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创始人神秘离开,理想汽车的亏损魔咒何时化解?

  由于传统车企的觉醒以及自身长期亏损的现状,“蔚小理”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已经由原来引以为傲的“造车三强”戏变为“造车三傻”。

  为了挽回外界失去的信心,近日蔚来创始人李斌表示:“我认为‘蔚小理’都能活,而且都活得不错。”

  虽然起跑时间点相近,但随着滚滚向前的时间的车轮,“蔚小理”作为一个整体已经不合时宜,这个整体已经被造车大军掀起的浪潮冲散了。

  之前蔚来汽车(09866.HK)、小鹏汽车(09868.HK)的三季报释放的信号是亏损还在继续,还在加重,理想汽车(02015.HK)的三季报近日也出炉,理想的日子过得如何?

  01亏损魔咒还在响

  理想第三季度营收与净亏损分别约为93.4亿元、16.5亿元,与同期蔚来的130亿元、41.11亿元,小鹏的68.2亿元、23.76亿元相比,在体量规模层次算是处于居中的位置。

  此外,Q3理想的毛利率为12.7%,远逊于过往超20%的表现,近6个季度首次不及同期的蔚来和小鹏。本季度毛利率的下滑,主要受累于理想ONE的销量下滑过快(从单月1万辆下降到不足2000辆),导致公司为理想ONE计提了8亿多的存货拨备和购买承诺损失。

  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估值维度,更加聚焦于盈利能力,谁最有望率先扭亏为盈或将更加获得资本的青睐。

  亏损不可怕,可怕的是亏损的趋势是恶化的,永无出头之日那就危险了。

  从亏损的趋势来看,理想的亏损暂无出现拐点的迹象,环比、同比数据均不理想,三季度净亏损达到16.5亿元,同环比分别扩大7551.0%/156.7%。

  对车企而言成本端的最大负荷主要是研发费用、原材料及其他成本。

  而车企最终能否扭亏为盈的最关键因素是销量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研发费用、原材料成本及其他成本逐渐减少,一直到销量创造的收入可以抵挡住研发费用与原材料等成本对利润的侵蚀。

  之前市场出现“卖车越多亏得越狠”的声音,背后的原因是销量虽然增长了,但研发费用与原材料等成本形成的负面力量也是增长的,且增长的幅度后者大于前者,因此,才会出现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这种现象有人为其定义为“战略性亏损”。

  理想2022年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8.0亿元,较一季度的13.7亿元、二季度的15.3亿元均是增长的,没有出现缓和迹象。

  由于理想在三季度推出L9、L8两款新车,而且增加了纯电版本,这样难免带动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多进而导致薪资支出增加。

  如果造车新势力每推出一款新车都会引起研发费用增长的话,那么扭亏为盈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理想汽车虽在产品更新换代频率方面还是比较“矜持”的,但如果未来由增程式向纯电转型,那么或将引起研发人员的换血,可能引起成本端的动荡。

  关于研发不断加大的原因,理想官方表示,目前已经自建了20余个实验室,横跨多个领域,支持预研发,说明理想在基础性研发领域也比较重视。

  之前公司创始人李想曾公开表示:“我们争取2022年内实现单月收入过百亿。两款产品同时交付的时刻,也是时候该和连续七年的亏损经营说再见了”。

  这两款产品极有可能就是理想L9、L8,二者已经分别在8月底、11月10日正式交付。

  从中国乘用车联席会获得了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2022年11月理想L8销量为5293辆,L9销量为9087辆。其中11月L9销量较10月销量9181辆,环比下滑1.02%。

  对此,理想未来能否真的向亏损经营说再见,面临的挑战有三点:

  其一是新车L8登场会不会对L9产生“虹吸效应”,就好比L9的登场对理想ONE的销量产生冲击;

  其二是理想汽车的交付能力能否跟得上(一个有利人因素是疫情对产能的阻碍在减弱);

  其三是新的组织架构能否行之有效。

  关于理想组织架构的调整,还得从公司的二把手——沈亚楠离场说起。

  02联合创始人神秘离开

  12月9日下午,理想汽车通过港股平台宣布联合创始人沈亚楠将辞职,自2023年1月1日起,沈亚楠不再担任公司总裁。

  此次离开早有预兆。从去年12月到今年9月初,沈亚楠多次大规模减持公司股票,套现金额巨大。

  关于离开的原因,市场众说纷纭:如果是主动式离开,说明与个人意志有关,与理想公司无关;如果是被动地离开(被罢免),说明理想内部已经暴露问题,当然,也或许是寻求转型的手段。

  官方解释一般都含糊其辞,比如追求人生的下一站目标。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等,没有信息点。

  沈亚楠和李想的合作始于2015年,到如今已经七年之余,理想跌跌撞撞的发展好不容易有了一席之地,却选择在这个时间点主动离开,不少人猜测,除非看好了下个创业项目,否则可能性不太大。

  仿佛更倾向于沈亚楠难以跟上理想的成长步伐。

  沈亚楠主要负责公司的供应链、质量安全、销售、充电网络、制造等业务。理想从0到1,沈亚楠曾立下汗马功劳,主导了常州自建工厂以及和行业内知名供应商确立了合作关系,为理想ONE的顺利破土打下坚实基础。

  但随着理想ONE的退出、理想的产品矩阵日益扩大、新增纯电赛道,公司的供应链需要新鲜的变革,面对理想接下来的从1到10的发展,沈亚楠或将难以胜任挑战。

  另外,沈亚楠在业务合规性方面有短板,有知情人士称,在今年理想汽车内部开展合规审计,沈亚楠旗下的供应链团队有两位总监涉嫌违规被带走。

  一般来说,供应链违规的高发地是受贿,采购零部件方面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汽车是所需零部件较多的产品,一旦在零部件采购方面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后果可想而知。

  另外,李想本人性格也比较强势,二者在合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摩擦,这也或许是引发沈亚楠离开的原因。

  沈亚楠离开后的摊子一分为二,供应链方面由总工程师马东辉接任,销售、服务、充电网络由李想直接管理。

  马东辉是技术出身,且在汽车行业经验丰富,因此,接管供应链貌似是更合理些。

  沈亚楠走后,理想的组织架构最大的变化要走矩阵型组织路线,即老生常谈的扁平化,而且要在原有的两个横向实体部门(战略部和产品部)的基础上新增——商业部、供应部、流程部、组织部和财经部。

  核心人物沈亚楠的离开,具体给理想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且看且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