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收监管函 证监会对海通证券海通资管
3月20日,上交所对海通证券下发对公司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而监管函下达前的3月18日,在海通证券工作已超30年的行政总裁林涌,突然辞任总经理助理。因此不少网友解读,林涌是为海通国际暴雷“引咎辞职”。
原因在于3月19日,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香港上市子公司——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国际”,00665.HK)发布业绩警告,2022年年度亏损额预计高达64亿-66亿港元,同比2021年度,海通国际获得收入52.87亿港元,净利3.01亿港元,公司业绩堪称断崖式下跌。
对此,外界有声音认为,本次海通国际业绩亏损与新股保荐业务极度萎缩、大笔投资地产债和中资美元债有关,投行和固收出身的林涌对海通国际巨额亏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业绩报告发布前辞职。不过,海通证券公告显示“林涌先生是因相关工作安排辞去公司总经理助理的职务。”那海通国际此次暴雷原因究竟为何?
01
林涌辞去公司总经理助理职务
目前担任海通国际行政总裁兼副主席的林涌,于1996年加入海通证券。他曾在海通证券投资、龙光等多家出险房企。
此外,海通国际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减值计提还有2.94亿港元的规模,主要是源于孖展融资、定期融资以及应收账款等。据财报披露,海通国际前三季度有3笔定期融资逾期未偿还,累计金额约8.59亿港元,但均未计提减值,其中有一笔1.57亿港元早在2020年10月就已到期。2021年公司计提减值约8亿港元,其中5.6亿源自踩雷2020年的一笔瑞幸咖啡银团贷款。
03
主要“中介”业务萎缩
对券商来说,保荐(即佣金及手续费)业务一向是稳定对收入来源。近两年的香港IPO大浪潮,掩盖了以IPO保荐、债券承销为主的在港中资券商的业绩隐忧。但自2022年以来,港股新股市场遇冷,募资额缩水逾9成,海通国际IPO保荐及承销的数量和额度也随之相对缩水严重。
据LiveReport统计,截至2022年11月,海通国际过去36个月期间参与了港股IPO市场329家保荐项目中的26家,项目参与率为7.9%。其中,2020年有13家,包括京东健康、渤海银行、万国数据、泰格医药等大型新股及行业龙头;2021年保荐的新股也有京东物流、商汤这类大型新股;但截至2022年,海通国际保荐公司减至4家,其中2家为SPAC(海外借壳上市的一种模式)。
同时,通过梳理上市开支可知,一般SPAC上市开支占募资额比例很小,VISION DEAL只有2%,汇德收购也只有4.3%,一般新股上市开支在10%左右。且今年以来,海通国际仅担任过1次首发稳价人。
不仅如此,承销业务上,2022年,公司承销业务市值以100亿以下的小型股票为主,其中最大的公司为汇通达,还是14家券商分食5000万元的包销费。而在2021年上半年,公司承销的新股中不乏快手、哔哩哔哩、百度、携程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共计17家,相比之下,2022上半年海通国际只承销7家公司,无论数量还是体量都比去年少很多。
在已公开财报中,2022年前三季度,海通国际佣金及手续费收入11.05亿港元,同比减少53%,受港股新股发行遇冷影响,其中承销及配售佣金收入仅2.54亿港元,远低于上年同期的10.09亿港元。考虑到公司全年预计亏损逾60亿,公司四季度佣金及手续费收入情况或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