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合作!不到3个月(官宣三个月的说说)
两大头部车企吉利集团和长安汽车一则合作消息引起市场关注。
5月9日,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这对燃油车时代的直接竞争对手,此次选择站到一起,令市场颇感意外。更为微妙的是,在不到3个月之前,两家车企还因设计问题爆发“抄袭门”事件,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在汽车行业,车企之间的联合并不少见。此前丰田与宝马在混动领域有过合作、大众与福特之间建立全球联盟,以及雷诺与日产也出现过深度联合。只不过,这类携手并未起到明显效果,此番长安与吉利之间的牵手,效果如何也需拭目以待。
竞争对手“结盟”
据官方发布的信息,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集团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其中,智能化电动化是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的重点。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而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
据了解,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
实际上,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早在燃油车时代,已经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
长安、吉利是两家极具代表性的头部车企。202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为187.46万辆,吉利汽车销量为143.29万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去年的销量规模分列二、三位。
不过,在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两家公司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从新能源汽车销量来看,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均有着不小压力。
新能源化、智能化如何互补
2022年,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8.4万辆,占其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的20.55%;而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达到了32.87万辆,全年新能源渗透率约23%。
从吉利汽车4月的销量数据来看,吉利汽车4月乘用车销量11.36万辆。其中,新能源(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车型销量2.99万辆,新能源占比26.3%。前4月来看,其新能源汽车共计实现9.23万辆销量。
在长安汽车方面,其4月销量尚未公布。今年一季度,这家车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8.4万辆。但从4月情况来看,其旗下的深蓝品牌在今年前4月共计销量为2.66万辆。而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的阿维塔则刚进入市场。
相比之下,主打新能源的比亚迪4月单月销量即超过了21万辆,前4月销量已经达到65.11万辆。即便是广汽埃安前4月销量也达到12.13万辆。
不难看出,虽然两家车企新能源汽车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但是从品牌内部的新能源渗透率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或许也是促成长安与吉利牵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双方联手共同寻找新能源市场突破点。
另外,在智能化方面,吉利汽车主要策略是以资本的力量布局自己的生态。
目前,其自研卫星的高精度定位模组,已经通过了车规级认证,融合了卫星通信、导航以及遥感技术。吉利还成立亿咖通、投资芯擎科技研制“龍鷹一号”智能座舱芯片。而且,吉利旗下还有星睿智算中心,可满足350万在线车辆的并发计算需求。
相比之下,长安汽车智能化并无太多建树,其更多采取对外合作的形式,例如与腾讯合作的梧桐车联、长安阿维塔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吉利选择与长安在智能化方面合作,效果有待检验。
记者也就此与吉利方面联系,对于如何与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方面形成互补,截至截稿时,该公司并未明确回应。
不过,在业内看来,在电动车、自动驾驶、移动出行等动辄需要投入几百亿美元的新领域,深度结盟可以一起分摊高昂的开发费用、资源共享、降低风险。
在汽车行业,车企之间的联合并不少见,包括此前丰田与宝马在混动领域有过合作、大众与福特之间建立全球联盟,以及雷诺与日产深度联合,只不过,这类合作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甚至有不欢而散的结局。
不到3个月刚陷“抄袭门”
颇为微妙的是,就在不到3个月前,这两家车企还曾因为“抄袭”问题公开掐架。
但在5月9日晚,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通过其个人微博发文作出回应。杨学良称,“小风波不影响大格局大方向,前面因为双方工作层面沟通不及时产生误解,经过网络放大后给业界带来误导,凸显了充分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性。未来双方将加强紧密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
今年2月28日,一张长安汽车委托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汽车的律师函在网上持续发酵。
律师函显示,2月23日,吉利汽车在杭州召开“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会”,并对外发布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长安汽车经比对发现,该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大量抄袭长安汽车已发布车型的外观,已经严重侵犯了长安汽车的相关知识产权。
吉利汽车火速发布官方声明,直斥该律师函“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随后,杨学良在社交平台中表示:“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双方各执一词,难辨是非。目前,这一争议是否化解不得而知,记者就此与吉利方面沟通,不过截至截稿时,该公司也并未予以回应。
实际上,引起这起纠纷的原因是双方间的人才流动。
吉利银河之光的设计师,也就是吉利汽车目前集团副总裁陈政。其去年2月份加盟吉利汽车,此前20年的职业生涯均在长安汽车度过,该人士曾经是长安汽车的全球设计总监和欧洲设计中心董事长,开发出CS75 PLUS、UNI-T等经典车型。不难看出这起争议背后,也表现了两家车企之间绝非平板一块,或多或少存在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