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越基金“老将”高楠离职,没有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系”公募会沦为“壳”吗?

  核心人员的离任对于本就青黄不接的个人系公募来说,无疑是较大的打击。投资大佬李曙军创立的恒越基金规模由基金经理高楠一人撑起,如恒越基金这样的个人系公募将全部规模“压在”一位明星基金身上的不止一家。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另谋高就,个人系公募是否会沦为一个只有公募牌照的“壳”值得关注。

  当下的恒越基金可谓是老将难留,新手仓促。

  1月12日,恒越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高楠离任,此事引发业内关注。

  投资大佬李曙军创立的恒越基金与其他个人系公募一样,人员单薄,且规模依赖于单个基金经理撑起。

  此次离任的高楠就是恒越基金的半边天。据悉,2020年加入恒越基金的高楠可以说是该基金公司的顶梁柱,靠着压赛道以一己之力撑起恒越基金的百亿规模,其管理规模一度占据基金公司总规模的78%。

  此番随着规模支柱的离任,或将为这家公募基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没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个人系公募是否会沦为一个只有公募牌照的“壳资源”?

  “顶梁柱”高楠离职

  一人撑起一家基金公司规模的高楠离职了。

  1月12日,恒越基金公告,公司基金经理高楠因个人原因离任。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离职的高楠对于恒越基金来说,可谓是规模支柱。

  在高楠离任前,其管理着恒越基金1只债基、4只混基。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高楠管理的这5只基金规模合计为84.34亿元,当时该基金公司的管理总规模为107.08亿元,仅高楠一人管理规模占据公司总规模的78.76%。

  可以说,恒越基金的管理规模靠基金经理高楠撑起。

  天天基金网显示,基金经理高楠于2020年7月入职,此前曾在国泰基金工作,加入恒越基金后,担任该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监。

  不过,老虎财经发现,早在高楠入职前,恒越基金就与其产生过交集。企查查显示,上海恒见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恒越基金4%的股份,而该公司的实控人为高楠,持股比例为50%,从该企业的变更记录来看,高楠在2020年1月28日成为股东之一。

  高楠入职后,于同年7月底先是接手2只基金,这两只金的基金经理都是李静管理,即恒越核心精选混合、恒越、酒鬼酒、沪电股份、鸿路钢构、立讯精密、贵州茅台、欧普康视、锦浪科技、新宙邦、凯伦股份。

  从该季度持仓重点来看,主要偏向白酒,到同年三、四季度,持仓更是重点押注白酒,比如当年4季度,酒鬼酒、泸州老窖、五粮液、贵州茅台出现在两只基金前十大重仓中。而在2020年,整个白酒板块涨幅变动超过98%。

  进入2021年市场风格轮动,这一年新能源成为各路资金争抢的标的。上述两只基金的持仓亦是在三、四季度重仓了宁德时代、天合光能、永兴材料等与锂相关的标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埋头布局权益产品的恒越基金进入2022年后,由于股市一片哀嚎,旗下产品收益表现不佳。

  从12只混基近一年收益率来看,9只基金收益为负。同时,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偏股混合型基金2022年业绩跌幅榜前五名中,恒越基金旗下有两只产品现身。其中,恒越、上海陆家嘴经济发展总公司、上海张江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即便是投资大佬坐镇,恒越基金的发展也并不如人意,从当下该基金公司的基本面来看,基金经理共计有8位,且平均年限不超过两年,由此来看,离职的高楠可以说是内部的老将。

  这些基金经理的业绩也并未被长期验证。

  可以说当前的恒越基金老将难留,新手仓促,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

  不过,这并不是个例,从近几年个人系公募基金的发展来看,都是依赖于一两位基金经理撑起规模。

  比如中庚基金,Choice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丘栋荣在管基金的总规模为296.86亿元,约占中庚基金总规模的86.12%;傅鹏博在管基金的总规模为271.95亿元,占睿远基金总基金规模的53.43%。

  中庚和睿远仍属于个人系公募中的佼佼者。而像明亚基金、合煦智远、凯石、达诚等管理规模在2022年上半年都未超过50亿的个人系公募基金而言,它们的存在或许就只是拥有一张公募牌照的“壳”。

  此外,从基金经理人数上看,截至去年11月4日,在个人系公募中,仅有3家公司基金经理数量超过10人,有15家公司基金经理数量不足5人。

  而在打法上,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个人系公募几乎是趋同,即以激进方式来追求规模,具体方式通常的做法是押注赛道。有业内人士表示:采取激进打法可以博得市场关注,也是实现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的一条捷径。

  渴求规模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管理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拿到的管理费就越多。而基金公司拿到管理费用,还要扣除托管、客户维护费用。也就是说,管理费千万以下的个人系公募在业内处于边缘状态。

  如今,在面对银行系、券商系、保险系以及外资系在公募行业的强势进攻,个人系公募没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或许将会沦为一个只有牌照的“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