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ST吉艾保壳失败,怎能抱怨大股东不讲武德

  1月3日晚,ST吉艾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山高速香榆企业管理(上海)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因自身资金调度问题,导致其未能兑现7亿元无偿捐赠协议。这意味着今年首单“花式保壳”以失败告终。1月4日,ST吉艾无悬念20%一字跌停。

  2022年12月19日,ST吉艾披露控股股东拟向公司无偿赠与现金资产不少于7亿元,到2023年1月3日晚在公告中明确未按照约定赠与,这场大股东慷慨解囊助力上市公司保壳的戏码上演了不到半个月。按常理来说,此类”花式保壳“本就属于高风险操作,目前的结果应该早已见怪不怪。但昨日仍有不少投资人出离愤怒,称这属于“骗人接盘”行为,大股东不讲武德,还有投资人建议应该举报、索赔,令人啼笑皆非。

  为何这些投资者会如此愤慨?答案也不复杂。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股上市公司退市数量并不多,尽管每年有不少公司沦为ST,但很多都依靠大股东捐赠、资产置入、并购重组等各种方式扭转乾坤,这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炒差炒ST“的风气。热衷于此的投资者,看中的即不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或者前景,也不会下工夫分析公司的研报,一门心思都在赌保壳公司”年底上岸“的操作上。此番大股东毁约导致ST吉艾保壳失败,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发财大梦,自然会感到出离愤怒。

  笔者认为,这些投资者的抱怨是毫无道理的。以ST吉艾为例,大股东7亿无偿捐赠旨在解决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的硬指标,但实际上即便捐赠到位这也只是ST吉艾保壳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首先,ST公司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也会触碰退市红线。而2022年前三季度,ST吉艾营业收入仅为4960.65万元,净亏损3.84亿元。要想在2022年第四季度使主营业务营收一举突破5000万元达到全年1个亿的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审计机构是否出具无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也会左右ST吉艾的保壳大计。对这些基本常识有一定了解的投资者,在12月19日大股东抛出捐赠计划之时,应该可以预料到目前这个结局。换句话说,ST吉艾靠财务手段保壳成功的希望本就不大,加上证监会近年来的从严监管,那些幻想赌ST吉艾”上岸“的投资者显然一开始就打错了算盘,错误估计了市场风险。

  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市场上“炒差炒ST”的投资习气,只靠ST吉艾大股东“不讲武德”还不够。笔者认为,在注册制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对ST吉艾这样的公司要坚持应退尽退,只有出口关进一步畅通,更多问题企业被扫地出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发挥。也只有此,豪赌保壳失败反而抱怨大股东不讲武德的怪现象,才会渐渐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