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倒挂”,资金“空转”套利窗口开启?

  信贷需求孱弱传导至银行贷款利率。近期,部分银行的抵押贷款最优惠利率低于理财收益率,两者的“倒挂”引发市场对资金空转的担忧。

  银行贷款利率竟低于理财收益率。

  近日,据媒体报道,部分银行出现贷款最优惠利率与同期理财收益率倒挂或接近倒挂的罕见现象。像兴业、广发等多家银行当前抵押贷款最优惠利率区间为3%-3.85%。

  在贷款利率走低之际,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却逐步回暖。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97%,高于贷款利率。

  两者“倒挂”的背后一方面反映贷款需求仍处于偏弱状态,银行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揽客”。正如中邮证券表示,一季度以来的信贷高增受到供给端的影响可能更大,整体需求端仍然偏弱。另一方面则是债市、股市的景气度不断回升,带动理财产品收益率向上爬升。

  值得注意的是,贷款利率低于理财收益率,会造成资金在金融系统中“空转”。例如投资者可以通过贷款获得“低利率”资金,转而拿去投资“高利率”银行理财产品,不过资金“空转”套利不仅有市场风险,还涉嫌违规。

  贷款利率低于理财收益率,

  存在套利空间?

  贷款利率下行已成不争的事实。

  六大国有行中,除中国银行外,其余5家银行贷款利率走低。例如,农业银行2022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为4.09%,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无独有偶,工商银行2022年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为4.05%,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则从2021年的4.25%下降至2022年的4.17%。

  股份行亦是如此。招商银行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从2021年的4.67%降至2022年的4.54%;民生银行2022年贷款及垫款收益率为4.53%,同比下降0.43个百分点。

  而据媒体报道,“现在一些央企国企贷款招标,一年期利率已经低至2.7%甚至2.5%,大额存款利率高的却达到3%,已经出现倒挂现象。”

  此外,在贷款利率走低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率正持续回暖。据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截至4月15日,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以及最短持有期固收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9%、4.4%以及4.1%。

  两者之间的“倒挂”也引发市场对资金空转套利的担忧。简单来讲,假设客户从银行贷出一笔钱,却拿去银行理财,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这就产生资金空转套利,钱兜兜转转还是在金融体系。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套利,在实际操作上仍存在偏多约束。并且,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因为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买理财遭监管处罚。实际操作的约束和监管的处罚也让套利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为何“倒挂”?

  两者“倒挂”的背后本质上反映的是信贷需求仍偏弱。

  中邮证券表示,实体经济反馈仍不明显,一方面是一季度企业中长贷合计投放规模达到6.68万亿元,为历史最高,但是工业板块开工率整体水平处于低位爬升状态,并未达到高位。另一方面,居民贷款近两个月刚刚出现改善,居民中长贷增长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消费贷则受益于供给端推动。

  为了保持规模的稳步扩张,银行不得不采取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留住客户”。今年3月银行体系新发企业贷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29BP,达到3.96%。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1和41个基点。

  具体到各家银行,农业银行2022年短期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4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中长期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2022年短期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44%,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中长期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4.1%,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除了对公贷款利率降低之外,个人贷款利率也未能幸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个贷最低已经到年化3.65%左右了,但投放依旧比较难。

  六大国有行中,2022年个人贷款收益率相比于2021年已有所放缓。农业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则从2021年的4.67%降至2022年的4.64%;工商银行2022年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则为4.69%,2021年则为4.71%。

  与贷款利率下降的趋势相反,理财收益率则逐渐摆脱去年大幅下滑的困境,掉头向上。

  除上述提到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外,今年以来股市“拨云见日”,带动权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企稳回升。

  据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截至4月15日,理财公司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1.8%,较3月中旬上升0.5个百分点,破净产品数量占比降至20.4%;理财公司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2.7%,较3月中旬回升1.2个百分点。

  稳住息差

  在实体经济处于恢复期之际,贷款利率下行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

  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将波及银行的利息收入,而负债端储蓄意愿又不断增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今年一季度继续猛增,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

  在资产和负债两座大山下,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犹大。2022年底,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净息差首次跌破2%。

  据choice数据显示,浏览42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仅江苏银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中国银行以及江阴银行5家银行净息差在2022年同比增长,剩余的银行均在2022年下降。

  其中重庆银行净息差同比降幅最大,高达32BP;其次便是民生银行,2022年净息差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从六大国有行来看,仅有中国银行在2022年净息差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至1.76%。剩余的5家国有大行的净息差均同比下降,其中农业银行同比降幅高达0.22个百分点。

  从股份行来看,除民生银行2022年净息差“滑铁卢”外,华夏银行同期净息差也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兴业银行同期则下降0.19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银行息差收窄势头并未减弱。农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7%,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至1.83%。

  如何稳住净息差已是银行的“当务之急”,下调存款利率等途径已成为银行应对净息差收窄之举。

  建设银行也表示,该行一方面继续调整和优化资产结构,提升高收益资产比例、压降低收益资产比重,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等方式提升对公、对私客户的结算资金和低成本资金,同时主动对定期存款进行压价,并利用部分利率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