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恋爱综艺当做恋爱课!00后大学生热衷拍恋综:我的cp必须在一起
“嗑学家”的队伍中,00后大学生成为重要一员。他们不仅磕视频平台推出的恋综CP,更亲自动手,制作校园恋综。
2019年开始,综艺市场便随处可见恋爱综艺的身影。
从优酷的《没谈过恋爱的我》到腾讯的《半熟恋人》《心动的信号》,从爱奇艺的《喜欢你我也是》《机智的恋爱》到芒果tv的《春日迟迟再出发》,随着选秀综艺被叫停,各大平台纷纷抢占恋爱综艺市场。
根据艺恩发布的《2021中国综艺年度洞察报告》,各大平台在2020年共上线21档情感真人秀综艺,2021年则涨到了27档。
“我可以不谈恋爱,但是我的‘CP’必须在一起!”。“嗑学家”的队伍中,00后大学生成为重要一员。他们不仅磕视频平台推出的恋综CP,更亲自动手,制作校园恋综。
此前,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将恋综当作恋爱课来看。其中,74.59%的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综学习如何树立健康的爱情观;60.59%想了解如何维持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56.38%好奇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41.62%想学习在亲密关系中受创后如何自我疗愈;41.34%想通过恋综知道如何和喜欢的人拉近距离。
另一调查显示,88.23%的大学生支持大学开设恋爱课。复旦大学沈奕斐教授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很支持开设恋爱课,并且指出恋爱课不应该局限在“恋爱”,更应该围绕“情感价值教育”“亲密关系教育”。
3月28日,#厦门大学首档校园恋综#冲上热搜第四,校园恋综闯进了不少人的视野。时代财经在B站上搜索时发现,包括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内,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制作了校园恋综。
现实生活中,00后的恋爱观是怎样的,在校园恋综提供的环境之下,他们又有怎样的表现?时代财经联系到三所高校的恋综主创人员,希望通过她们的故事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恋爱观。
三个18岁女生的恋综:“播放量超过3万我就吃电脑”
坐标:同济大学
Sonny和室友做恋综的想法始于3月28日,当天厦大做校园恋综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
“其实也是因为封校封寝之后,大家没什么认识的机会。”Wendy和Sonny都是同济大学的大一学生,两人在闲聊中一拍即合,决定做一个恋综。从制作报名问卷、海报,到打电话和报名者沟通,确定嘉宾,仅仅6天后,第一期节目就录制结束。
另一位主创成员wk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来的。“我只是来串门,就被安排了剪辑任务,然后就上了‘贼船’。”wk对时代财经说。
三个18岁女生组成的团队,从下午剪辑视频到凌晨,最后累得直接睡在地上。第二天,4月4日下午,同济大学的校园恋综《樱花“济”遇》第一期在B站独家上线。
与风风火火地筹备、制作节目相比,惨淡的播放量令制作组有些意外。“播放量实在有些惨淡,就拜托了许多身边的朋友帮忙转发,但几百的播放量,依然不尽如人意。”令Sonny不解的是,自己之前在B站发个睡觉视频都有几千的播放量,而用心做的节目连睡觉视频都比不过。为此,她还立下flag:“播放量超过3万我就吃电脑”。
意外的是,第二天节目的播放量开始蹭蹭上涨,最终第一期节目达到了10万的播放量,第二期更成为所有校园恋综播放第一名。
图片来源:B站截图
“第一期播放量10万,第二期到了26.8万,我们都等着Sonny吃电脑呢。”Wendy和wk一直笑个不停。
和当下社会存在的恋爱焦虑、婚姻焦虑不同,2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恋爱和结婚抱着极其顺其自然的态度。“我们在招募嘉宾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没有抱着很强的目的性,好多同学都不愿意为了恋爱而参加恋综,那实在是太刻意了。”
为了让来参加节目的嘉宾更加纯粹,Sonny和团队设计的问卷没有任何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年龄、专业、家乡,这些都没有,唯一重要的就是性格、爱好、特点三个标签。”
嘉宾筛选完后,制作组寻找了一些考验默契的问题对嘉宾进行提问,比如“喜欢冬天还是夏天”“奶茶喜欢三分糖还是七分糖”“第一次约会是坐摩天轮还是过山车”,通过答案来检测嘉宾的匹配度,最后给每位嘉宾看三位异性嘉宾的标签信息卡,双方互选的就算匹配成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线上互动。
尽管已经制作了一档还算成功的校园恋综,但三位主创成员对于参加恋综,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甚至平时都没有观看过视频平台制作的恋综,“没看过才不会被局限,没做过不了解所以才去做。”
三个没有恋爱经验的18岁女生,因为看别人恋爱很快乐,对自己的爱情也有一些向往,如今更走到一起做了一档校园恋综,“但是也很害怕在(恋爱中)受伤。”Wendy表示。
wk则说出了现在大学生的普遍状态。“感觉大家都不太主动,虽然嘴上天天喊着‘好想谈恋爱啊’,但是到关键时刻就怂了,不太愿意主动出击。”对于她们来说,心动嘉宾一年后出现还是十年后出现都没关系,“如果我30岁的时候他还没出现,那我就做独立女性,单身一辈子也没关系。”wk说。
“没有塌过房,怎么能算完整的恋综”
坐标:北方某财经大学
节目刚刚拍完第一期,北方某财经大学的恋综导演猪仔就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男一号因为一些外界因素,无法再参与节目的后续拍摄。
“这件事对我们真的影响很大。”不少同学质疑制作组筛选嘉宾的标准,经常在网上看到的“塌房”情景在自己身边真实上演了,猪仔很无奈,她比任何人都希望风波赶快平息。“我们就跟网上的节目组一样,紧急出公告、发声明,等到下一期播出的时候这件事可能就被大家忘记了。”好在事情很快平息。
3月底的一个周末,制作校园恋综的想法从猪仔脑中一闪而过。于是,从招募工作人员、定嘉宾,到4月3日先导片上线,再到4月30杀青,自己亲自推进的一档节目终于正式面世。
在整个制作组的统筹上,刚满20岁的猪仔展现了足够的专业和细致。大概是一个商科学生的自觉,录制还没开始,猪仔首先想到的就是做预算。
“拍摄的场地、拍摄需要的水、小零食等都是要钱的,大家都是为爱发电,总不能让制作组或者嘉宾来AA吧。”猪仔估算,每一次的拍摄大概需要500元,于是她联系了一家财经教育机构,在每一期节目的开始进行一小段的广告口播,就这样解决了预算的问题。
“平台一档综艺节目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费用,我们肯定没法跟人家比,这也不算什么商业节目,就是一次普通的合作吧。”猪仔说。
除此之外,制作组也参照正规剧组的配置后进行了分工。猪仔作为总制片兼总导演和其他5个小伙伴组成了主创团队,6个人又分别带领脚本、场务、宣发、平面摄影、现场摄影、后期制作6个小组。“有一些同学是友情帮忙,可能做个1-2期就离开了,整个节目录下来,从头到尾都在的有30多个人。”猪仔对时代财经说。
30多个人,30多个日夜的辛苦付出,最终才有了《你怎么财来》这档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和观众的反响,也让猪仔有些小小的骄傲。
“我们的恋综有头有尾,完美收官,我觉得就已经胜过一些校园恋综了。在制作和宣发上,我们也有明确的分工和完整的流程,拍摄的元素也很丰富,小屋、外景、约会、日常活动这些我们都有。”据她介绍,节目最终应该促成了三对情侣,其中还有一对是工作人员。
观众的正面反馈也给了猪仔不少信心,“观众们会积极地给我们一些反馈,还有粉丝给节目组写了信、给喜欢cp的画了q版画像。”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完成了一档令自己满意的节目,猪仔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恋爱心得,“一定要找合适自己、理解自己的人,就比如我是一个比较跳脱的人,我的另一半一定要成熟一些,还要能理解我的种种迷惑行为。”
根据MBTI挑选节目嘉宾,“男嘉宾是我们湖边捞来的”
坐标:湖北某高校
《茶有此人》的开始,始于湖北某所大学大四学生萱萱的一个冲动。“很想在毕业之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厦大恋综上了热搜,一搜发现很多学校都做了,萱萱很心动。
冲动的水瓶座,说干就干,4月1日,萱萱发了一条朋友圈,拉来了三个人,《茶有此人》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因为学校的公交车站叫茶山刘,于是在所有同学眼中,茶山刘便自然地成为学校的代号。“《茶有此人》的名字也是来源于此。设计这个名字的时候想到了‘查无此人’,我们希望能让大家通过节目‘茶有此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动嘉宾。”萱萱对时代财经说。
招募嘉宾的推文受到了许多同学的关注,制作组收到了300多分初始报名表,数量远超萱萱的预期。“筛选真的很困难,大家各方面都很优秀,筛选的时候团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真的不配把ta筛掉!”
尽管报名人数不少,但由于学校的学科特性,学生男女比例是男三女七,男生本来就比较少,而且男生比起女生更不愿意主动报名,制作组开始去线下寻找男嘉宾。
“我们会在学校人多的地方闲逛,看到合适的就去问问看意向,比如现在的一号男嘉宾就是我们在湖边‘捞’来的,他当时在唱歌,中间休息时我们冲上去问他的基本信息,介绍我们的恋综,没想到就成了!”
为了快速地了解对方,《茶有此人》在嘉宾招募时,把mbti当做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标签,“我觉得用mbti做标签的话可以快速地了解一个人的一些特质。哪怕大家因为不熟悉而尴尬沉默,你也能大概知道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在萱萱看来,mbti相同其实不是最好的,互补才算是最佳搭配,所以在筛选嘉宾的时候,除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制作组还会有意挑选mbti结果比较互补的人。
几天前,萱萱和团队刚刚结束第一期节目的拍摄。因为是学生团队自带设备,并且大家都没有综艺制作经验,让摄制组有些手忙脚乱。“因为我们希望嘉宾私下不要有联系,所有的互动都能呈现出来,有时候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但是拍摄没跟上,也不能让嘉宾重新表演出来,就很难受。”
萱萱有些惋惜,但是对于节目的后续发展,她充满期待。她也指出,校园恋综拍摄时间较短,直接让嘉宾恋爱是很难的,但是他们可以拓宽交际圈,和比较优秀的人有互相认识了解的机会,也非常有意义。“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收获校园恋爱!”
目前,《茶有此人》还在拍摄中,即将毕业的萱萱也希望用一档甜蜜的节目为大学生活留下完美的句号。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