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不同(逻辑不同含义的例子)
本周交易,给笔者最大的启发是,成长股有成长股的逻辑,军工股有军工股的逻辑,消费股有消费股的逻辑,国企上市公司重估也有自己的逻辑。凡是有逻辑支撑的行情,都会适时表现一番,有的还可以走得风风火火。
有人说,国企上市公司重估逻辑更像是空中楼阁,是想依靠行政命令将资金赶往权重蓝筹。笔者不这么认为。目前国内流行的估值方法都是源自国外的“舶来品”,而国有上市公司应该有自己的估值体系。比如社会影响力、责任覆盖面、资源的垄断性、价值创造能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股东回报等指标都应该是必须考量的维度。资本市场应该助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要不断完善和契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市情的估值定价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国有上市公司应该要有市值管理的考核指标,做大做强应该有量化尺度,允许企业与上市公司进行合法合规的战略性市值管理。民资上市公司之所以有动力提升自己的市值,与大股东减持套现的利益息息相关,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维护同样应该有奖惩安排。同时,在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时,应该赋予国有上市公司更多的股份回购或增持的权力,在这方面要与民资上市公司一样,尽量减少一些制度机制约束,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充满信心并有良好而稳定的市场预期。
至于国企上市公司能不能被资金追捧,这是市场决定的。资金是逐利的,价值投资和题材炒作,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赚钱效应,资金是不会响应的。股价跌到位了,才是真正的利好,才会有资金心甘情愿地入场布局。股价泡沫太甚,聪明资金避之还来不及呢。所以,国企上市公司能走出反弹行情,逻辑的关键词是“低估”。
本周疫后修复概念股大涨特涨,逻辑的关键词则是“预期”。抗疫三年,受影响的企业实在太多。根据调查,前期反映疫情影响客户订单取消情况较为普遍。酒店、航空、餐饮、旅游、中介服务、娱乐行业订单取消和违约最为严重,制造业、食品业等生产型企业也比较多。这些企业营收呈现的都是断崖式下降。本周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的落实,经济增速将会持续回升。这里分两块:一块是困境反转型。像酒店、航空、餐饮、旅游等行业,因为业务受到冲击,资金周转困难,部分生产设备停摆,要花费成本维护,还要保障员工基本工资,压力巨大。现在好了,防控政策放松后,一切都在恢复正常,预期中的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像过去一样步入正轨,业绩大幅回升的预期是确定的。另外一块,就是本周涨幅前列的防疫药物板块和抗原检测板块。新华制药、以岭药业、华润双鹤、诚达药业、上海凯宝、华纳药厂等个股涨幅都超过了15%,其中中药龙头股以岭药业已冲破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最近几年买入该股的投资者都是赚钱的。公司心脑血管和感冒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所属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立医疗端数据显示,连花清瘟占据感冒用药市场份额超40%,位列第一名;从零售药店端看,连花清瘟占感冒用药/清热类市场份额,由2017年的2.44%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9.37%,也位列第一名。其实,炒作以岭药业的大背景就是囤药,公司是退烧药布洛芬的龙头企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及常用药参考中,依据发热、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等七种症状列出了常用药物。布洛芬作为针对发热症状的药物被列入其中。于是,受此影响,全国多地发生布洛芬等药品抢购潮,不少药店内连花清瘟胶囊和布洛芬已售罄。据多家媒体报道,因连花清瘟胶囊供应紧张,有药店将48粒/盒规格的连花清瘟胶囊涨价至102元,而平时该药仅售30元左右(本周针对部分药品等涉疫物资价格波动情况,市场监管总局对相关哄抬价格线索进行了集中摸排,组织重点省份市场监管部门对具体线索进行逐一核查。初步发现涉嫌哄抬价格的线上药房,已转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切实维护涉疫物资市场价格秩序。
根据国外经验,放开疫情管控后可能仅需要一至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达到一个新冠感染高峰期,所以适当备点药可以理解,而连花清瘟胶囊几乎已经是防疫救治的一个刚需的存在,我们在很多救治方案中都看到了这个药物的身影——2020年1月发布的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第一次出现连花清瘟胶囊的名字,此后的第五至第九版方案,该药都赫然在列。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少与抗疫有关的医药股的大涨,其实机构早有埋伏和布局,有些个股涨幅已经非常大,整体风险明显上升。某只医药主题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有5只为中药股,前三大重仓股康缘药业、以岭药业、新天药业均为中药企业。得益于四季度以来的上涨,该基金年内由亏转盈,年内累计收益率14.45%。所以,年底将至,也要防止一些机构为了结账,趁着“预期”在,疯狂拉一把走人。以岭药业本周5个交易日换手率居然达到68.09%,高位放量滞涨,持股的不稳定性意味着股价难免会有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