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首晒预算 机构改革后“三公”预算缩减

中央部门的预算情况,与国民息息相关,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部门预算规则越来越好,我国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的透明度也越来越高。日前,中央部门首晒预算报告,这次也是机构改革后的首次预算报告,一起来了解一下细节吧!

“三公”经费进一步缩水

财政部网站13日发布消息称,中央部门首晒预算,中央本级2018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58.8亿元,比2017年预算限额减少2.67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9.4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3.03亿元(包括购置费2.39亿元、运行费30.64亿元),公务接待费6.28亿元。

政府部门预算多少
政府部门预算多少

在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总限额只减不增的前提下,诸多部门的“三公”经费进一步“缩水”。

如,住建部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为390.93万元,比2017年预算减少118.84万元。

再如,国家税务局系统2018年预算数比2017年预算数减少8552.6万元,降低6.65%。主要原因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压缩因公出国(境)费115.14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5078.28万元、公务接待费3359.18万元。

在今年的“三公”经费预算中,多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预算减少。如国家发改委2018年的公务接待费预算数为440.39万元,比2017年518.10万元的预算数减少了77.71万元。据介绍,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有关精神。

记者注意到,包括共青团中央、生态环境部、国家文物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诸多部门在内,公务用车购置费的预算数为零。

“新部门”把钱花在哪?

今年,财政部结合机构改革情况,在预算批复时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办法,相应地部门预算公开形式有所变化。

按照要求,涉及整体职能整合的中央部门,如文化和旅游部、司法部,不再公开改革前的部门职能和机构设置,但要对机构改革以及整合后部门预算汇总情况作出说明,并分别公开原部门的预算。

其中,新组建部门今年在一些重点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值得关注。

例如,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预算安排,“污染防治”(款)2018年预算达到50382.59万元,比2017年增长100.65%。

这其中,“大气”(项)2018年预算4825万元,比2017年增长21.81%,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任务增加。

此外,该部门今年用于环境监察执法与应急管理的预算为29578.11万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等都囊括在其中。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今年的预算安排也体现了重点工作方向。

根据计划,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公立医院(款)儿童医院(项)2018年预算数为5771.05万元,比2017年执行数增加1471万元,增长34.21%,主要是继续增加儿童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投入。

农业农村部则加大了科研领域的投入。今年,科学技术支出(类)基础研究(款)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项)预算数为59679.25万元,比2017年增长121.03%。

预算公开:预算越透明用钱越规范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府全部收支必须纳入预算,由权力机关审查批准、监督执行。同时,预算必须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近年来,预算从以往主要属于人大、政府的事务,逐步走进公众视野,为社会高度关注。应该说,这是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一大成果。

预算公开,是实现财政民主监督、有效监督的基本前提,也是公众行使知情权的基础;以此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也能推动政府管好“钱袋子”,防止乱花钱,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近年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截至目前,预算公开的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预算公开体系基本形成,预算公开方式也日益完善。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包括预算公开在内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仍然“在路上”,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还需要继续从多方面努力。

对于此次中央部门首晒预算报告,有专家表示其透明度应该更大。对于各部门的预算细节,应该更加详尽地描述,从此之外,地方政府的预算公开透明度应该加强,媒体加大对于中央部门预算的关注力度,让普通市民有更多的渠道去了解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