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牛回,速归(牛屁新能源)

  新能源:牛回,速归?

  作者 | 深鹏

  今天的股市C位,属于新能源汽车。

  因为一家新势力炸裂的业绩表现,股价强势上涨17%,一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也被带了上去。在经历了轮番的利空袭击后,新能源汽车也渐渐重回大家的视野之中。

  但是,这一次回归,到底是真的反转,还是不过一场小反弹而已呢?

  1

  压力

  从长线逻辑上看,新能源是一个拥有广阔成长空间的行业,说得严重一点,这是关乎人类存亡的重大议题。从1997年京东议定书开始后,能源转型的话题从来没有落下热议话题榜,也因为全球有减碳的共识,相关的技术研发此后进入了快车道。现在所熟知的光伏技术、锂电池技术、电动车技术,都是拜这一阶段技术突破所赐。而中国的碳中和战略计划到2060年实现,即还有将近40年的工作要做。

  有这个长线底座在,新能源的故事毫无疑问是可以源源不断地讲下去的。

  但是短线上看,确实压力不小。

  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渗透率去到了30%,一般而言,过5%的线,就意味着放量的开始,而到了30%,高速增长就会往下调,至少很难再动不动就翻倍,翻好几倍。

  从各家新能源汽车的月销数据也能够看出来,迪王基本就横在20万的线上,环比波动很小。其他车企也差不多,有个别新车投放密集的,产品力也还行的,可以吃一下新车红利,比如这次业绩不错的新势力公司,而没有新车的公司,想维持去年同期都难。而实际上,不少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销量是同比、环比都下滑的。

  究其原因,宏观经济复苏弱,居民消费恢复慢是一个,而更多的则是行业的内卷。

  今年本来就没了国补,开头车企们还想着靠涨价弥补一下。谁知道开年,大鲶鱼特斯拉就来了一个大降价,把整个行业都杀疯了。没有办法,大佬都降价,小弟们自然得跟,众多的新能源车企只能被迫应战,但结果却是,特斯拉降价收获了很多订单,但其他车企降价收效甚微。

  如果只是新能源汽车自己卷也就算了,但3月份的时候,燃油车企也卷了进来。

  因为销售上不断被新能源汽车蚕食,加上今年7月份开始实施新国标,燃油车的库存问题一下子摆上了台面。没有办法,不降价清库存,车子就只能烂在库里了。于是乎,史上最大规模的油车降价大甩卖出现了,本来就没有价格优势的新能源汽车,再一次受到冲击。

  双重打击之下,新能源车企一下子没了往日的风光,股价持续低迷。

  2

  反转?

  股票市场是一个定价系统,价格围绕价值上蹿下跳,是正常现象。

  问题只是在于,接连的下跌,是否已经触底?

  首先,从估值上看,经过大幅杀跌,确实很难说高估。迪王的动态PE 38倍,如果用制造业的逻辑看,是有点高,但考虑到增速,也还算合理,而且迪王的单车盈利能力正处于上升通道,这个估值是有支撑的。实际上,估值这个东西,有时候会很虚,去年迪王的PE一度去到150倍,看上去离了大谱,但它的净利润一年之内也猛涨了5倍,所以现在估值一下子被打到30多倍。除非后面的销售严重不及预期,增速放缓很明显,否则,要大幅下跌,可能性也不大。

  当然,要想继续拔估值,可能性也不高,因为毕竟增速放缓是事实,而且现在资本市场也没有两年前那样慷慨,随便讲点故事就愿意掏钱。

  至于其他车企,基本都是负的PE,没法看,如果用PS估,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所以就此作罢,等他们盈利了再说吧。

  其次,从股价的跌幅上看,有处于底部的痕迹。这里有一些不算定律,但又常常被作为有效经验的数据,如一个概念股,从“PPT”高峰掉下来,跌幅在7成、8成的时候,通常会见底,如果时间上跌足1-2年,那底部特征就更为明显。无他,一家公司可以跌这么久,又跌这么深,足够把应该有的利空因素都反映掉,这是最朴素也是最简单的认知,当然前提是它的生意还在,不至于价值毁灭。

  另外两家新势力的情况正是如此,如果单看它们的美股表现,跌幅已经超过8成,就连新能源汽车的YYDS特斯拉,跌幅也超过5成。当然,如果销售还是不行,这还远远不是底部,再跌多9成都不奇怪。同样的情况在其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锂电板块也差不多。

  总的来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下跌,估值泡沫得到了有效清除,触底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即使不是底,也离底部不远了。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身有分化,如相对锂电而言,整车在成本端获得的好处要更多,因为碳酸锂价格在不断下滑,从高位算下来,已经跌了2/3,高价锂矿在过去两年严重压制了整车的利润,现在跌了这么多,整车的成本压力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反而是锂电压力会比较大一些。

  长线上看,锂价还可能会继续下跌,因为20万一吨的碳酸锂,也是有点不着边际的,整车厂还是有望继续改善成本端的压力,但短期锂价又有企稳反弹的迹象,所以锂价这个问题大概率会横上一段时间,最终整车的业绩,还得看销量。

  3

  分化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们多次预言新能源汽车会很快迎来淘汰赛,现在正处于这么一个状态中。

  不同的是,有的车企已经疲态尽显,销量不升反跌,而且看不到任何的改观,这类车企的终点已经肉眼可见。有汰弱,就肯定有留强。现在看来,有机会留下来的,基本是处于头部位置的车企,特斯拉、迪王这种巨头肯定问题不大,能够交出好成绩的车企,留下来的机会也很大。

  新能源:牛回,速归?

  对于市场而言,这一场预期之中的淘汰赛,其实是好事。

  新能源汽车行业大概会经历三个阶段,PPT阶段、产品落地并快速普及阶段都已经过去,而第三个洗牌和竞争格局确立的阶段,正在进行中。

  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三条主升浪,错过第一和第二的投资者,不久的将来就会迎来第三个,这个阶段的投资收益未必有前两个大,但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这个阶段如果再错过,下一个很可能没有了。又或者,即使有下一个,逻辑就不是汽车制造本身了,有可能是软件的、自动驾驶、AI的,能够在这种概念中获得资本青睐的,不一定是整车厂,特别是国内的整车厂,基本看不到有这样的潜力,而像特斯拉这类软硬结合的,或者像google、百度这类软件企业,才可能是资本的选择。

  总而言之,对于制造业逻辑而言,主升浪大概也就只剩最后一个了。

  好处就是,这个阶段的操作逻辑特别的简单,就是拥抱龙头,以及可能跑出来的龙头即可。唯一做的,只是等行业的整合结束,弱者倒闭退场而已。

  4

  结语

  从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绝对宠儿,到今年的步履蹒跚,止步不前,新能源汽车令很多资本意兴阑珊,加上AI产业的高速发展,屡屡传出机构抛弃新能源,转而拥抱AI的消息。相关的统计数据也确实能够说明这一点,不信就看一下AI的基金涨了多少,新能源的又跌了多少。

  新能源:牛回,速归?

  行情不会骗人,也骗不了人。

  至于今年新能源汽车股票为何如此低迷,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无非过去两年炒得实在太疯狂了,预期一下子打满,估值把未来的未来都给透支掉了,再想找资金高位接盘,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韭菜了。

  每一个概念炒作,疯狂的时间越长,估值消化的时间也越长。特别是一些汽车股,本身就亏损累累,估值又炒得很高,一旦业绩无法兑现,就很容易形成大面积踩踏,而踩踏过重之后,亏钱的效应一放大,资金方就会形成非常差的“用户体验”,再想去让资金回心转意,就只能拿出非常有诚意的业绩表现。

  不过,换个角度也证明了,只要拿得出好成绩,就像今年的那位业绩炸裂的新势力一样,股价随时来一个10cm、20cm,并非难事。

  股票市场,说白了就是一个定价市场,它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定价。

  企业好与不好,行业处在什么周期,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不会每天变一个样,但如何去定价,就是一个每分每秒都在波动的事情。价格背离价值的事情,在股票市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正常。

  股价连续的低迷,增长预期的弱化,资本的抛弃,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压制得够呛,所以只要有一些改善,特别是业绩方面的,哪怕是好的预期,都可以刺激一下股价上涨。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疯狂泡沫阶段,我当然会劝你多一点风险意识,现在这个形势,有没有到反转,还不好说,但如果继续下跌,反而应该考虑,会不会是机会来了。

  因为,真正的好机会,往往在大家都觉得很痛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