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扛不住了(日本制造技术)

  近日,日本知名企业再曝造假丑闻,“匠人精神”成为笑谈。与此同时,日元贬值推高企业成本,制造业盈利面临巨大阻力。接连而至的困境下,昔日金光闪闪的“日本制造”招牌已然蒙尘。

  5月13日,据彭博社报道,丰田在财报中预测,汽车销量将依然强劲,但本财年的经营利润或下降20%,理由是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前所未有”的上涨。

  丰田认为,成本上升远远超过日元贬值带来的好处,这对许多其他日本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麻烦。

  除了经济困难外,名誉危机也接连重击日本制造业。近日,老牌企业日本制钢所曝出长达24年之久的数据造假行为。令人不禁思考,“日本制造”是否已注定走向没落?

  盈利日益艰难

  受日本央行宽松货币政策与全球主要央行紧缩的方向明显背离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20年低点,自去年9月以来跌幅超过18%,这令日本企业感到不安。

  路透社在4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逾四分之三的日本企业表示,日元已贬值至对其业务不利的程度,近半数受访企业预计盈利将受到打击。

  《纽约时报》指出,当日本是一个制造业超级大国时,日元贬值本来是值得庆祝的,它使日本出口到国外的商品更便宜,增加了海外收入的价值并吸引了外国投资。但现在,出口对日本整体经济的重要性已降低,寻求避免贸易限制并利用廉价劳动力成本的公司已开始在海外生产更多产品,从而降低了汇率对其利润的影响。

  日本央行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日元疲软继续对经济有所帮助,但其对出口的积极影响在疫情之前的十年中已经减弱。

  对于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燃料和食物的日本来说,日元贬值将本已很高的物价推得更高,包括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尽管日元疲软可能被视为对出口商有利,但日经中文网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制约和因乌克兰危机而加剧的资源价格走高,日本的进口额正在膨胀。

  索尼金融集团高级经济学家Hiroshi Watanabe认为:“日元走软应该会令一些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受益,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行业正面临阻力,而以日本国内需求为导向的企业也受到进口通胀的影响。”

  “丰田疲弱的业绩指引将对整体市场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表明,就年度业绩指引而言,日本制造业整体可能处于艰难的境地。”乐天证券首席策略师Masayuki Kubota表示。

  东京商工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近七成企业未能把成本上涨部分转嫁到商品或服务价格当中,在疫情导致的消费疲软下,企业即便想涨价,也担心顾客流失。在旅行社和餐饮店等服务行业,即使盈利困难也维持价格不变的情况有很多。

  事实上,日本消费者几十年来习惯了稳定的物价,价格上涨将令他们不安。

  “日元贬值正在冲击经济的最薄弱环节”,曾在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任职的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表示,家庭“面临着每件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然而,日本央行政策制定者目前拒绝对日元贬值作出任何政策调整。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5月13日重申,由于日本经济仍在从新冠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央行将坚持其货币宽松计划。“虽然短期内通胀率预计将升至2%左右,但这受到能源价格影响,缺乏可持续性的推动。因此,央行认为,缩减目前的货币宽松政策是不合适的”。

  造假丑闻不断

  除了宏观经济等因素造成的经营艰难,日本制造业近期丑闻不断。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制钢所9日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制造的涡轮机相关产品存在数据造假行为,截至今年2月已经持续24年之久。据悉,该公司屡次将未达到客户要求的产品数据篡改为合格的检验数据后发货。

  据报道,为避免推迟交货时间,当发现产品数据未达到标准时,日本制钢所的制造部门就会要求检验部门篡改相关数据,或在检验时改变测定方法或省略测定环节等。

  而就在上个月,日本知名企业三菱电机被曝数据造假40年。本月6日,该公司涉事工厂的两项质量管理认证证书,被国际认证机构暂停。值得注意的是,三菱电机已有6家工厂因质检造假等问题,相继被取消或暂停了相关国际认证证书。

  “出问题就鞠躬道歉”已经成为日本制造业的“出圈”场面。

  在20世纪后期,日本制造业曾一度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优越的产品性能和可靠的产品质量让“日本制造”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Made in Japan”等同于质量担当。

  “但是,长久以来,日本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改革、劳资关系改革、股东与管理层的改革等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工匠传承精神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国际化逐渐发生了变化。”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中心主任陈子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中国银行全球调研专家、东京分行王哲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日本制造业既面临与美、德等制造业强国的产品质量竞争,又要应对中国等新兴制造业国家的性价比竞争。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革命逐渐兴起的时代,如果日本制造业无法作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技术和管理变革,无法深刻反思和有效纠正自身的顽疾,只是躺在以往创造的光环之下,则势必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