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飘了(王传福回家)

  

  来源 |商业人物

  撰文 | 王珊

  2011年5月,马斯克接受Bloomberg News采访,主持人问马斯克,你知道(那家)中国汽车厂商吗?马斯克先是欲言又止,然后又连连发笑,并以一种奇怪的语调反问主持人,“你见过他们的车吗?”

  当主持人再三追问“你为什么笑,你认为它不是特斯拉的对手吗”,马斯克收敛笑意坚定地说,“No!”

  上述对话的主角就是比亚迪。马斯克说,比亚迪的产品并不吸引人,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2011年前后,比亚迪正在危机中挣扎。

  王传福创业以来遭到的质疑很多。电池技术科班出身的他,将比亚迪电池做到了全球第二;比亚迪一路上扬,内敛如王传福不仅做出改变学着和公众打交道,也开始频“撂大话”:

  从全球首个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到要在2025年要将比亚迪汽车做到全球第一……

  从村里木匠的儿子,到“迪王”的决策人。不知如今的比亚迪是否符合王家老七对新能源汽车的预期。

  1

  潮头

  王传福2009年就做过首富,2022年个人财富达1450亿元。成为巨富之前,他的创业经历并不平坦。

  王传福是安徽无为王家咀村人。1983年,他考进中南矿冶学院,专业是冶金物理化学,随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读研,主攻电池技术。1992年留校工作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彼时“南巡”的春风吹到大江南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鼓舞了大批公职人员、知识分子下海经商,陈东升、田源、冯仑、郭广昌、胡葆森等群雄四起。

  当时因大哥大、无线电话的风靡,镍镉电池名声大噪。1993年,被单位派到深圳掌管比格镍氢电池有限公司的王传福,巧合之下听说日本因环保原因将放弃镍镉电池,这让王传福看到了机会。次年,他决心下海单干。

  1995年2月,王传福在深圳布吉的冶金大院开始创业,起初囊中羞涩的他为了用最少的钱做出电池,探索出一套“劳动密集型高科技”的打法,将生产成本压缩近十分之一。

  王传福把国外昂贵的生产流水线拆解成固定模块,在每个模块安排四五十个工人,精准地完成点焊、检测、贴标签等工作。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王传福吃着低人工成本的红利,凭借低价和对品质的把控,完成了每天产出4000块充电电池的小目标。

  时代的浪潮为胆子大的王传福频繁跳动。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终结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日本一众电池厂商损失惨重,全球电池市场价格暴跌为比亚迪提供了上位的机会。21世纪前,比亚迪已是世界第四大电池生产商,还拿到飞利浦、松下、索尼、通用等巨头的大单。

  靠技术拆解和产业模式创新,在镍镉电池之外,王传福开始研发镍氢电池、锂电池,靠低成本和低价格换市场,还顺势还拿下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等客户。

  源源不断的客户,比亚迪的业绩一路上扬,2001-2003年,公司净利润累计超17亿元。2002年,成立不过8年的比亚迪登陆港交所,46岁的王传福迎来第一个IPO。

  创业的那几年,王传福在时代浪潮推动下披荆斩棘,比亚迪顺势崛起。

  2

  贵人

  比亚迪的开局称得上不错,而创业能否成功运气也很重要。

  靠死工资过活的王传福辞职下海后,如果没有表哥吕向阳的250万和夏佐全的投资,比亚迪的成立或许得推迟。其中,夏佐全凭借持有的比亚迪股票身价高达300亿元,他起初的几十万投资回报近10万倍左右。

  在夏佐全眼中,这个外表平平无奇的技术男相当自信。

  刚进军汽车行业时,王传福连车都不会开,也没什么造车经验。但在周围所有人的反对声中,他仍然扎进汽车制造。

  搞技术出身的王传福,是比亚迪的精神领袖,拥有绝对权威,只要是遵循科学数据、逻辑思维的决定,他并不在意他人的意见。

  “汽车不过是一堆钢铁,是个难度不高的低科技产业,对我们来说,造车就像造玩具一样。”王传福用这句豪言吹响了造车的号角。

  2003年1月,王传福花2.69亿元买下秦川汽车77%的股权,后者没研发能力却有生产资质。此举遭到香港机构投资者的反对,并威胁要抛掉比亚迪的股票,资本市场也立即给了王传福一个下马威,股价蒸发三分之一以上。

  同年,比亚迪如今的对手特斯拉在美国成立。那时中国汽车市场是进口车和合资车的天下。不少人认为,王传福造车步子迈得实在大。即便如此,王传福依然坚定不移地干了。

  为了学习汽车的构造和零部件,王传福不仅钻研技术书籍,还买了50辆全球各大品牌的汽车,亲自拆解研究。

  王传福信奉垂直整合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掌握模具开发、整车研发、汽车产业零部件生产技术等,如此一来比亚迪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三电系统、IGBT芯片,到DM-i超混、e平台3.0、再到刀片电池。

  从首款车F3的大卖,到第一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F3e电动车,再到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双模电动车F3DM……比亚迪势头难挡。

  王传福在比亚迪深圳坪山工业园落成仪式上“撂狠话”,未来是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天下。彼时的他坚称电动车是未来。

  生活中的王传福是内敛的技术男,自信、抱负甚至傲慢才是比亚迪领袖王传福。

  但在不少人看来,王传福多少有些“飘了”。

  此时,王传福迎来了比亚迪更进一步的贵人——“股神”巴菲特,准确地说是查理·芒格向巴菲特推荐了他,“这家伙简直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搞定。”

  2008年,巴菲特旗下的公司以18亿港元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票。这次投资对极大地提升了比亚迪的品牌价值。

  也是这一年,王传福再次语出惊人,比亚迪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

  3

  错误

  2009年,是比亚迪的狂欢也是“劫数”。

  比亚迪在提前完成40万台销售目标后,信心满满地定下了2010年80万辆的产销计划。然而这时的比亚迪几乎被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批评声淹没。

  马斯克2011年在接受Bloomberg News采访时评价比亚迪,“在本土市场,它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他们的目标是别在中国死掉。”

  2010年在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背景下,比亚迪汽车却跌入深渊,2010年其16%的年销量增速不仅只是行业平均增速33%的一半。

  产品(F3)被质疑抄袭(丰田花冠EX)、股价暴跌创历史新低、经销商大范围退网、产品质量和安全事故频出、公司扩产项目涉嫌“非法占用耕地”,让比亚迪几近陷入绝境。

  尤其是2011年央视曝光比亚迪F3安全气囊有质量问题、2012年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被撞起火导致三人死亡,这对向来信奉技术的王传福冲击极大。

  他此时站出来认错,“过去几年太过注重增长,扩张太快,忽略了渠道的质量,品牌宣传欠缺,没有做好品质,这是错误的”。

  比亚迪不得不进入低谷。

  随后几年间,特斯拉进入中国,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起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刺激之下迎来爆发。在燃油车时代几无发言权的比亚迪,趁机崛起。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一年之后,它又超越特斯拉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4

  热度≠价值

  只有站在全球第一的肩膀上,才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

  王传福的偶像是丰田,丰田是去年唯一销量破千万的车企。王传福说,“比亚迪要学习丰田的工艺、设计、产品等,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它的肩膀上。”

  即便内敛如王传福,但在关乎技术、关乎新能源汽车方面,王传福从不谦虚半分,他确实也有底气。

  2022年6月10日,比亚迪A股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创历史新高;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超过特斯拉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比亚迪入选《TIME》“2022最有影响力的100家企业”,是榜上唯一的中国车企。2023Q1,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市占率增幅最大的是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领域,比亚迪超过宁德时代,排名第一。

  ……

  频创纪录的比亚迪让如今的王传福更加“直言不讳”。

  “炮轰”新能源汽车圈不断鼓吹的自动驾驶,在王传福来看,自动驾驶都是扯淡、是忽悠,是被资本裹挟和炒作的一个概念。这番言论引来余承东的回怼“故意打击行业或不懂行”。

  人红是非多的王传福,近期受到的质疑并不仅限于此。

  比亚迪高速增长,销量、业绩一路走高,但公司净利润和净利率,以及单车净利润与特斯拉、大众、丰田等都有不小差距,而且其还陷入环保、饭圈化、安全等风波。

  尤其是王传福在互联网上被部分用户逐渐“饭圈化”,不断引战,激起一众理智用户众怒“这是在捧杀比亚迪”。起亚中国COO杨洪海此前也曾炮轰比亚迪团队,利用“水军”。

  嘴仗不断。

  上位“迪王”的比亚迪最备受争议的也许是,暴涨的销量、产品品质是否足以支撑和提升品牌价值。据Brand Z 2022世界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特斯拉在车企中排名榜首,比亚迪则排在第八位。

  借发力高端提升品牌价值本是不错的方向,比亚迪已推出高端品牌“仰望”,售价超过百万。支持者们欢呼雀跃,但怀疑者们对它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王传福对技术的狂热有目共睹,然而无论是高端梦还是比亚迪品牌的打造,所谓技术只是其中一个维度。产品力、品牌文化、底蕴以及服务体系等维度,在成为顶级车企的路上同样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