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风景线丨资本市场助力湖北科技强省跑出“加速度”
在华工科技孝感电子产业园的实验室,一批PTC加热器刚刚完成了一组零下25℃的空冷实验。“新能源汽车是最‘怕冷’的,所以我们会不断模拟测试产品在极寒条件下的性能,确保产品工作‘不掉线’。”技术人员介绍说。2018年,华工科技看准时机,将部分募集资金投向孝感产业园的研发、扩产项目,如今结出累累硕果,每天约有10000台PTC水加热产品从这里出发,发往各大汽车主机厂,占据国内市场70%的份额。
这是资本市场助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脱胎于校办企业的华工科技,搭乘资本市场的快车,凭借60多项国内行业第一,为中国激光赢得全球行业话语权;高德红外自2010年上市以来,十年磨一剑,成功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全套研制、批产技术,红外芯片及系统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国防领域以及户外夜视、仪器仪表等民用领域;海特生物两次再融资,加码高端原料药研发;华灿光电上市后,提高新品研发投入,加速产品量产上市,迅速成长成为国内LED芯片龙头企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77%,增速10.1%,高于GDP增速5.8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湖北科技强省建设成势见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进荆楚大地,找寻答案。
现代产业体系:“51020”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年伊始,湖北陆续出台多个重磅产业行动方案:
《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全省以光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万亿元。
《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力争到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跨越万亿元台阶。
《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湖北北斗产业规模力争2025年达到1000亿元,“十四五”末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以上。
《湖北省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500亿元。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立足产业优势,湖北全力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制定实施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8%,“光芯屏端网”产值突破7000亿元;加快区建设“中国光谷”20多年,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LED芯片龙头企业华灿光电即坐落于此。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登陆A股市场,对于华灿光电来说是极大的发展机遇。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稳定、持续的融资渠道,使公司提高新品研发投入,加速产品量产上市,加速占领细分市场,对华灿光电跨越式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的MiniLEDRGB芯片产品已应用于主流MiniLED终端厂商的多个重点项目,MiniLED背光芯片产品已经覆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TV等终端产品。合作伙伴涵盖行业内众多龙头企业,如台湾群创、京东方等。
海特生物于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近年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两次再融资,投向全资子公司汉瑞药业(荆门)有限公司的项目建设,这是一家API和原料药CDMO解决方案提供商,规划建设7个车间,用于生产高端原料药和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医药原料药和中间体的CDMO服务。目前荆门汉瑞102多功能车间已开始商业化生产,103抗病毒车间即将投入使用,101车间即将开始建设。“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大省,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鲜明底色。据刘海军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湖北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47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57家。
科技创新:“一个工程、五项行动”加力推进
2022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万家,同比增长37%;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005家,同比增长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1831.5亿元,同比增长10.1%;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017.86亿元,增长超过42.3%。
一连串的数字,见证了在推动科技创新这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大道上,湖北省上下一心,积极行动,合力跑出了“加速度”。
湖北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湖北在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禀赋上优势突出,全省科技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奋勇争先、积极作为,努力当先锋、打头阵,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着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去年4月,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和成渝之后,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落户武汉,与湖北区域突出的科教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如何建设好这一科技创新中心?武汉2023年的“新春第一会”给出了答案。武汉制定出台“1+N”政策体系,包括推进建设4个、预研预制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10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十大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十大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十大成果转化中心、引进和培育十大高端创新团队等。
“新春第一会”召开后的第3天,2月1日上午,在光谷的上市企业高德红外,其牵头承担的“揭榜挂帅”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宣布正式启动。
红外线成像技术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可应用于智慧城市、汽车辅助驾驶、安防等领域。目前国内没有完整的平台和可行的技术方案,前述科技重大专项相关技术的开发,可以填补国内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从而在航空航天、智能家居、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红外芯片自主,推动武汉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域的科学中心、人才高地和产业重镇。
“这一重大专项,有望切实转变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关键制造工艺受制于人的现状,抢占全球红外技术制高点。”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说。
高德红外上市后,选择将所有募集资金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和攻关方面,用10年时间打破国外封锁,研制并批量生产出国产化自主可控红外核心芯片。据黄立介绍,高德红外建立了三十几个研究室,覆盖了红外的全产业链。“公司就是靠技术吃饭的,所以我们在研发方面投入不遗余力,目前每年拿出营收的15%左右来投向科研。”
锐科激光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25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第一台100W、1000W、4000W、6000W和10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并形成批量化生产,实现国产光纤激光器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公司于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分别为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和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通过募集资金项目解决产能不足瓶颈,完善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中高功率直接半导体激光器产业链,满足市场的需要。
湖北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湖北夯筑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一个重要抓手。据冯艳飞介绍,接下来湖北继续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一个工程、五项行动”。
其中的“一个工程”,即实施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标杆工程,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协同推进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创新发展。
“五项行动”,即重大科技平台培育行动、“尖刀”技术攻关行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行动、聚天下英才兴鄂行动、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紧紧围绕“51020”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有鲜明湖北特色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现代产业发展,是湖北从制造强省走向科技强省的“不二法宝”。
目前,湖北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30个,排名全国第四位。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5个城市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正瞄准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前进。以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代表,湖北已有16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总数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金融助力:政策精准灌溉科创企业
2月6日,内地与香港、澳门恢复全面通关,湖北省第一时间赴港举办鄂港经贸合作推介会,成为恢复通关后第一个在港举办经贸交流活动的省份,代表团密集拜访联交所、东英金融等金融机构,武汉东湖高新区还设立了金融招商香港联络站,打响了科创金融招商第一枪。
科技创新要靠投入,要投入就需要有资本。一个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无疑是湖北走向科技强省的坚实支撑。
湖北资本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体系,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上市公司总量被中部其他省份迎头赶上的不利局面,湖北大力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资本市场建设“楚天行动”,全力打通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卡点,推动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据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段银弟介绍,过去5年,是湖北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2018年以来,湖北省共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7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家的34%。目前湖北共有A股上市公司140家,排名全国第十位;新三板挂牌企业242家,排名全国第七位;四板挂牌企业6376家,累计实现融资1692.12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35万亿元,是2012年末4076.9亿元的3倍,实现营业收入733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长28%,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角色的作用更加凸显。
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湖北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卓表示,5年来,辖区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翻了一番,从2017年的996.01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2000多亿元;辖区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表现更为突出,从2017年的388.0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717.19亿元。
产业基金也是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湖北省高新投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湖北省产业投资子基金迅速落地生根,湖北省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科技型企业能够快速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以京东方10.5代生产线建设为例,京东方与武汉市政府、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建设10.5代TFT-LCD生产线,投资总额460亿元。京东方自有资金仅60亿元,武汉政府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筹措200亿元,以注册资本方式投资。接着又引进美国康宁公司为京东方配套,建设投资14亿美元的10.5代玻璃基板项目。
刘海军认为,通过和招引对象签订对赌协议和反制条款等方式降低政府投资风险,同时可以通过辖区内投资平台公司代持代建厂房等方式,在项目投资初期有效降低政府投资风险。
他表示,基于当前大项目需要资本干预的特点,在全省各地市州,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鼓励和协调建立各地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可以是政府引导金与社会募集结合的方式(包括省属国资基金和民营社会资本),通过产业基金返投项目促进招商大项目落地。导入更多优质金融资源、项目资源和渠道资源,合力推动一批基金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深化拓展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以现代产业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金融资本为纽带,湖北科技强省正按“施工图”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