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胃镜)
伴随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百亿基金经理俱乐部”成员并非一成不变,不知不觉间已有人走下神坛。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创金合信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游在管规模为88.9亿元,较2021年末下降了37.29%。
与此同时,李游所管产品2022年业绩也不理想。他在管6只基金中,除了创金合信兴选产业趋势一年封闭成立于2022年外,其余5只产品皆可统计2022年回报,且均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引人注意的是,创金合信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发展相对乏力。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管理规模为943.3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合计为265.19亿元,占比为28%。
就李游管理规模跌破百亿、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不足三成等问题,《投资时报》向创金合信基金发送了沟通函,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百亿基金经理遇“滑铁卢”?
近几年,公募基金规模迅速飙升的同时,也诞生了一批百亿基金经理。不过受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这一队伍人员变换也时有发生。其中,创金合信基金李游已退出百亿基金经理序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李游在管基金规模为88.9亿元,较2021年末的141.78亿元缩水52.88亿元,降幅为37.29%。
具体看他所管的基金,除了成立于2022年、无法获取对比数据的创金合信兴选产业趋势一年封闭外,创金合信工业周期精选、创金合信产业智选、创金合信(300750.SZ)、恩捷股份(002812.SZ)、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占基金净值比例合计为37.79%。然而,2022年电力设备板块并非好选项。该板块跌幅为25.43%,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排在跌幅榜的第五位。
尽管李游在管基金规模、业绩皆欠佳,不过创金合信基金依旧选择他为新发产品的基金经理。2月13日,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开始募集。同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为充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做好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根据相关规定,决定提前结束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3年5月12日提前至2023年2月24日。
创金合信基金发布的《致投资人的一封信》显示,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已在2月24日下午完成首发募集。
在天天基金网的创金合信产业臻选平衡贴吧中,不乏“看看以前业绩,会有人买吗?深坑”“李游连自己的旧基金都没管好,还发新的?”“千万不要买李游的基金,我们都亏30%,回本都无望,坑死人了,看看他管理的基金吧”等言论。
权益产品规模不足三成
其实,不仅李游在管产品规模同比减少,创金合信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亦有规模缩水、迷你基金等困扰。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创金合信基金管理规模为943.3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152.07亿元,行业中的排名从2021年末的第59名升至2022年末的第52名。不过,该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固收类基金规模发展不均的“顽疾”并未得到解决。
简单来看,该公司的权益类基金、固收类基金在2022年末规模分别为265.19亿元、678.11亿元,占该公司公募基金规模比例分别为28%、72%。新基金募集方面,创金合信基金在2022年成立16只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占10个席位,截至2022年末,10只权益类基金规模合计为11.5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新基金的“诞生”并未能阻挡权益类基金规模减少。数据显示,创金合信基金的权益类基金2022年末规模较2021年末减少41.39亿元。若是将2022年新成立的权益产品剔除,该公司权益类基金2022年规模较2021年末缩水进一步扩大到52.95亿元。
或受限于规模因素,2022年创金合信基金先后有创金合信上证超大盘量化、创金合信鑫收益等5只基金清盘(各类份额合并计算,下同),且均是权益类基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还有6只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剔除发起式基金),包括4只权益类基金和2只债券型基金。其中,创金合信金融地产、创金合信量化核心、创金合信鑫瑞、创金合信研究精选、创金合信转债精选等5只产品已出现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该公司已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上述5只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中,早在2022年11月23日,创金合信基金发布了《创金合信研究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该公告显示,本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持续运作创金合信研究精选的议案。
随着迷你基金清盘逐渐常态化,监管部门对存在“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这意味着,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对基金公司的经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李游在管基金2022年回报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基金2022年四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