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超面临“生死时刻”,谁能突围?
你已经有多久没逛过超市了?
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已经记不清了。当再想起来的时候,却听闻附近开业22年的家乐福即将关停的消息。五一假期,赶在关店之前光顾了一次家乐福,凄凉感却扑面而来。整个商超冷冷清清,一楼的店铺几乎全部歇业,超市内零零星星徘徊着一些捡漏的顾客,货架前七零八落地堆着打包好的纸箱,无一不诉说着大势已去的悲凉。
曾经人声鼎沸的商超,如今却门可罗雀,令人唏嘘不已!
实际上,被苏宁收购之前,家乐福中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尽管苏宁全力挽救,家乐福依旧没躲过关店潮。
过去5年,家乐福中国关闭了80多家门店,加上新开的门店,家乐福门店总数少了近60家。目前,家乐福在中国各个业态的门店数量为200家左右。
2022年以来,家乐福超市关店的步伐依旧急促。宣布歇业的门店有位于重庆的家乐福沙坪坝店、广州的家乐福万国店、南昌的家乐福上海路店,这些家乐福超市都是有着近20年历史的老店。
(来源:公开资料及苏宁财报)
而除了家乐福外,二十多年前与家乐福同期进入国内市场的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连锁超市,以及永辉、人人乐等本土超市,无一例外在接连关闭门店。其中沃尔玛过去一年关闭30家门店,人人乐关闭37家。
整个行业颓势尽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7年开始,中国超市门店数量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十年间,从38554家的高位下降至24082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数量下降速度远高于整个行业,从2012年的11947家下降至2020年的不足6200家,降幅高达4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如果翻看这些大型连锁超市过去一年的财报,末日黄昏的痛苦感愈发扑面而来。
前瞻经济学人统计了15家超市上市企业2021年财报,发现大部分企业录得亏损,行业标杆永辉超市更是亏损近40亿,剩下的企业也在亏损边缘徘徊。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所有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全部出现负值,人人乐更是恐怖,降幅超过2500%。
传统超市业态似乎已经走到悬崖边。
然而,把时间拨回到本世纪初,趁着经济发展的东风,国内各大连锁超市以星火燎原的态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如今不过短短二十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行业面临“生死时刻”。
昔日高歌猛进的传统超市何以溃败至此?
疫情!
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这个答案。
的确,疫情给线下零售业带来了猛烈的冲击。由于疫情反复、客流量减少,传统超市承受巨大压力。这从各大连锁超市2021年的财报可见一斑。
但矛盾的是,即便是疫情暴发的这两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并未出现明显下降,2021年反而录得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扣除其他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6%;比2019年增长11.8%,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0%。
其中与超市业务最相关的“食品烟酒”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两大项分别增长12.2%和13.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面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快速增长,而另一面却是大型超市集体溃败,钱究竟都被谁赚走了?
不妨回想一下,今年上海疫情期间,全市居民买菜最离不开什么?
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朴朴、每日优鲜、盒马、社区团购……这是上海居民能如数家珍的买菜渠道,也是整个4月霸占热搜榜的名字。但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一般指生鲜产品电子商务,我国生鲜电商从2005年开始发展以来,经历了两波热潮。一次是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开启生鲜电商第一波热潮;第二次就是疫情暴发后,需求量的激增使得原本处于崩溃边缘的生鲜电商迎来了“重生”。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交易规模从2014年的不足300亿元飙升到2021年的4658亿元,7年间增长了15倍。
尤其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兴盛优选等新入局者骑在资本的虎背上一路狂奔。以叮咚买菜为例,在2021年6月IPO之前,叮咚买菜融资了十轮,单D轮融资就高达10.3亿美元(约人民币76亿元)。
每日优先也不遑多让,同样在2021年6月IPO之前,它也累计完成十次融资,总融资规模超过106.78亿元,腾讯曾连续3轮跟投。
如果从营收来看,叮咚买菜也足以令上述统计的绝大部分大型连锁超市汗颜。其2021年总营收20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5%,比2019年增长418%。至于订单总量,仅2021年第四季度就突破一亿单。
生鲜电商的逆势爆发,对传统超市业态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在前者低价和补贴的双重猛攻下,大量消费者迅速倒戈。之前互联网上就流传了一句话,社区团购持续补贴12个月,会倒闭三分之一的实体店,持续补贴18个月,会倒闭一半的实体店。
这句话投射在现实中就是大型连锁超市接二连三关闭门店,以及逛超市的人确确实实少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有一组数据显示:2019年,一天光顾超市的平均人数为2414人,但这一数字到2020年跌至2030人,2021年进一步下跌。
毛利率偏低而依赖规模化效应的传统超市,在疫情和电商的双重冲击下连连失守。生死关头,它们要如何自救?
大象转身迫在眉睫!
疫情催化下,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加速向线上转移。各大超市抓住第一个救命稻草,顺势深化拓展线上业务。通过超市到家、直播带货、社区拼团等组合拳,多个超市企业线上业务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这远远不够,要实现突围,必须找到新增长曲线。
“超市+餐饮”和Mini店曾先后成为各大商超试水的新业态,但近两年热度明显消退。
永辉自2019年起探索mini店业态,当年开店573家、关店44家,2020年起,永辉mini店骤然减速,全年关店336家,截至2021年一季度,mini店仅剩下70家。此外,高鑫零售、盒马对mini店的热情也在逐渐消退;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亏损问题。
行业“混沌”摸不清的状态下,仓储超市成为新的“角斗场”。这种模式不仅招架住了生鲜电商的猛烈炮火,而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山姆会员店——仓储会员店的典型代表,沃尔玛超市的孪生兄弟,二者可谓“同人不同命”。沃尔玛超市黯然失色的同时,山姆会员店却熠熠生辉。
沃尔玛财报显示,虽然大卖场仍是沃尔玛的主业,但业绩稳增长的山姆会员店模式,已经成为业绩整体下滑中的中流砥柱。2022财年第四季度,凭借会员制新模式,山姆会员拉动沃尔玛整体财报扭亏为盈。
并且,从扩张速度以及拥趸的消费者数量来看,山姆也吊打各大传统连锁超市。
2016年,入华20年的山姆在全国只有15家门店,平均一年多才开出一家。2021年,山姆的全国门店数已猛增至36家,仅2021年第三季度就有3家新店开张。
会员人数更是迅猛增长!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山姆会员总数已经突破400万,不到一年的时间,人数新增100万。即便按普通会员260元/年的会费计算,单是会员费一项收入,山姆一年入账就超10亿元人民币。
如果算上客单价就更加恐怖了。上海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山姆会员店的客单价高达846元每人;相比之下,永辉超市客单价为100元上下,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则更低,分别只有89.6元和61.7元。
也就是说,山姆每服务一位顾客赚的钱,永辉超市需要服务8位、叮咚买菜需要服务14位。
在国内同样备受追捧还有仓储会员店的开山鼻祖——Costco。2019年8月,中国大陆首家Costco仓储会员店在上海开业,当天人山人海,Costco股价更是应声大涨560亿;2021年,中国大陆第二家Costco落户苏州,开业当天再现2年前盛大场面,周边交通堵到瘫痪。
进驻中国大陆2年,Costco的销售业绩徘徊在20亿上下;而迈入“千店时代”的永辉,单个门店的业绩在9亿左右,大润发则只有2亿左右。
而仓储店能在激烈的厮杀中突围主要得益于3个显著优势:多位于城郊、购物面积大、房租及装修成本相对较低,成本优势明显;产品相对品类较少、包装较大,规模经济下单价优势突出;创新发力,自有品牌、高性价比产品等赢得消费者好感。
山姆及Costco的成功证明仓储会员店模式在中国的可落地性,这种模式终于在2021年彻底爆发了。
2021年夏天,永辉超市将部分大卖场门店改造为仓储店重新开业,将原来门店的后仓改为卖场,扩大经营面积,提升购物体验。此外,还有盒马、fudi、家乐福、家家悦、北京华联、麦德龙、人人乐等品牌也纷纷入场。
去年10月,家乐福在上海开出首家会员店,但接着就因“二选一”,与山姆打起了“口水战”;随后盒马x会员店也站出来,将矛头直指山姆。三大零售巨头“隔空对战”为沸腾的仓储会员店赛道加了一把火。
“老”会员制超市加速开店,新入局者搅局,混战一触即发。
不过从盒马以及永辉透露的数据来看,这似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2021年中旬,盒马公开表示,首家会员店开业2个月就实现了盈利,客单价达1000元,日营收最高超千万元。
而截止2021年底,永辉已开业仓储店数量达55家,获得可比同店32.9%的高速增长;仅2021年上半年,永辉仓储店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39%,单店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36%。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仓储会员店,永辉的仓储店只有仓储,没有会员。而且永辉仓储店大部分是之前的大卖场改造而来,定位于“家门口的仓储店”。永辉超市想通过更接地气、无会员费门槛、低价的策略,将曾经在社区团购中失去的用户抢夺回来。
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这个问题——“仓储”会是传统商超的解药吗?
坦白来说,目前还无法给出定论!
但依然需要关注的是,仓储会员店模式的核心,在于其背后全球采购下的高品质+性价比供应链能力,以及自有品牌特色产品的开发能力。
对于很多传统商超来说,这仍然是一条艰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