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11个月20次增持工行 看好工商银行H股行情

中国平安接连两日回购公司A股股份、公司股价刷出新高的同时,近期在资本市场的“扫货”行动也丝毫不手软。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查阅港交所公告时发现,今年6月以来,中国平安系保险资金连续三次增持工商银行H股,共耗资约14.2亿港元、增持股数约2.47亿股。

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

这不是中国平安对工商银行的第一次“下手”。记者统计发现,在过去11个月时间里,中国平安集团携手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资产合计“狂扫”工商银行H股20次,共拿出真金白银近80亿港元。

“平安的眼里只有工行”,这一投资新现象甚至已成为外界观察保险资金动向的一个窗口。坐拥万亿资产的资金巨无霸,为何对单只银行股如此情有独钟?究竟向市场释放出什么信号?

拿出80亿港元不停买买买

中国平安近一年来对工商银行H股的“买买买”,始于2018年7月19日。彼时,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产率先买入工商银行H股4310万股,一出手就是2.34亿港元。

自此之后,中国平安再无“收手”之意。记者统计发现,在过去这11个月时间里,中国平安集团携平安资产、平安人寿合计增持工商银行H股20次,耗资约79.93亿港元。尤其是在最近这三个月时间里,中国平安共增持工商银行H股10次,步伐明显加快。最近一次出手是在6月17日,平安人寿增持工商银行H股8240.9万股,买入的每股平均价为5.8035港元,总价约4.78亿港元。

平安人寿和平安资产均为中国平安集团附属子公司。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此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证实,三者为一致行动人。从港交所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平安系保险资金合计持有工商银行H股的股权比例已达14.08%。

公司给出“独宠”的四大理由

如此看好工商银行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平安高管曾在多个场合阐述了理由:工商银行H股的一些特质,符合保险资金的配置属性,从而吸引了他们的配置兴趣。

一是工商银行经营稳健,盈利能力较强,且分红率较高,可为机构投资者提供较稳定的现金流收益。二是工商银行H股价格低于A股价格,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而言,投资H股可获取更高的收益率,长期投资价值更为明显。三是,近年来,中国平安的股票配置思路是对散股进行调仓,集中精力精选重点行业的龙头股票进行大资金配置,如投资工商银行H股。标的股票并不局限于哪个行业,主要看估值水平是否合理,分红收益如何。并且以长期持有为主,不做短期。四是,近年来,中国平安始终坚守注重高分红、低波动的蓝筹股投资策略和配置思路,这一策略符合保险资金的配置属性,未来公司仍将继续坚持这一既定策略。

险资专宠高股息率股才开始

平安系保险资金“狂扫”工商银行H股,已成为外界观察保险资金动向的一个窗口。令市场人士好奇的是,其他保险机构会否效仿中国平安,“专宠”蓝筹股呢?业内人士从以下角度分析,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中国平安加强高分红、低波动的蓝筹股配置思路的一个主因是: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非保险资产占比较高的公司,中国平安已率先于2018年一季报开始采用新会计准则IFRS9编制报表。

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IFRS9对保险公司投资的一个影响是:在新准则下,大部分权益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利润表,因此在资产配置中波动率控制将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控制权益的配置比例,另一方面要控制权益配置的质量。因此,高分红、低估值并适合长期投资的大盘蓝筹股将更受保险公司青睐。

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这个“硬因素”的客观存在,将逐步倒逼机构主力军之一的保险资金开始“独宠”高股息率股票。

同时,增加能够运用联营会计核算、权益法核算的优质蓝筹股的配置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保险公司的财务波动。采用权益法核算,关键在于持有期内收益不受二级市场公司股价波动所影响。

因此,坚持对高股息率股票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逆周期投资,既可避免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大起大落,又可确保投资标的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类似于“类固定收益”投资。

保险资金公司“独宠”高股息率股票的投资策略才刚刚开始。根据最新相关要求,继中国平安之后,其余上市险企及非上市险企也将陆续开始采用IFRS9编制报表,最迟不得晚于2022年1月1日,而对于条件具备、有意愿和有能力提前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鼓励其提前施行新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