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再变动,东阿阿胶新故事难讲(东阿阿胶案例)

  何时才能恢复“元气”?

  继“三九系”高管崔兴品10月底空降东阿阿胶出任董事后,这家山东知名上市公司近日再度发生重要人事变动。

  12月10日,东阿阿胶(000423.SZ)发布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刘延风、任儒倬提交的辞职报告,由于工作变动原因,两人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刘延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任儒倬仍在公司任职。

  高层再变动,东阿阿胶新故事难讲

  图源:公告

  对于近两年东阿阿胶的股东来说,这样的人事变动并不陌生。自曾经的高光时刻熄灭后,公司就时常出现换人事件。现阶段,再迎元老级别的管理层离开,东阿阿胶接下来将由谁才能带领公司走向复兴?

  管理层动荡,发展方向或有变想

  事实上,近年东阿阿胶一直处于动荡中,人事变动频繁。

  2020年1月,执掌东阿阿胶14年并带领公司走向巅峰的秦玉峰辞去公司董事、总裁、公司法人职务,此后一年半时间里,东阿阿胶7位高管相继辞职,仅董事长一职,三年就进行了两度更换。

  今年1月,2019年底上任的韩跃伟也辞职,董事长由高登锋接任,总裁的位置则由华润系高管程杰接任。

  此外,就在本次人事变动前不久,东阿阿胶还在10月31日公告增补董事消息,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崔兴品空降上市公司担任董事职务。

  就这次离开的两位高管而言,刘延风和任儒倬都是东阿阿胶的“老人”。其中刘延风出生于1970年10月,1994年就进入东阿阿胶工作,是目前公司资历最老的副总之一,今年52岁,还未到退休年龄。任儒倬则出生于1978年6月,2000年7月参加工作。

  高层再变动,东阿阿胶新故事难讲

  图源:2021年报

  于公司经营层面而言 ,此次人事变动前,东阿阿胶表示将回归医疗市场,加强专家学术交流及临床二次开发。从资本运作方面来看,今年公司缩减了毛驴养殖业务,却为旗下药品子公司华润昂德增资4000万元、并整体吸收合并了临清药业。这是否会是东阿阿胶的转型方向?还有待验证。

  走下“神坛”

  作为“滋补三宝”之一,三千年的阿胶文化让阿胶打着“补血圣药”、“养颜良方”的标签,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上世纪50年代建厂的东阿阿胶借此发展壮大。

  资料显示,东阿阿胶隶属华润集团,是阿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是全国最大的阿胶生产厂商。于1952年建厂,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行业的唯一“扛把子”,东阿阿胶曾连续在13年内提价17次,从每公斤160元飙升至每公斤6000元,因价格高昂被称为“药中茅台”,股价也随着售价一路水涨船高,从2006年的不足5块钱,涨至2017年的最高73块多,是A股有名的中药“大白马”。

  也正是因为东阿阿胶的频繁涨价,经销商们并不需要将阿胶卖出,放在仓库里价值就跟着不断上涨,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躺着赚钱”。

  另一边,为了吸引经销商继续囤货,东阿阿胶还需要不断编织神话故事,维持阿胶的涨价预期。具体操作上,东阿阿胶在许多地方都不遗余力地营销,加上铺天盖地地夸大阿胶产品的功效,阿胶便逐渐成了人人追捧的“稀缺品”,销量暴涨,即使进一步涨价,仍有大量消费者争相购买。

  客观而言,提价确实可以带来高利润,从2006年到2018年,东阿阿胶的总营收由11亿元涨至73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由1.5亿元上涨到21亿元,可以说,那些年的东阿阿胶就像一台印钞机。

  但进入2019年,东阿阿胶十余年的繁荣泡沫瞬间被捅破。关于阿胶是“水煮驴皮”的负面消息爆发,提价策略不再奏效,舆论倒戈下,东阿阿胶跌落神坛。

  此后,东阿阿胶盲目提价、透支利润带来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再加上医保管理趋严的因素,购买阿胶不能再刷医保卡,导致产品销量和营业收入双双降低。

  对于经销商而言,过去因产品售价持续提升,可以大量囤货,以赚取囤货套利与产品差价双重利润。可伴随着过去的模式无法继续,产品销量便出现下滑,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存货居高不下。

  多重利空因素叠加下,2019年东阿阿胶的业绩遭遇雪崩式坍塌。该年度公司净利润亏损4.44亿元,是公司上市后的首次亏损,股价也遭遇了一字跌停。

  “反转”定论尚早

  毫无疑问,前两年东阿阿胶的核心话题都是去库存。而当下,在中药股开启价值重估的背景下,未来的东阿阿胶会有复兴的机会吗?从宏观市场来看,或并不缺少乐观“信号”。

  参考观研报告网发布《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竞争态势研究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2-2029年)》,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始终维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预计2022年行业规模将突破2100亿元。

  不过就此断定东阿阿胶能迎来“翻身”恐还尚早。

  从产品端来看,阿胶及系列产品仍然是公司当下营收的主力,上半年收入15.94亿元,营收占比为87.30%,同比增加了9.72%。也由此可见,公司这些年好像光顾涨价了,卖来卖去主打产品还是阿胶块,而当一个企业过于依赖单一产品时,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最近几年东阿阿胶也有试图寻找第二产品增长曲线,相继推出了“桃花姬”“阿胶粉”等覆盖中低价位段的保健品,以及阿胶软糖和阿胶金丝枣等零食,但并没有释放出明显的发展痕迹。

  另外,阿胶的护城河并不高,行业竞争也愈加激烈。同仁堂、太极集团、九芝堂、宏济堂、东方阿胶等众多企业均在“虎视眈眈”,亦有上市企业九芝堂的阿胶销售额也达到上亿元。

  总体而言,近两年东阿阿胶的舆论口碑都不具备太好的发展基础。其他的增长曲线也尚需时日,公司更需要理清思路,有目的的修缮适当的战略,若从加强竞争壁垒着手,恐怕需要做的文章还有太多。至于高层的更迭,是变故也是转折点,未来的东阿阿胶能否恢复以往的元气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