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二股东清仓减持“退场” 呷哺呷哺股权结构

  呷哺呷哺(00520.HK)被合作十年的二股东“清仓式”减持。近日,有消息称,呷哺呷哺二股东抛售其持有的1.47亿股全部股权,套现退出。

  大股东“清仓式”套现退场或许是对呷哺呷哺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2021年呷哺呷哺迎来上市后首次亏损,2022上半年,呷哺呷哺亏损2.80亿元,同比扩大459.95%。

  亏损加剧、呷哺呷哺通过关店“止血”。鳌头财经统计发现,2014年--2022上半年,呷哺呷哺关店的数量分别为6家、13家、25家、35家、20家、53家、52家、230家、37家店,8年半时间共计关闭了471家门店。

  高性价比和平民化曾是呷哺呷哺的标签,然而,近年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呷哺呷哺背离“初心”选择进军高端路线,脱离了原来的消费人群,经营业绩每况日下。

  二级市场上,呷哺呷哺的表现也并不乐观。自2021年2月1日创下每股27.15港元的高点后,其股价就开始“跌跌不休”。截至1月16日,呷哺呷哺股价已经下滑至每股7.90港元上下。

  呷哺呷哺二股东清仓减持“退场” 贺光启背离初心陷亏损 8年半关店471家

  亏损关店

  “我要成为中国最大的速食品牌,我的所有规划都围绕着超越肯德基,在一个城市他1000家店我就1001家,反正我要比他多一家店。”1998年,贺光启在北京西单开起第一家呷哺呷哺,当时的他野心勃勃。

  凭借一人一锅,干净卫生,单人套餐三四十元的价格,呷哺呷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就餐。此后,开启了迅猛扩张,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登陆港股,成为“火锅第一股”,2016年,呷哺呷哺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平均每四天就新增一家门店。

  为了扩大受众面,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品牌升级计划”,试图从快餐定位转型为“轻正餐”。2016年6月,面向高端市场的子品牌“湊湊”应运而生,与母公司呷哺呷哺各自运营、互为补充。

  上市后的四年里,呷哺呷哺进入业绩爆发期,2015年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由24.25亿元增至47.34亿元,净利润由2.63亿元增至4.62亿元。

  好景不长,2018年后业绩便开始持续走低。2019年利润为2.88亿元,同比下滑37.71%;2020年,呷哺呷哺营业收入54.55亿元,同比下滑9.5%;净利润仅183.7万元,同比下降99.36%。

  持续不断的疫情导致部分餐厅无法正常营业,是公司业绩急剧下滑的主要原因。

  2021年呷哺呷哺营收共计61.47亿元,同比增长12.69%;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93亿元,由盈转亏。这是公司2014年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

  去年上半年,呷哺呷哺继续亏损,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1.56亿元,同比下滑29.2%;净亏损由2021年上半年的4690万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2.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59.95%。

  高端品牌湊湊业绩不及预期,致使上半年整体业绩下滑。数据显示,湊湊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39.83%,去年上半年业绩下滑9%。

  高性价比不再

  2021年,呷哺呷哺的核心管理层发生变动,创始人贺光启重掌帅印后表示,将关店200家止损,后续还将采取一系列行动挽救品牌。

  “近几年呷哺呷哺走了不少弯路,包括选址、管理、定位等违背了呷哺呷哺作为大众消费为主的餐饮品牌的定位,因此决定今年不再拓展门店。”贺光启表示,“这种断臂止血的方式,是为了公司的持久经营”。

  鳌头财经统计发现,2014年--2020年,呷哺呷哺关闭的数量分别为6家、13家、25家、35家、20家、53家、52家、230家、37家店,8年半时间共计关闭了471家门店。

  呷哺呷哺预计2022年新开门店数量将会有156家,但在上半年财报公告中,预测开店数量只有100家左右,减少约36%。

  高性价比和平民化曾是呷哺呷哺的标签,然而,近年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呷哺呷哺背离“初心”选择进军高端路线,脱离了原来的消费人群,翻台率越来越低。

  八年前,一盘羊肉+蔬菜拼盘+任意主食只需27元,而现在已经升高到了60元左右。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呷哺呷哺客单价分别为48.4元、53.3元、55.8元,2020年人均消费突破60元,2020年达到62.3元,2021年继续升高至62.5元。

  单价越来越高,呷哺呷哺门店的翻台率却连年走低。年报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翻台率分别为3.3次/天、2.8次/天、2.6次/天、2.3次/天和2.3次/天、1.9次/天。去年上半年,其同店销售额为5.63亿元,同比下降45%。

  贺光启公布的改善措施中,重新上线“高性价比”模式被呷哺呷哺放在了首位,让客单价保持在60元以内,并计划向二三线市场扩张,吧台、单锅也将重新出现。

  不过去年,呷哺呷哺的客单价仍在上升,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顾客人均消费为63.1元。呷哺呷哺在财报中称,原因是推出更多新品令顾客产品选择更为多元。

  加码新业态开启扩张

  主业增长难以为继,对新业态的尝试成为呷哺呷哺扭亏的新举措。去年9月,公司推出“趁烧”品牌,目标是成为烧烤赛道里的头部品牌。

  “趁烧”承载了呷哺呷哺业绩增长的希望。贺光启直言,希望“趁烧”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呷哺集团的新增长点,成为呷哺呷哺、湊湊品牌之后公司盈利的第三引擎。

  值得一提,“趁烧”将目标消费者放到了Z时代的年轻人身上,以“90后”“95后”“00后”为主要消费群体,并把客单价定在了250元这条线上,远高于人均60元的呷哺呷哺和150元的湊湊

  据了解,“趁烧”计划在2023年开出至少20家门店,自2024年起,“趁烧”预计每年至少以新增“30+”门店的速度进行扩张,未来3年计划突破百家门店。

  加码新业态的同时,呷哺集团多品牌、多业态的扩张战略进一步落地。2023年,呷哺集团将继续启动全面扩张战略,计划将新开超240家门店,包含呷哺呷哺、湊湊、茶米茶、趁烧等。

  贺光启预测,疫情全面放开后,餐饮业将成为最先复苏且恢复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预估全国市场或在2023年3月总体恢复正常。而在这其中,火锅格外受到大众欢迎。2023年,呷哺集团将继续启动南下扩张、数字化升级、全产业链布局、加速国际化转型等系列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