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财联社10月10日讯(编辑 潇湘)在中国投资者喜迎国庆假期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市场在上周则再度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周:经济数据和央行政策预期持续扰动着市场的风险偏好。

  尽管在连续三周下跌之后,美国三大股指在上周最终均录得上涨,但美股在上周五美国劳工部公布相对强劲的非农就业报告后惨遭抛售,最终仍为这一大幅震荡的一周,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标普500指数的所有11个类股在上周五均走低,科技和通信服务股跌幅居前。在过去几个交易日,投资者一度对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产生憧憬,但之后又很快放弃了这一希望。

  与此同时,美债市场的大跌行情则依然没有终结的迹象。截止上周五收盘,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度逼近了3.9%关口。根据业内统计,这一至关重要的“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目前已经连续10周收高,为1970年代以来最长的连涨走势。债券收益率通常与价格反向。

  对政策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五则一度上涨近9个基点,至4.34%,距离年内早些时候创下的多年高点仅差约1个基点。

  Wisdom Tree的固定资产收益率策略负责人Kevin Flanagan指出,最新的美国就业数据预示美联储下个月仍将再度加息75个基点,因劳动力市场看起来依然稳健,经济数据并未显示出明显裂痕。

  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雇主上个月继续以稳健的步伐招聘人手,失业率出人意料地回到纪录低点,劳动力市场的强劲表现意味着专注于遏制通胀的美联储,仍有充足的空间继续大幅加息。具体数据来看,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26.3万人,低于8月份的31.5万人;失业率意外降至3.5%,追平50年低点。平均时薪也稳固增加。

  数据发布后,与美联储11月会期挂钩的利率互换合约定价显示加息幅度将为73基点。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利率峰值的预期也有所上升——与明年3月会期挂钩的衍生品合约预示利率将升至4.66%以上,为一周多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银行分析师在上周五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在我们看来,就业持续强劲和失业率下降意味着,在有更多明确证据表明就业增长出现放缓之前,美联储不太可能转向加息步伐放缓的方向。我们预计美联储11月将进行第四次75个基点的加息。”

  美联储纪要携CPI数据本周重磅登场

  展望本周,刚刚经历了过去一周跌宕行情的华尔街交易员们,无疑将面临诸多新的考验——美联储将公布9月议息会议的纪要,美国政府周四将公布关键的9月CPI报告,美国大型银行也将开启业绩多半将蒙上阴霾的财报季。

  其中,美联储最新一次政策会议的会议纪要将于当地时间本周三公布,可能会让令人们对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决心有更多了解。根据9月会议发布的利率点阵图,美联储官员的预期中值是今年年内将再进一步加息125个基点。年内余下时间里美联储已仅剩下两场议息会议。

  近来发表讲话的多位美联储官员,眼下依然普遍措辞鹰派。美联储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上周四表示,尽管金融市场面临动荡,但努力战胜通胀仍是最为重要的。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上周五也指出,基准利率料将升至4.5%,政策轨迹取决于经济数据表现。

  交易员也将密切关注将于周四公布的美国9月CPI数据,因为这份数据的表现显然将成为美联储是否会在11月初的下次会议上再次加息75个基点的关键。事实上,如果物价进一步加速上涨,可能会增加美联储将大幅加息时间延长到明年的可能性。

  目前,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美国9月CPI料将同比涨幅料将从8月份的8.3%小幅放缓至8.1%,但环比涨幅预计将从0.1%升至0.2%。许多人的目光也将集中在该报告的“核心”部分,核心CPI剔除了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类别。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9月核心CPI涨幅预计将从去年同期的6.3%升至6.5%,但环比涨幅将从上月的0.6%放缓至0.4%。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ING)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表示,“9月整体通胀率预计将受到汽油价格下跌的滞后效应的抑制,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机票价格的下降。然而,核心(不包括食品和能源)部分将继续快速增长。”

  如果最终数据的表现与市场预期一致,那些这份喜忧参半的通胀报告可能仍不足于令美联储感到安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个月曾表示,经济增长放缓和劳动力市场走弱对公众是痛苦的,但降低通胀没有“无痛”的方法。

  Globalt Investment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Thomas Martin表示,“对投资者来说,现在是一段非常令人感到困惑的时期,甚至比这一年的任何时候都要困惑。”

  他指出,目前的市场情绪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所以看似上涨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劳动力市场仍然非常紧张,工资增长强劲,这让投资者对美联储调整政策的希望变得更加复杂。本周是重要的一周,财报季即将开始,通胀数据也将再次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