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消费调查:多行业回暖向好 商家借势布局激发消费潜力

  在当前稳经济大盘的背景下,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庆长假则是消费黄金周。国庆长假期间,证券时报记者选取了汽车、房地产、手机等多个行业,奔赴一线,亲身感知黄金周的消费热度。

  楼市:花式促销不断

  购房者信心受提振

  传统楼市“银十”重要节点,叠加此前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等多个利好政策出台,房企加快推盘促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不少房企联动全国各项目推出打折优惠,纷纷通过大幅度折扣、送大礼等方式吸引购房者。

  在深圳市场,新房市场可谓相当热闹。深圳贝壳研究院统计,截至2022年9月28日,深圳当月新房住宅供应已达10693套,环比增长115.7%,创年内月度供应最高值。其中,9月中下旬也成了住宅供应主要集中期,多个新盘在国庆节前取证,加入“抢客”大战。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开发商冲刺业绩的力度,似乎比往年都要强。

  在罗湖区的一个新房营销中心,记者看到前来看房的人不少。几位看房的购房者对记者表示类似的观点:“虽然深圳楼市调控的措施没有明显放松,但在降息等政策刺激下,加上房企推出幅度不小的折扣,会考虑把自己的购房计划提前进行。”

  打折已经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目前深圳在售的新房项目都推出了假期促销活动,其中以商务公寓的折扣最大。多个住宅新盘项目都推出8.8折到9.6折的折扣活动,也有商务公寓以“工抵房”名义推出特价房,龙华区更有商务公寓推出的折扣相当于备案价的5折。即便是深圳房价较高的南山区,也有商务公寓推出不同程度的折扣。此外,一些还未正式开盘的新房项目提前开始转介,房产中介铺天盖地宣传造势拉客。

  房地产信息综合服务商克而瑞认为,在轮番政策暖风的作用下,市场信心或将逐渐恢复,短期房地产市场也将逐步回稳,但城市分化加剧。上海、杭州等市场热度有望延续,成交或保持高位;广州、深圳、苏州等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市场或持续修复,即便是南宁、沈阳、昆明等城市,四季度市场也有望企稳;多数三四线城市市场或将艰难探底,今年国庆长假,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或整体弱于往年。

  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

  全年销量望破650万辆

  这个国庆节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新能源车企4S店在国庆期间销售情况喜人。深圳市龙岗区一家比亚迪4S店员工告诉记者:“今年国庆没有车展,因此到店的客人比较多。我们20多个销售顾问,基本上是应接不暇。”

  据中汽协数据,1~8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80.3万辆和146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7%,实现二季度以来的首次产销双增长。而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增长“引擎”,1~8月产量397万辆,同比增长1.2倍,销量386万辆,同比增长1.1倍。

  中邮证券研报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51万辆,同比增长85%,渗透率24%。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也表示,新能源汽车需求预期稳定,多数人认为今年销量将达到650万辆。

  据记者了解,部分车企今年推出了优惠活动迎国庆。如特斯拉,不仅推出了7000元的保险补贴,还有优惠费率贷款方案,满贷的情况下,5年能省1万多块钱利息。理想汽车针对新出的理想L8车型,也有5000块钱选配基金。而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大部分车企并未推出优惠活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降价潮”尚未到来。

  手机:热门机型畅销

  厂商加快产品迭代

  今年以来,手机行业的销售数据不甚理想,但伴随着华为、苹果等热门品牌的新手机推出,市场对于手机销售回暖也多了些期待。9月13日,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年7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7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990.8万部,同比下降30.6%。2022年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56亿部,同比下降23.0%。

  国庆节,记者来到深圳益田假日广场,这里汇集了多个手机品牌线下旗舰销售门店。门店里,人头攒动,消费者围着刚刚上市的新机型,亲身体验各项新功能。而刚刚上市的苹果iPhone 14 Pro和华为Mate 50 Pro等旗舰机型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苹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上市的新机型中热度已出现分化,其中iPhone 14 Pro需要预约,且需等待3周至4周。华为Mate 50 Pro情况也类似,热门配置机型同样需要预约。记者梳理发现,多家手机厂商也趁着国庆黄金周推出以旧换新补贴、直接降价、免息分期、赠送耳机等优惠措施,期望提振销售。

  对于四季度手机市场,市场普遍看好。一方面,手机厂商及电子供应链企业去库存进入尾声;另一方面,伴随疫情好转及各地政府刺激经济的利好政策出台,加上秋季华为、苹果等系列新品发布,国内手机消费需求有望复苏。在看好市场回暖的大背景下,各手机厂商也加大了产品升级迭代的力度。这其中,折叠屏手机成为了主攻方向。记者了解到,进入下半年,包括三星、小米、摩托罗拉等多个厂商推出或计划推出多款折叠屏手机。

  餐饮:开新店上新菜

  社区成重点布局方向

  国庆黄金周徐徐拉开序幕,餐饮业成为了“人气担当”的一种消费业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开新”成为不少餐饮店不约而同的选择。而“开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新店,二是推新菜品。

  在购物中心以及临街商铺,记者发现,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如呷哺呷哺火锅、和府捞面、麦当劳、全聚德等为抢抓消费黄金周机会积极筹备新店在国庆期间开门迎客。海底捞、奈雪的茶、西贝等则早早准备好新菜单推出新菜品。有店员表示,为迎接国庆消费高峰期,一个月前就已经上线了这些新菜品。

  当前,餐饮业成为许多购物中心的引流“利器”,餐饮业在不少购物中心的比重逐渐加大,与购物、娱乐业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部分购物中心的餐饮比重甚至超过一半。

  走出购物中心,来到临街餐饮小店,记者还发现一个新趋势,即临街餐馆店的品牌化和连锁化现象明显,社区也成为不少连锁品牌掘金的风水宝地。这些品牌在全国拥有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家门店,部分品牌以往多开在购物中心,如今也开始走向社区。

  而近年最火热的新消费赛道——预制菜,也成为各大商家的线上引流“利器”。记者从一些电商平台方面了解到,国庆长假期间预制菜成为平台的流量担当。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表示,国庆期间平台加大了预制菜产品的整体备货量,环比上个月增加了2~3倍。

  电影:黑马一枝独秀

  行业回暖仍需时间

  作为电影票房全年三大档期之一,今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数量较以往有所减少。新片数量少和观众观影热情不高,导致今年国庆档表现平平。

  截至10月7日23:00,今年的国庆档票房以14.98亿元收官,共吸引观影人次超过3614万,场次271万余场。回看2021年、2020年同期,国庆档总票房为43.88亿元、39.67亿元,总观影人次均超过9000万。

  《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钢铁意志》和《搜救》四部主旋律影片成为今年国庆档的主角。此前并不被看好的《万里归途》成为最大黑马,最终收获10.21亿元票房。这部由华策影视和横店影视等上市公司投资的电影,主要讲述手无寸铁的外交官在海外动荡战场上以自身智勇为同胞铺就回家路的惊险旅途。而其他几部影片背后也不乏博纳影业、中国电影等行业龙头公司的身影。

  浙商证券认为,博纳影业上市、横店收购星轶影城等事件均能印证影视行业在经历了多年强监管以及疫情出清后,行业已基本触底。而国家电影局的亿元观影补贴计划强力促进了行业需求端回暖,进而催化供给端释放优质产能,助力行业步入反转通道。而招商证券则认为,影视板块调整蕴藏个股机会,投资者可以静待龙头公司业绩反转。

  黄金珠宝:消费者

  和商家重回理性

  “深圳水贝掀起买金潮”此前一度登上热搜。国庆黄金周,记者再次来到水贝实探,发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重回理性。

  记者在水贝多个黄金珠宝卖场看到,与前几个月水贝掀起的淘金热相比,现场购买饰品的消费者明显少了很多。有商家认为或许是受疫情的影响,现场的顾客少了不少,但网络销售情况环比基本持平。

  “国庆节也是传统的婚庆旺季,有很多人扎堆结婚,这也带动了婚庆类黄金饰品的走俏。”在水贝金展广场经营黄金饰品生意的陈小姐告诉记者,“最近金价回落后又小幅回升,7日的饰品金价是每克394元,前几周一度跌至每克380元左右。今年以来,黄金饰品的生意整体不错,当然受疫情反复冲击,我们在备货量上也会做出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

  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全球投资者将面临颇为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驾驭加息、高通胀和地缘政治等多重风险的挑战。短期内金价可能会受到实际利率、全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节奏及其控制通胀水平效果等多因素影响。

  新式茶饮:一边忙降价

  一边忙上市

  “1元就能喝奶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国庆黄金周期间,深圳龙岗一大型商超里面,新式茶饮品牌益禾堂门口站了很多人。

  益禾堂店员告诉记者,益禾堂联合快手推出优惠活动,新用户下载快手极速版有优惠券,购买店内最便宜的6元茶饮,减掉5元优惠,就能1元购买。

  这种超低价喝奶茶现象并非新鲜事,今年以来,可以直观感受到,曾经的新式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都有降价,在不断抢占中低端品牌的市场。而3元、5元就能吃冰淇淋喝奶茶的蜜雪冰城,提供极致性价比,似乎“降价”成为今年新式茶饮的关键词。

  如果说降价对于新式茶饮品牌来说,是一种经营策略调整,那么上市则是每个品牌的最终目标。近日,蜜雪冰城披露招股书,2021年103.5亿元的营收、18.45亿元的净利润,证明了新式茶饮赛道下沉市场的商业价值。而新式茶饮的头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也在资本市场不断尝试,2021年奈雪的茶成功上市,喜茶也多次被曝出拟在香港上市但至今未能成行,还有茶百道等公司也计划在香港IPO。在通往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虽然曲折,新茶饮品牌们仍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