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又又又来了,有人说没啥影响

  一条关于“禁酒令”的消息流传后,白酒股又吓崩了。

  2月6日,五万亿白酒赛道开盘集体跳水,贵州茅台盘中跌超3%,五粮液、泸州老窖一度跌超4%,一股恐慌情绪蔓延开来。

  或许是因为不少人后知后觉、反应过度,目前,板块跌幅有所收窄。

  “禁酒令”又又又来了,有人说没啥影响

  这条最新“禁酒令”消息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据悉,中国人保财险党委办1月30日发布《关于印发“禁酒令”的通知》,对公司各级机构和员工发布6条“禁酒令”,包括:

  1.严禁在内部公务活动期间饮酒;

  2.严禁在工作日(含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其他工作时间饮酒;外事工作确需饮酒的,须严格按照外事工作制度执行;

  3.严禁违规使用公款宴请和饮酒;

  4.严禁参加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饮酒;

  5.严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酗酒;6.严禁酒后驾车、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

  对违反上述“禁酒令”的,公司将依规进行处分、问责。

  从多个信源来看,上述“禁酒令”并非传闻,而是一份内部文件,中国人保财险党委办没有对此否认,也没发表公开置评。

  那么这条“禁酒令”对白酒赛道的杀伤力如何?

  1月31日,也就是该文件发布次日,强劲反弹多日的白酒股突然迎来暴跌,赛道市值蒸发超1500亿,再加上今日的大跌,二级市场反映还是挺剧烈的。

  但对行业的实质性影响真没那么大。

  财通社注意到,在此之前,已有险企曾下发类似“禁酒令”,如2018年5月中华财险信阳中支出台“四项禁止规定”;2019年4月,国寿财险唐山中支提出转变会风“六不准”、公务接待“六禁则”、纪委“禁酒令”。

  有业内人士表示,央企和国企一直有“禁酒令”的相关要求,此次“禁酒令”是个别公司要求,对行业预计不会有太大影响

  华创白酒也指出,早在17年前保监会就已有禁酒文件,范围上并无明显增长,不用过度解读

  各级政府、单位均已有成熟的相关制度和明确要求,但近年每每点状文件的传出,仍会造成短期恐慌,后情绪较快修复,从未对基本面情况产生实质性影响。

  白酒虽香,但总时不时交织着这类“反腐”和“禁酒令”的声音,每次“禁酒”传闻总是令市场谈之色变。

  去年国庆节后,白酒股开启连跌模式,茅台也未能幸免,不到10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00多亿。

  “禁酒令”又又又来了,有人说没啥影响

  引发调整的一大原因就是号称史上最严“禁酒令”出台。

  当时传闻称,这份最严“禁酒令”主要面向公务系统,重点在于从严整治“吃饭一千块、喝酒一万块”“甲方喝乙方,上级喝下级”等消费现象,希望借此减少人情消费,杜绝公款宴请,消除腐败现象。

  “禁酒令”又又又来了,有人说没啥影响

  实际上,这两年来,全国已有很多地方政府针对公职人员出台过“禁酒令”——

  河南南阳:工作日24小时禁酒,抽查需随叫随到。

  江苏南京:全市公安机关在编在职民警,工作日一律禁止饮酒。

  甘肃环县:工作日八小时外一律禁止饮酒。

  青海门源:工作时间外倡导禁酒......

  财通社认为,“禁酒令”越来越司空见怪了,对白酒行业的冲击也是越来越小了。

  白酒行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禁酒令”,还要回溯到2012年。当时,以限制“三公消费”为起点,“限酒令”“禁酒令”相继出台,高端白酒被媒体和社会各界集中火力痛批,整个白酒行业一夜之间进入寒冬。

  三公政策出台前,我国白酒消费以政务消费与商务消费为主。在经历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后,我国白酒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政务消费比例严重压缩,商务消费比例大幅下降,转为以大众消费为主, 大众消费成为白酒行业中的坚实消费群体。

  数据显示,2011-2017 年,我国白酒政务消费占比从 40% 降至 5%,商务消费占比从 42%降至 30%,大众消费占比从 18%升至 65%。白酒消费结构的转变,使我国白酒消费受政策影响减弱,消费群体较此前趋于稳定,白酒消费更受支撑。

  在大众消费市场成为主体的同时,随着消费升级,茅五泸等品牌酒企业绩连年增长。从2014年至20201年,茅台净利润增长了2.4倍,五粮液增长了3倍,深受“三公”冲击最严重的泸州老窖更是增长了8倍。这些年,白酒行业反而经历了一轮成长“黄金期”。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酒早已成为人们主要的“精神商品”之一。在古希腊神话里,就出现了“酒神”狄奥尼索斯,人类的感性代表就是酒神精神。中国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曹枭雄靠杜康解忧,诗仙李白能抖酒百篇。

  不难发现,“禁酒令”,改变的只是消费场景,最大的影响是杜绝腐败式饮酒,催生大众饮酒市场。从长期来看,白酒行业的发展还是跟人类刻在骨子里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

  所以,每次“禁酒令”砸出的大坑,或许是加仓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