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造假丑闻频发,英媒称这是好事(日企造假是怎么发现的)
大企业常年数据舞弊、造假丑闻频发,这也能是一件好事?
5月2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日本企业近期数据造假丑闻频发,但在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背后,也有令人振奋的一面:这说明过去几十年中被压制的“吹哨人”,终于获得企业股东的支持,将丑闻公之于众,反映出日本股东资本主义的进步。
报道截图
日本制钢所(JSW)本月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制造的涡轮机相关产品,存在数据造假行为。截至今年2月,该造假已经持续24年之久。据悉,该公司屡次将未达到客户要求的产品数据,篡改为合格的检验数据后发货。而日本制钢所的历史超过百年,常年来为核电站等客户提供金属锻件等产品。
文章称,这一丑闻自然拉低了其股价,但是自去年以来,日本企业界出现了多起类似的、令人瞠目结舌的丑闻事件,市场多少有些麻木了。“这既令人恐惧,又在某些方面令人鼓舞。”据悉,日本丰田(Toyota)、纺织业巨头东丽(Toray)、以及日立(Hitachi)旗下的大型汽车零部件子公司,近期都承认存在数据造假行为。其中大多数造假,时间上可以追溯到20年前。
“精心策划的欺诈行为,毁掉了(有关企业)一度坚如磐石的声誉,让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们遭遇血淋淋的危机管理,受到重创。质疑会一直萦绕:还会有多少坏消息传出?”
日本制钢所的上述丑闻,在工业巨头三菱电机面前,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在今年4月底,三菱电机承认,存在长达40年的变压器数据造假行为。虽然调查尚未结束,但是上周公布的阶段性成果显示,其半数以上的工厂存在舞弊行为。负责调查的律师指出,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许多工作人员认为这完全没有问题。
文章称,不可避免的是,当来自不同公司、跨越几代人的很多人,似乎从制度上已经确信“错的就是对的”,那么这时人们就会更为努力去搜寻这背后的共同因素——许多人,尤其是涉事公司会尽最大努力去寻找文化上的解释,以求解决之道。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Moody's)信贷分析师指出,日本数据造假丑闻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起丑闻,会导致严重的安全或者性能事件——这本身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许多情况下,是因为客户的要求高得不可思议,公司才会伪造测试数据。
目前另外一个被造假公司常常使用的借口是质量检测部门人手不足,它们往往借此来为自己篡改数据的舞弊行为辩护。这背后是一个狡猾的逻辑闭环:数据造假是因为员工短缺。在这样的逻辑下,数据造假和日本全国人口危机问题的关系越密切,那么有关公司逃避责任就会越容易。
文章认为,很难将这些造假丑闻归咎于日本独有的一些原因。分析师们称,在世界其它地方,带来欺诈压力的竞争环境同样显著。可以证明,在欧洲、美国和其它地区,市场竞争也导致了舞弊行为的出现。
但是,“关键的区别在于时机”。
文章称,日本目前(2017年至今)爆发的一系列数据造假丑闻,体现出日本股东资本主义(shareholder capitalism,旨在追求股东利润最大化,这里的股东往往是指公司管理层之外的股票投资者)发展的新阶段。
在如今的阶段,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将症状(舞弊等经营问题)和更为广泛的病理联系起来,同时更难忽视投资者要求它们进行自我完善的诉求。“造假丑闻正在被告密者们曝光,这些人的故事之前可能会被压制。但现在企业的ESG承诺,却赋予了他们发言权。”
作者认为,股东资本主义最后总会发展到一个阶段,股东不再只是追求股份回购、独董任命等短期利益,而是着眼长远,逐渐取得对公司行为的真正治理权。过去几十年中的丑闻被一夕曝光,正是上述趋势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