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改革踏上新征程 竞争类企业有待整体上市

上海市政府官网9月5日发布了《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标志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踏上新征程。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

《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市将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党委领导作用,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经营机制,基本完成竞争类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将一批企业集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或领先国内同行业的知名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方案》的推出,意在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和发展本土国资,赢得区域发展先机,同时为更大范围乃至全国的国资发展树立标杆和可复制的经验。

国资国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更为突出

《方案》共提出7个方面26条改革举措,概括为“七个着力”:着力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着力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着力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着力完善公司治理,着力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加强统筹协调推进。

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方案》提出,上海将深化公众公司导向的改革。推动竞争类企业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加快符合条件的竞争性业务上市发展。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培育、指导和服务,推动一批企业实现多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下属企业实施混改。淡化资本的区域、层级和所有制属性,实施横向联合、纵向整合以及专业化重组。深入推进员工持股,扩大试点范围,适度调整有关交易限制和持股比例。

“《方案》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着力释放通过‘混’所产生的企业治理行为的变化,提高企业经营的活力和决策效率。与此同时,在混合所有制产权关系配置的组织体系中,更好地引入员工持股机制,更好地调动员工和经营层的积极性。”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对上证报表示,这正是《方案》在改革上的突破和升华。

他还认为,《方案》明确改革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要求,在进一步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同时,加强国资运营平台的建设,同时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综合带动效应。“以国资国企改革带动产业和企业组织优化、市场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优化和企业发展竞争能力提升。发挥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的龙头和引擎作用,这就是综合的含义。”张晖明说。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吴弘教授对上证报表示,《方案》使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更突出。立足于国资管理创新,着眼于国有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依法依规“松绑”“搞活”,运用市场化思维、手段和机制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促进培养优秀企业家。

14家市场竞争类企业有待整体上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国率先启动新一轮改革。2013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业内俗称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

分类监管的实施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在监管模式改革上的一大亮点,为上海国资国企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打下基础。彼时,上海市国资委管辖下的国资国企分为三类: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