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赎回潮风波逐步平息(理财赎回潮风波逐步平息的原因)

  近期理财存续规模收缩幅度有所放缓,且理财净卖出债券规模出现明显下降,信用债已连续7个交易日实现净买入,信用利差也出现收窄趋势,种种迹象均证明目前理财赎回潮风波在逐步平息。那么具体有哪些因素在为赎回潮降温?赎回潮的带来的冲击将如何消退?我们认为,短期来看,赎回仍有长尾效应,但市场已基本具备缓释基础,或将逐步调整修复,长期来看,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需要监管、协会和从业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理财赎回潮风波逐步平息:

  根据测算,11-12月的赎回潮下理财规模下降了3.7万亿,但截至1月10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31万亿元,较12月底环比仅下降1.44%,环比降幅较11月、12月均大幅减小。根据市场成交额数据来看,2023年1月前两周理财子债券理财净卖出额显著减小,较12月后两周下降59%至810亿元。其中信用债1月前两周净买入净额达到333亿元,利率债和资本债等其他债券的净卖出额也在明显减小。此外,截至1月13日,各等级不同期限的信用利差均开始收窄,二级资本债和城投债信用利差较此前赎回潮下的利差最高点下降6-36bps不等,种种迹象均证明目前理财赎回潮风波在逐步平息。

  ▍理财赎回潮降温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理财破净率明显下降,赎回压力减小:截至1月12日,银行理财产品数量的破净率降至17.78%,1月5日后公布净值的产品的最近一周算术平均收益率达到0.29%,根据不同产品来看,1月5日后公布净值的现金理财、纯固收和固收+产品近1月的年化收益率有明显抬升,与近6个月和近1年的收益率差距相较于2022年11月22日明显减小,均表明理财产品净值回升明显。

  1月到期压力减小,赎回高峰期已过:理财与债基不同,投资者看到净值回撤严重时能否立刻赎回取决于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此前22年12月为理财到期的高峰期,部分产品的赎回压力已得到充分释放,而目前主要是部分中长期限的定开式产品到开放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赎回压力,1、2月预计到期的定开式规模为5236和6323亿元,较12月来说到期压力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银行、保险机构迎开门红行情,承接部分抛压:22年末银行出于年底考核压力不愿入场,23年初债市迎来机构“开门红”配置行情,银行、保险机构债券净买入量明显增加,承接理财赎回带来的部分抛压。其中,商业银行和理财子资产偏好不同,更倾向于配置利率债,对信用债尤其次级债的承接能力不够,而保险机构或可成为配置非政策性金融债的重要承接方,1月11日保险机构净买入次级债等其他债券超80亿元,12日近70亿元,缓解了部分信用债抛售压力。

  摊余成本法理财近期大量发行,缓解理财赎回带来的压力:赎回潮发酵之下,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低波动的优势在此背景下更加突出,且部分理财投资者在自媒体放大效应下信心受损严重,对低波动产品需求也有所增加。因此,面对保有规模的持续下跌和低迷的市场情绪,各大理财子陆续发行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并将“低波”作为核心卖点来吸引投资者,2022年11月、12月新发封闭式产品数量环比增速分别为34%和12%。

  ▍未来发展展望:

  赎回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债市已初步具备缓释基础,或将逐步调整修复,其中机构资金的托底是一大关键,银行自营或将继续自发承接理财子卖出的利率债,保险机构或将跟进加大非政策性金融债配置,缓解信用债配置缺位的问题。总体来看,在理财赎回降温和银行、保险开年配置行情的基础上,债市短期内持续走弱的概率不大,但走强需要更多利好的支撑,短期内可能仍将在2.85%-2.90%附近保持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