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澳洲锂矿再拍出天价,国内电池厂愁哭:涨到何时是个头
“这基本封死了国内锂盐价格下跌的通道。”对于澳大利亚锂矿商皮尔巴拉矿业公司(Pilbara Minerals;以下简称皮矿)锂精矿再创纪录的拍卖价格,有投资者感叹道。
5月24日,皮矿年内第二次拍卖结果出炉,拍卖价位5955美元/吨FOB,共计5000吨(+-10%),5.5%品位基准,计划2022年6月15日-7月15日发货。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皮矿自去年以来的第5次拍卖,较上次拍卖(4月27日)成交价涨约5.4%。
根据券商测算,上述锂精矿达到中国的到岸价约为6590美元/吨,而当前市场碳酸锂加工费约为2.5万元/吨,算下来碳酸锂成本约为42.3万元/吨。尽管自4月中旬以来,国内碳酸锂价格逐渐下行,但根据生意社数据,5月24日,市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仍保持在46.7万元。这也意味着,若按照24日皮矿拍卖的锂精矿价格,锂盐厂加工净利润预计约为4.4万元/吨,利润空间大幅缩小。
“皮矿的拍卖价格噱头意味更重。实际澳洲、南美的锂精矿大多通过长协订单被包销至国内,价格远低于前述拍卖价格。”不过,有矿商人士告诉时代财经。据此前媒体报道,4月份,锂精矿市场主流价格约为3100美元/吨左右。
下游需求坚挺 年内将高位运行
4月中旬以来,国内市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52万元/吨降至46万元/吨,市场不乏看空的声音。
近期,某锂电上游材料商向时代财经表示,锂盐价格下跌主要是受到供应链影响,不少主机厂曾一度停产,需求也有所减少,这才促成了锂盐的价格回调。但总体来看,海外拍卖的锂精矿价格不断走高,锂盐价格难有大幅度下跌空间,待行业形势好转,价格仍会上行。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较去年同期均有40%以上增长,但环比均下跌30%以上。随着华东地区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汽车产业链问题得到缓解。
“展望6月,碳酸锂两大主力下游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开工率将继续小幅上涨,在成本和需求的支撑下,碳酸锂市场或将稳步上调。”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矿分析师罗晓莉接受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级碳酸锂价格3月份突破50万元/吨之时,市场有消息传出多家电池厂不买货、不接单对抗碳酸锂价格暴涨,事后多家电池厂均表示不存在前述情况。
据悉,锂盐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上下游供需错配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成,新能源浪潮下,国内产业链中下游扩产速度极快,但国外上游缓解却响应不及,上游产能远无法满足下游需求。
在天齐锂业股东大会上,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表示,相对而言,上游锂资源发展要迟缓很多。锂资源存在地域性特点,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上游扩产和开发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现在上游资源的发展在加快,也得到了相应的机会和支持,“但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时间,供需格局达到真正平衡还需要时间。最终还是依靠市场来平衡”。
前述材料商人士称,预计明年年中或年底,整个市场能够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年内锂价预计维持高位运行,或将在45万元/吨~50万元/吨区间内震荡”。
行业利润向矿端转移
在锂盐价格居高不下背后,锂电产业链在利润分配方面已经出现分化。
根据财报数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均在120%以上,但同期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3.6%、32.79%、19.43%。其中,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的净利润率分别为0.82%、7.73%。此前被梅赛德斯-奔驰相中的孚能科技,同期营收增速达317%,但净利润却为-2.44亿元。多家动力电池商都将净利润下降、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归因于“部分上游材料的价格快速上涨”。
不同于动力电池企业一季度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上游资源商则占据了当前锂电市场利润的大头。以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两家锂电矿商——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为例,今年一季度,二者营收增速分别为233%、48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40%、1442%,扣非净利润率则分别达到57.81%、53.89%,远超下游任何一个环节。作为参考,天齐锂业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9亿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约为33.3亿元,其2020年为亏损18.34亿元。
之所以资源商净利润率远超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主要在于国外锂精矿长协价格与国内碳酸锂等锂盐价格存在较大差值。
“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参考锂产品市场价格变动,再根据对应采购量给到股东一定折扣。”天齐锂业内部人士近期向时代财经表示。据了解,泰利森锂业是全球最大的锂辉石生产商之一,也是天齐锂业的控股孙公司。天齐锂业在2021年年报中也称,锂精矿自给率达到100%,可通过格林布什等矿场获得稳定的低成本优质锂原料供应;并为现有的工厂及未来产能扩张项目提供了低成本且可靠的上游支持。
此外,由于智利最大的化工企业SQM(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商)在行情下业绩超预期,身为其股东的天齐锂业也获利好,其于23日发布公告称,预计SQM一季度业绩将给公司净利润增加约6.20亿元人民币。
上游资源供应紧张,锂盐价格虽贵,但下游为保障生产,也不得购买。某动力电池内部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以前碳酸锂2万多一吨的时候,我们都能挑着选,现在快50万一吨还不一定抢得到”。
在此背景下,为保供应、降成本,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产业链企业年内动作频频,将业务触角向上游延伸。
以中创新航为例,5月9日,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签署两份合作协议。一是与天齐锂业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与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成都天齐签署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锁定锂盐资源。供应协议约定,2022年6月至12月,成都天齐按协议约定的数量向中创新航销售电池级碳酸锂,销售单价按约定的定价机制执行。
对于在产品价格及供应优先级方面,中创新航是否较其他下游企业更有优势,前述天齐锂业内部人士对时代财经称,“能够披露的信息都在公告中”。
不过,蒋卫平在股东大会上称,之所以选择与中创新航合作,“(是因为)它有很强的发展趋势,同我们的发展理念非常接近。我们双方协商解决材料问题,双方拿出优势配套发展。我们希望上下游是一个和谐、互赢互利的关系,好的时候大家共同分享,不好的时候一起承担;和对方合作,要利于各行各业,为国家和行业做贡献”。
对于比亚迪、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等头部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合纵连横”,前述材料商内部人士表示,“报团取暖是新能源行业的一种普遍做法。未来,要在行业新一轮洗牌中生存,核心技术、资源优势、产业链联动、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