举报行为本身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且是在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监督权利。

  站在长城的角度,或许是因为投入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达到国家标准,回头却发现“卖”不过一个“偷工减料”的对手,一时难以接受。当然,又或许是长城感受到了比亚迪强大的竞争压力,才想出这一招,从品牌力上给比亚迪当头一棒。

  后续会如何收场?

  就目前来看,长城既然敢“掀桌子”公开举报,必然是有足够的底气。最起码可以确定的是,长城内部对比亚迪产品的实验中,大概率出现了燃油挥发物排放超标的情形。

  然而,从常理推测不用高压油箱的确很难做到排放达标,同时比亚迪旗下相关车型又的确拿到了认证。因此,两家的矛盾也会将做检测认证的相关部门牵扯进来。

  子弹仍然在飞,随着后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进场,相信事实总会浮出水面。而在这之前,此次行业巨震的收场结果,历史或许能给出答案。

  对于长城来说,如果举报不实,则会让消费者对其诚信度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进一步加快其衰落的速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作为同业经营者,应当公平竞争,如有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还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比亚迪来说,如果真被“实锤”,那么将会成为中国版排放门,后果无疑非常严重。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使汽车能够在车检时以“高环保标准”过关,但在平时行驶时,这些汽车却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

  这一事件经过数年的发酵,最终以大众付出300亿欧元的结果落幕。

  如果长城举报“成功”,比亚迪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品牌力的大打折扣,还有近百万辆车的召回,以及更换“高压油箱”带来的巨额资金。

  无论结果如何,二级市场的反应总是迅速的。5月25日当天,长城汽车一度跌超7%,比亚迪跌超2%。截至收盘,长城汽车股价报24.80元,下跌6.17%。比亚迪股价报255.60元,下跌2.41%。汽车整车板块则下跌0.85%。

  走到“举报”这一步,结果必然会有一方受到沉重的伤害。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长城,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这并非一件坏事。

  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让良币驱逐劣币。也只有充分的竞争,汽车市场才会出现更多“物美价廉”的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