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基金模式降低投资壁垒 外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

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从其持有中国债市余额上可见一斑。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债市总规模已超过95万亿元;境外投资者已连续9个月增持中国债券,持债规模突破2万亿元。

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

首款中国企业债UCITS基金的推出,有望助力外资借道布局中国信用债市场。

伴随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措施加速推出,全球投资者正快马加鞭进入中国市场。继国债、证金债之后,信用债也开始进入全球投资者的视野。不过,由于绝大多数境外投资者缺少足够的本土化信用债投资经验以及完善的信用分析团队和体系,使得他们不敢直接“下手”。

洞悉这一痛点后,中国平安旗下平安资管与澳大利亚资产管理机构昆士兰投资(QIC)一拍即合,在原先战略合作框架基础上,于昨日联手推出首款中国企业债UCITS(欧盟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基金——QIC-平安中国企业债基金。这种合作基金模式将降低境外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难度,助力外资借道布局中国信用债市场。

外资持续增持中国债券

当地市场愈演愈烈的经济低迷和负利率环境,正倒逼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

“有些境外投资基金制定收益目标时发现,他们的核心投资策略只能带来负收益。而如果他们想要在一个较大市场获得较高收益,只有中国债券市场能满足他们的需求。”QIC全球信用收益基金经理StephenHolmes一语道出当下中国债市受外资欢迎的原因。

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从其持有中国债市余额上便可看出。截至今年8月末,中国债市总规模已超过95万亿元;境外投资者连续9个月增持中国债券,持债规模突破2万亿元。在如此庞大的体量下,外资占境内债券市场托管总额的比例却仅为2.5%,未来的增长空间不言而喻。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正迈入国际化“加速度”。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相继宣布将中国债券纳入其旗舰债券指数,将为中国债券市场引入超1000亿美元的指数追踪资金,也会帮助中国市场进一步成长。

QIC全球流动性策略董事总经理SusanBuckley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进入中国债市的外资,大部分都是被动资金。随着监管壁垒的降低以及对外开放举措的竞相落地,未来将有更多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选择进入中国债市,预计未来5到10年内,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比例将有望增长至10%。

投资级企业债收益率可观

在此过程中,除国债、证金债等利率债之外,信用债也吸引了外资的目光。从收益水平来看,中国投资级企业债的收益率持续高于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也高于中国本土的利率债收益水平,未来的规模增量仍有广阔空间。

但由于境外投资者缺乏对中国在岸信用债市场的了解与研究资源,境外投资者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与国内的监管机构、发行人、评级机构及交易对手所能提供的信息之间的不匹配,导致这部分的投资占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平安资管副总经理张剑颖透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平安资管与QIC决定以中国企业债作为投资主题,推出首款联名产品,以期有效解决海外投资者目前的投资痛点,逐步提升他们对于中国在岸信用债的参与度。

据张剑颖介绍,这款产品是首只经由爱尔兰央行批准的中国企业债投资主题UCITS基金。该产品在境外发行,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以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企业债指数作为参考指数,面向具备配置中国在岸债券需求的境外机构以及希望提高离岸资金收益的境外中国机构。

从投资策略来看,“该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可投资级的企业债,在信用债的品种挑选上,以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企业债指数作为参考指数,有效把握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自下而上精选中国在岸优质企业债。”平安资管投资经理朱隼说。

目前,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QFII、RQFII、CIBM、债券通等多渠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QIC-平安中国企业债基金将主要通过CIBM(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债券通渠道。据了解,随着对外开放节奏的逐步加快,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渠道种类及方式越来越丰富,限制进一步减少,该基金未来也可能向有关部门申请通过其他方式,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QIC-平安中国企业债基金采用的是合作基金形式,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境外机构投资者处理投资信用债所面临的信评问题、流动性问题等,同时依托平安资管独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及扎实的固收投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