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来了,创业投资将如何生变?大佬们这么说→

  优秀的退出业绩取决于优质的行研、优质的赋能和优质的风控。对于创投机构来说,全面注册制下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坚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正确的事。

  试点注册制4年后,中国资本市场在2023年新年伊始迎来全面注册制改革。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FA(财务顾问)、创业者等如何理解市场变革下的机会与新要求?

  在多家受访机构看来,全面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打通“募投管退”环节,创投项目上市率提高,一级市场退出更加通畅,投资周转率提升,最终提高创业投资活跃度。但对创业者、投资人等提出更高专业要求,竞争分化态势加剧。

  创投市场更活跃

  Choice数据显示,试点注册制改革至今,IPO数量明显提升,这也意味着给企业背后的创投机构带来资金退出机会。财信证券表示,全面实施注册制预计将为IPO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空间。在乐观假设条件下,预计2023年全市场IPO规模将迎来约20%增量。

  全面注册制来了,创业投资将如何生变?大佬们这么说→

  (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上市企业明显扩容)

  中信资本方面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试点,注册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类实体企业的推动作用明显提升,资本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规则也逐步熟悉与掌握。全面注册制将缩短从投资到退出的周期,将加快创投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创投行业更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及科技创新的发展。

  “在全面注册制下,一级市场活跃度有望提高。但创投行业的马太效应将会加剧,投资机构分化将成必然,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退出渠道的拓宽并不代表风险降低,注册制时代创投基金项目退出收益将低于核准制。一方面,资金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好项目向头部机构集中,一级市场对热点行业、稀缺标的、优质资源的争夺将愈发激烈;另一方面,一二级市场套利模式失效、退市常态化也将加速机构优胜劣汰,创投机构获利难度增加,但有助于推动行业回归价值投资本源。

  当前,全面注册制改革主要制度规则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证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对上述制度规则草案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履行程序后发布实施。

  记者从深创投方面获悉,自2019年试点注册制以来,其共有82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注册制并不意味着零门槛,伴随注册制实施的是更加严格的自律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这一监管导向已经在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中显示了良好效果。”深创投方面提出,建议明确主板首发申请的行业属性要求,使得创投机构在前期投资时获得更加明确可预期的指引。此外,可对创投机构减持退出的锁定期要求试行反向挂钩减持政策,以支持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

  机构积极应变

  据证监会披露,注册制改革的本质在于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改革后的主板主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创业板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形成多层次、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如何理解全面注册制改革下的创业投资赛道机遇?

  宸睿资本创始人胡维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具体创业投资赛道而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比如国家大力支持的“卡脖子”技术领域。他透露,今年将关注新时代中国消费行业投资主题,寻找中国消费行业的“芯片”和“安全供应链”,科技驱动,聚焦消费领域的国产替代和专精特新,包括上游的食品工程、研发、发酵、萃取、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种业科技、合成生物学等。

  此次改革对VC/PE机构有何影响,未来行业生态或出现哪些变化?胡维波坦言,“注册制改革下,更考验创投机构的自身专业、壁垒、资源协同和生态赋能等能力。考虑到中国内循环战略的逐步深入推进,美元基金在大陆的布局可能有所减少。”

  私募股权投资财务顾问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也在积极应对改革后的市场变化。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注册制将推动国内证券市场往更加市场化、价值导向发展,丰富一级市场企业的多样性,吸引人才、加强政府资金杠杆效应等。

  “财务顾问行业要以价值发现和专业服务为使命,扎实帮助创新成长性企业规划和推进融资和并购等战略动作。”郑烜乐指出,业务质量及成长性将成为考察企业的核心标准,建立“好公司能上市”的确定性通路,将会吸引更多高成长和科技属性企业拥抱国内资本市场。但全面注册制下对公司信息审核的要求更加严格,一级市场估值体系将回归理性价值判断,在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创业者的能力要求更为严格。

  投资难度增大

  全面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打通“募投管退”环节,但从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的表现来看,上市企业的扩容也伴随着破发,尤其在2022年多重因素干扰下A股重挫,个股表现分化明显,这给企业背后的创投机构退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到来,在更加市场化背景下,创投机构如何保证投资收益?

  全面注册制来了,创业投资将如何生变?大佬们这么说→

  (各大试点注册制板块上市企业情况)

  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秀的退出业绩取决于优质的行研、优质的赋能和优质的风控。对于创投机构来说,全面注册制下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坚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做正确的事。一是坚守核心科技赛道,持续加强行业研究能力,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二是坚持三好标准(好项目、好价格、好条款),对于阶段性受到热捧的细分赛道保持战略定力。三是坚决避免伪科技。大胆假设、小心论证,以工匠精神做好业务、财务、法务尽调,充分验证项目科技成色、产业应用落地能力,坚决防止“伪科技”“假数据”项目。

  陈越孟认为,“想要投资稳定盈利,创投机构需要在早期阶段就发现企业未来的核心价值,深度参与企业培育。”他提出建议,对于市场天花板有限的公司,应注重现金流和收入能力,以抵御未来二级市场低市值和交易量的冲击;而对具备高技术壁垒的公司,则需要真正关注企业的成长性、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产业链有更全面、更深度的理解,同时在产业上下游要有丰富的资源积累,能够为被投企业进行深层次赋能。

  深创投方面告诉本报记者,全面注册制改革畅通退出渠道,更多社会资金有望流入创新创业领域。但市场化下新股走势分化趋势必然,甚至出现类似港股的“仙股”现象。创投机构要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通过产业链深度研究选择投资标的。此外,对把握二级市场退出时机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需要预判“申报—发行—退出”期间可能历时多年的周期波动。

  多位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全面注册制改革下,投资人对二级市场要有一定认知,在投资之前,就要评估该项目未来上市后可能的市值表现。且对于已经上市的项目而言,出于退出以回流资金需求,机构要把握好减持节奏,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所在行业成长趋势、产业周期、企业在产业链的影响力等多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