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禁放烟花,韩国却拿它申遗!国内“烟花第一股”无奈转型,实控人刚被批捕
我们禁止放烟花,韩国却将对烟花爆竹申遗,邻国这样的举动竟获得国内网友的大量支持,很多人表示:
以前韩国对端午节申遗,我义愤填膺,现在韩国又对放鞭炮申遗,我风平浪静,内心甚至没有泛起一丝涟漪……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局面?道理很简单,本来年味就淡了,还不准放烟花,节日气氛全无了。
所以,在今年年关将近之际,国内关于松绑烟花爆竹“禁燃令”的呼声再起,不少网友希望今年春节可以放火炮烟花,送走过去一年的“瘟神”。
但我们当初禁止的原因就在于烟花爆竹燃烧后会带来空气、噪音污染,如何平衡民声和管理之间的问题,成为是否松绑的一个焦点。
若真松绑了,国内现存的60.8万家与烟花爆竹相关的企业,可能日子更好过了。看似庞大的数据背后,也反映出行业痛点:中国烟花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偏小,跑出来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
ST熊猫(600599.SH)率先在A股上市,曾享有“烟花大王”的美誉,几年前无奈转型互联网金融,随着P2P暴雷,公司重返烟花主业,此时实控人却因为涉嫌非吸而进了监狱。
1
为放烟花打砸警车
这几个年轻人太激进了!
就解禁烟花爆竹,最近有一件事闹得挺大的。
1月2日晚,河南周口鹿邑县某广场,几个年轻人轮番跳上一辆警车,有人用脚猛踢车门,有人猛踹挡风玻璃。
这一幕,可把现场人群乐坏了,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这几个年轻人情绪更加高涨,干脆把警车掀翻。
吃瓜群众很好奇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一位现场群众透露了当时的情况:
原来,这几个年轻人跑到广场上放烟花,警方担心人多出事故,便去现场维持秩序,出于人情并没有特别管,而是划定了一片区域,让他们集中在区域内燃放。
不过有一名喝了酒的男子,非要跑到警车底下放炮并且不听劝阻,民警只好将其抓住。
有围观群众看到民警抓人产生了不满情绪,要求警方放人,民警放开醉酒男子后,谁知他推搡起了民警,其同伴见状也开始对警车进行打砸。
1月4日上午,鹿邑警方通报故意破坏警车事件,8人涉嫌寻衅滋事被立案侦查,其中6人已抓捕到案。
几张年轻小伙被抓的照片随后在网上流传。
理性地讲,这几个年轻人想放烟花无可厚非,但上升到破坏社会秩序、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的地步,性质那可就完全变了。
不过在微博、抖音,很多网友都不这么认为。
有人夸这几个00后是反权威斗士,他们在为放烟花抗争;
有人幸灾乐祸,说这是禁止放烟花带来的后果;
还有人竟号召众筹捐款,把他们从牢房里捞出来……
2
已有地方松绑
但禁止燃放的理由又增加了
在国人愈发强烈的放烟花情绪中,近期传出了国内将放开烟花燃放政策的消息,但到今天为止都未经官方证实。
回顾过去二十几年,关于烟花燃放禁与限的争论就从未停止。
1992年,广州打响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第一枪,1993年,北京紧随其后,理由是,烟花爆竹除了带来空气、噪音污染,还带来火灾隐患。
此后,全国上百座城市纷纷效仿,截至1994年,明确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城市多达282个。
此举在当时也引来了许多反对的声音,所以多地又从禁改为了限。
怎么个限法?即在限制的时间、限制的地点允许燃放烟花,照这种比较人性化的处理方式,2003年到2004年,全国有105座城市先后解禁。
接下来的雾霾,导致政策再度升级。
2014年至2016年,全国雾霾横行,为了缓解雾霾现象,北方多座城市相继发布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令,逐渐在全国掀起了爆竹禁放的热潮,很多地方甚至把不放烟花爆竹纳入“文明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标。
2017年,全国禁放烟花的县市数量达到 444 个,对燃放时间和区域进行限制的县市数量达到 764 个,禁限放烟花的县市合计为 1208 个。
但谁都清楚,过年烟花爆竹的燃放,和庞大的汽车尾气排放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目前,部分地方已经陆续调整政策:
北京通州区明确,环球度假区限定区域内可燃放烟花爆竹;
山东东营、滨州明确,春节部分区域和个别时段可燃放烟花爆竹;
辽宁大连明确:控制燃放区域以及之外区域,除夕不限时燃放烟花炮竹
杭州萧山区、余杭区等地明确:可在制定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
从“禁燃”再到“限燃”,这样的缓冲在很多人看来更接地气,呼吁其他城市纷纷跟进,但仍有一些反对的声音认为,当下疫情仍未彻底远遁,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燃放烟花会加重病人病情,而且在医疗资源紧张、血库缺血的情况下,一旦在燃放烟花时不小心炸伤手脚、崩伤眼睛,不仅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还可能会加剧医疗资源的挤兑。
3
昔日“烟花大王”欠下56亿被捕
互金暴雷的阴霾尚在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放不了烟花,少的只有过年的气氛,而对于烟花产业人来说,遗憾之外,他们还在面对困境。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烟花爆竹相关企业60.8万家。就整个行业而言,中国烟花爆竹企业数量不算少,但规模普遍偏小,做到上市的公司更是寥寥无几。
熊猫烟花是国内“烟花第一股”,有着“烟花大王”的称号。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熊猫烟花在鸟巢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脚印”,也催生了烟花爆竹市场的一片繁荣。
然而受管控影响,烟花需求量大幅减少,做不下去的小厂商可以关门大吉,像熊猫烟花这样规模稍大的企业,则选择了转型。
熊猫烟花曾在2014年年报中大倒苦水:受近年各级政府限放禁放政策的限制、国内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雾霾天气的肆虐、安全事故多发等因素的影响,烟花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影响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为此,公司及时把握互联网金融新蓝海机会,初试互联网金融成效显著。
这段话,充分体现了熊猫烟花的无奈,将业务一分为二,把两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汇聚一身,实属被迫之举。
2015年,熊猫烟花更名为“熊猫金控”,同时剥离了烟花生产业务。那一年,公司金融业务比重一举上升至54%,2016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增长至3800万元,是最近几年收入最好的一年。
彼时,即便有一些P2P公司已经出现了暴雷信号,但熊猫金控实控人赵伟平仍继续斥巨资收购“你我贷”平台51%的股份,又花5.5亿设立了5家投资公司,给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他还在公开场合,对P2P平台跑路潮表现出极大的愤慨:“跑路的,应该从严从重处罚。如果投资者的钱不能归还,应该由股东、股东的股东,不断向上一直追溯,股东应承担无限责任。”
尴尬的是,几年之后,一直说要稳扎稳打的熊猫金控也在2018年P2P暴雷潮中倒下了,其旗下两家P2P平台均出现了兑付危机,规模上亿。
过了一年,熊猫金控还有56亿的窟窿没还。
与此同时,熊猫金控因为连续亏损两年,变成了“ST熊猫”。
转型互联网金融的梦碎之后,ST熊猫不得不干回了老本行烟花业务,但和以往不同,如今公司的烟花业务全部为代加工且均出口国外。
2020年、2021年,ST熊猫得益于海外市场烟花销售的火爆,连续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和0.71亿元。
2022年上半年,ST熊猫烟花业务依然保持了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烟花出口业务完成了2021年全年8成以上的营业额,净利润7006.86万元,同比增长42.37%。
肯定地说,ST熊猫靠烟花“活”了过来,但这并不代表互联网金融埋下的雷已经完全扫除。
一是,ST熊猫仍未对旗下P2P公司银湖网完成剥离,自银湖网2019年被立案以来,相关兑付工作尚未完成。
截止2021年12月21日,银湖网剩余出借人数量2.15万人,待兑付余额18.8亿元。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ST熊猫的总资产为9.63亿元,净资产7.68亿元,当期归母净利润为7129.37万元,远不足以填补18.8亿元的“黑洞”。
其二,ST熊猫的小贷业务,贷款逾期风险也没有消除。
2021年年度收入构成中,烟花业务虽然占据ST熊猫超八成的比例,但小额贷款业务仍占比约15%。
2020、2021年连续两年,ST熊猫财报因小贷业务被贴上“非标”标签。
因互金暴雷造成的巨额兑付窟窿,ST熊猫2022年11月2日披露的公告显示,赵伟平已被批捕。
截至今日收盘,ST熊猫市值仅为26.23亿元,相比巅峰时期的90亿元,缩水超七成,但受最近烟花解禁呼声高涨刺激,公司股价多日触及涨停。
4
结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曾是过年的“标配”,也是回忆里“年味儿”的气氛担当。
虽说过去二十几年“禁燃令”屡屡出现,但在过去三年受疫情乌云笼罩的背景下,很多人希望通过点燃爆竹来一扫身上的晦气,所以,今年关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问题,讨论得尤其强烈。
在一片争议声中,昔日“烟花第一股”迎来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也把这一行业的生存状态暴露于聚光灯下——既然内销不力,那就带烟花出海。
只是,我们期望看到,今年春节不只有国外的夜空中一片灿烂,国内的大街小巷也能闻见爆竹燃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