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固收:在当前“强预期、弱现实”的背景下,银行转债无疑是兼具胜率和赔率的最优解
核心观点:
在当前“强预期、弱现实”的背景下,银行团队的观点,预计2022年Q3-2023年Q1是银行业营收增速的“W底”,2023年Q2起营收增速有望持续回升,进入景气上行区间。
盈利角度,银行净息差在2023年Q1重定价压力集中释放后企稳,走势有望好于预期;资产质量上,由于不良认定较为严格,风险充分暴露,账面不良真实性大大提高;拨备覆盖率创下新高,有较强的抗风险准备。
1.2.复苏初期——银行转债超额收益的源泉
回顾历史,全面牛市初期大盘价值股通常会跑赢,银行板块超额收益显著。2014年三季度之前经济整体处于下行周期,物价回落,工业增加值低迷,PMI在50%枯荣线上挣扎,地产销售与投资均未显著改善,情况与当前较为相似。
但2014年7月央行万亿PSL带来的宽松预期叠加沪港通开通在即引发的“估值接轨”预期,赚钱效应的吸引带来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提升、两融余额快速上升,叠加11月央行降息的边际催化,分母端的持续改善使得四季度股市快速上涨,期间价值风格显著占优,银行板块超额收益显著,导致当时中证转债指数出现大幅上涨。
类比当前,政策面利好不断释放,经济数据触底向好,与当下“强预期,弱现实”组合有一定类似之处,我们认为价值风格尤其是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凸显,银行板块在经济恢复初期有望迎来超额收益。
复盘2022年10月以来的行情,银行转债调整的原因先是显著的正股调整,后续又出现了因此理财持续赎回带来的剧烈债市调整,导致银行转债目前处于底部区间,偏债型标的下行更为显著,2023年一季度我们认为债市阶段性企稳,利率或将维持震荡格局,可参考2019年一季度,银行转债有望全面反弹。
1.3.银行转债个券推荐
目前存续的19只银行转债的规模占转债市场规模的36%,仍然是绝对多数,转债标覆盖股份制银行、各类城农商行,在区位覆盖上辐射较广。
从个券而言,具备区位优势的城农商行依然是银行转债的弹性贡献标的,基于区位优势、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我们认为苏银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成银转债、苏行转债是具备个券α的转债标的。
苏银转债, 最新收盘价126.78,转股溢价率-0.02%。正股江苏银行深耕经济强省江苏,作为唯一一家省属法人银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江苏银行盈利能力强,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88%、31.31%,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在城商行中稳居前三,净息差提升和规模扩张驱动公司利润不断增长。公司严格控制风险,截至2022年3季度末,公司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96%、360.05%,不良贷款率连续压降,拨备覆盖率逐年提升,资产结构持续改善。
杭银转债,最新收盘价119.69,转股溢价率11.65%。正股杭州银行立足杭州,深耕浙江,区域内旺盛的融资需求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杭州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维持高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7%、31.82%。贷款延续高增长态势,非息收入高速增长。公司资产质量优异,截至2022年3季度末,公司不良贷款率0.7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583.67%,拨备覆盖率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第一,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南银转债, 最新收盘价120.01,转股溢价率7.52%。正股南京银行立足南京,覆盖江苏省,业务逐渐辐射长三角经济带,渠道扩张推动公司成长加速。
南京银行利润增速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13%、21.28%。公司加大风险管控力度,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为0.90%、398.27%。信贷规模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息差环比基本稳定。随着行长人选确定,舆情影响逐渐退散,估值有望进一步攀升,并且大股东先后增持公司股份,彰显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成银转债, 最新收盘价123,转股溢价率13%。正股成都银行作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植根成都,服务于川渝地区经济发展,受益于成渝经济圈发展,后续潜力较大。
成都银行业绩增长强劲,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07%、31.60%。公司风险管控有效,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为0.81%、498.18%。银政优势显著,推动优质对公贷款高速增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基建类贷款和实体企业贷款投放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苏行转债, 最新收盘价121.6,转股溢价率8.34%。正股苏州银行由农商行改制而来,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家法人城商行,扎根苏州,面向江苏,逐步融入长三角,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苏州银行营收利润提速明显,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9%、25.92%。公司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为0.88%、532.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第二。公司信贷投放谨慎,风险偏好或将提升,推动贷款量升价稳;公募牌照落地为中收增长注入新动能,公司业绩进入全面上行周期。
1.4.转债估值处于温和调整区间
行业来看,汽车、新能源在内的热门赛道重拾领涨,信创板块也延续上行态势,房地产后周期产业链在政策驱动下表现不俗。转债继续呈现跟涨态势,加权平均转股溢价率基本维持,截至收盘存续转股溢价率为41.36%,较前压缩0.43个百分点。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短期经济数据受疫情影响可能延续弱势,但复苏方向确定。12月财新制造业PMI为49,低于11月0.4个百分点,降至近三个月来最低,虽“弱现实”短期较为明显,但是权益市场预期已经明显边际转向。
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地产政策的不断细化带动了整体地产链标的,家电、建材等板块显著修复。
从估值角度而言,转债转股溢价率目前处于温和调整区间,资金面好转的背景下估值没有大幅压缩的风险。我们坚定对于权益牛市的判断,转债在全面上行期间多呈现跟涨行情,虽涨幅可能受溢价率影响不及正股,但是向上空间可期,大盘偏债型标的估值压缩已经到位,当前是银行转债的绝佳配置时点。
2
转债周度回顾
过去一周(1月3日-1月6日)所有指数均上涨,国证2000涨幅最大。中证转债指数累计上涨2.11%,收报400.96点;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21%,收报3157.64点;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3.21%,收报2422.14点。中证转债成交额大幅上升,日均成交额上升至518.26亿元。
过去一周涨幅最大的是国证2000,累计上涨3.63%,其次是中证1000,累计上涨3.48%,过去一周涨幅最小的是中证转债,累计上涨2.11%。板块方面,各行业转债均上涨,汽车、,属于汽车板块。公司从事铝合金车轮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铝合金车轮、摩托车铝合金车轮等。涨幅较大的转债还有溢利转债、中矿转债、英联转债、鼎胜转债,上周涨幅21.77%、17.09%、15.21%、14.36%,分别归属医药、有色金属、轻工制造、有色金属。
过去一周跌幅最大的个券为惠城转债,周跌幅7.29%,现价189.60元,正股惠城环保,公司主营业务是为炼油企业提供废催化剂处理处置服务,研发、生产、销售FCC催化剂(新剂)、复活催化剂、再生平衡剂等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有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服务。跌幅较大的转债还有宏达转债、本钢转债、明泰转债、核建转债,上周跌幅分别为3.51%、3.01%、2.39%、2.31%,分别归属基础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筑。
3
一级市场信息更新
过去一周(1月3日-1月6日)共计3只规模35.31亿元的转债发行或公告发行,4只规模41.28亿元的新转债上市。
优彩转债规模6.0亿元,主体评级A+,债项评级A+。正股优彩资源,市值22.20亿元。优彩资源主营业务为涤纶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非织造布等。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6.12亿元,同比上升49.37%。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下降33.26%。公司产品种类较多,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与研发实力,已成为国内再生涤纶纤维领域龙头企业之一。
富淼转债规模4.50亿元,主体评级A+,债项评级A+。正股富淼科技,市值22.29亿元。富淼科技主要从事功能性单体、水溶性高分子、水处理膜及膜应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针对集中区内企业提供能源外供。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37亿元,同比上升19.29%。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1.36%。公司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功能性单体——亲水性功能高分子——应用产品——应用技术服务的产业链。且公司产品契合当前国家绿色发展的主题,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华宏转债规模5.15亿元,主体评级AA-,债项评级AA-。正股华宏科技,市值93.52亿元。公司专注于再生资源加工装备的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的“四位一体”,主营业务分为“再生资源”和“电梯部件”两大板块。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5.46亿元,同比上升33.58%。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上升2.89%。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原则,形成了特有的新产品研发管理模式,且具备较高的系统集成能力。
柳工、能辉科技发审委通过;凯盛新材、腾龙股份、奥特维股东大会通过;镇洋发展、上海艾录公告转债董事会预案。
4
存续转债信息跟踪
转债强赎跟踪:
恩捷转债满足强赎条件未公告。金诚转债、海波转债、润建转债公告不提前赎回。提示即将满足赎回条件的转债:福能、上能、英联、拓尔。
存续转债公告:
风险提示:理财赎回风险;转债转股溢价率压缩风险;银行正股表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