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在即 市盈率上限已被突破

两周后,科创板就将正式开市交易。大步流星而来的科创板,将引领资本市场实现进一步市场化、法治化的跨越,同时也要求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适应新规则、新机制。考虑到开市初期可能出现的市场供求不平衡,有关各方近日呼吁,应理性看待科创板初期股票价格的高波动性。

市盈率上限已被突破

23倍市盈率上限,是当前A股发行(除科创板外)的估值“天花板”,也是拉开一二级市场间价差的“钢丝绳”。而从5家已确定发行价格的科创板公司估值看,无一落在23倍市盈率之下。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杭可科技、澜起科技发行价格所对应的摊薄后扣非市盈率分别为41.08倍、79.09倍、57.48倍、39.80倍、40.12倍。

科创板上市
科创板上市

其中,部分公司的发行定价估值高于所属行业过去1个月的静态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可比公司目前估值相近。与A股市场以往的新股发行市盈率相比,科创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显然高出不少。

同时,与行业平均市盈率相比,科创板新股的估值吸引力也并不明显。海通证券认为,这可能存在两方面因素:其一,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有限,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因而市场给予了一定的溢价;其二,科创板企业普遍处于成长期或更早的培育期,盈利水平及其稳定性与主板企业相比差异较大,用市盈率指标来衡量这些企业的估值水平可能并不一定合适。

打破“打新高收益”惯性思维

近期,科创板打新如火如荼。从数据看,几乎所有的科创板开户账号都参与了网上打新,投资者热情可见一斑。

近年来,A股市场的打新中签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由此也被市场认为是“无风险”的。那科创板打新还能延续“新股不败”神话吗?业内人士分析,过去打新赚的钱,主要是因为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而偏低的发行市盈率往往会提升新股上市后的上涨空间。

从定价看,科创板发行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如果大家都看好这家公司,那么高预期就会体现在它的发行价中。这样,资金炒作的空间就小了。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从资金端看,之前是过亿的投资者参与新股投资,现在只限机构和合格个人投资者参加交易,非理性成分会小很多。

海通证券则表示,考虑到科创板企业上市后5日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预计其价格向价值回归的速度和效率将快于当年的创业板。据海通证券统计,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上市首日的平均打新中签收益在100%以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个股的走势出现明显分化,部分跌至负收益。

中信证券也认为,虽然在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下,预计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会被炒作冲高。但考虑到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可卖出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因此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远低于其他次新股。

开市初期可能出现供需不平衡

科创板作为新兴市场,初期将面临各种挑战。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上市初期可能供求不平衡,新的交易机制需要适应,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过大的情况。

易会满称,试点初期,科创板制度创新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可能会有一定风险。“我们已经在制度设计中尽最大可能做了预案,边试点,边完善。希望各方对科创板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包容,既要保持热情,又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共同遵循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共同把科创板建设好、发展好。”

日前,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对科创板上市初期形势进行了预析,同样提出科创板交易初期可能存在供需不平衡,要正确看待科创板初期市场波动。

刘逖分析道,目前科创板整体进展顺利。根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相关数据,目前已开通权限账户约270万户。从供给看,以初期约30家科创企业,每家募资额10亿元测算,总募资额约300亿元。

而从需求看,目前已开户270万户,以每户10万元可投资额来估计,个人投资者的总投资额约为2500亿元,加上1000亿元CDR基金和最近发行的200亿元科创基金,总计约4000亿元可用于科创板投资。

刘逖特别强调,要正确看待科创板初期市场波动,具体包括:理性看待科创板推出初期投机炒作现象;从境外经验看,新股上市初期波动大是正常现象,应提高包容度,加强舆论引导;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保持科创板发行上市常态化,同时强化退市机制和法律责任;适时完善交易机制,从制度上缓解科创板供需不平衡问题;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完善科创板投资者结构。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刘锋对上证报表示,科创板一定要允许波动性。如果没有波动性或者波动性不大,反而不容易发现真正的价值。市场各方对定价的歧义大是正常的,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价格的高波动性,投资者通过不间断的报价寻找与自己心理价位接近的交易价格,从而不断释放各种信息,交易过程本身就是个价格发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