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落实就业优先(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优化)

  本报记者敖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党中央明确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10年来,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10年来,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服务相继推出,如果把这些千条万线的就业工作织成一张网,能够清晰地发现,就业优先战略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积极就业政策促进了区域协调、产业发展、资源匹配,就业结构优化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10年来,支持就近就地就业、东西劳务协作、鼓励返乡创业、强化兜底安置、加大就业帮扶等一大批好政策好办法,让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体获得了贴心的就业服务,增添了致富的信心。2012年以来,平均每年有超过550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超过17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约5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与此同时,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至2.9亿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去产能职工、退捕渔民得到妥善安置,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平稳,既服务保障了改革发展大局,也兜住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线。

  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三次产业“倒金字塔型”的就业结构逐步形成。2021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7072万人、21712万人和35868万人,占比分别为22.9%、29.1%和48%。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比2012年分别下降10.6个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1.9个百分点。

  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通过不断改革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畅通发展通道、提高待遇水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交流合作,一支拥有2亿多技能人才、6000万高技能人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已经形成。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就业局势长期保持总体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支撑。与此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就业总量压力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小挑战。

  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着力稳定扩大就业岗位,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推动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稳就业,支持市场主体稳岗扩岗;要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持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加大对初创实体帮扶力度,完善用工和社保政策,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要着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分类帮扶、精准施策,构建多元化的帮扶体系,从而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