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宏观:年内全球粮价上涨动力依然较足,可能导致其他新兴市场风险

  · 概 要·

  今年以来,尤其是俄乌问题爆发后,除了油价飙升引发关注以外,全球的农产品价格也在大涨。那么驱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本轮涨价可能会持续多久?对于我国食品价格来说,又会输入多少的涨价压力?需要关注哪些风险?本篇报告重点关注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1

  海外涨价:气候+俄乌问题

  今年以来,尤其是俄乌问题爆发后,除了油价飙升引发关注以外,全球的农产品价格大涨同样可能产生影响。具体来看,涨幅最显著的当属油脂类,截至4月28日,棕榈油期货价格涨幅高达45%,最高时涨幅接近60%,豆油期货涨幅超50%;谷物价格也大幅上涨,CBOT玉米和小麦涨幅领先,均达到40%左右;受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其他农产品如奶类和肉类价格也在上涨。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拉长时间线来看,本轮食品价格的上涨实际可以回溯到2020年二季度。2020年5月以来,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从91.1迅速上行到今年3月的159.3,涨幅达到75%,其中的油脂价格指数涨幅接近220%。类似的涨价趋势也曾在2007年和2010年时期出现过,但这轮涨价势头表现更猛,截至3月谷物、油脂、肉类价格指数已全面创出1990年有数据以来的新高。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如果粮价继续大涨,或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较大影响。那么驱动粮价的因素有哪些?本轮涨价可能会持续多久?对于我国食品价格来说,又会输入多少的通胀压力?

  首先,对于本轮农产品涨价的起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新冠疫情和为了应对疫情开始的货币超发。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导致人口流动停滞、劳动力供给短缺,不止是农产品、各类大宗商品都出现供给收缩,而农产品的需求又相对刚性,价格开始上涨。而为了应对疫情,主要经济体普遍通过大规模货币宽松来应对。与历史上每一轮一样,货币超发最后都会带动粮食价格明显上涨,这是前两年农产品涨价的大背景。

  但今年以来,美欧的货币政策都发生转向,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收紧速度加快,但粮价上行势头反而不减。所以货币因素并不能解释今年以来的上涨。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1.1“双峰拉尼娜”接踵而至

  所以最主要还是供给端的变化在影响价格。对于短期农产品供给,最重要的变量是天气,2021年“双拉尼娜”的形成对多地的农产品生长造成了冲击。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在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2020年8月到2021年4月),我们正经历新一轮拉尼娜。2021年秋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再次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且在2022年1月正式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通常会导致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地区变得异常干燥,如果正值农作物的生长期,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种植区的严重干旱容易造成大豆、玉米等作物减产。作为棕榈油和橡胶的主要产地,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则普遍会出现异常多的降水,尽管棕榈和橡胶生长的确需要湿润气候,但过度的降雨也会对收割或运输等产生负面影响。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因而该气候现象的发生容易导致市场情绪发生较大波动,推动价格明显上行。从历史回顾看,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价格变化与气候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价格涨幅与拉尼娜现象持续的时间和强度正相关。2020年以来发生的“双峰拉尼娜”同样是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力。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从实际情况看,去年11月开始南美主产区就出现了连续的干旱和热浪,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年的2月份。再到4月,巴西部分地区又发生严重干旱天气。每年下半年是南美大豆的种植和生长期,11月到次年5月是玉米的生长和收获期,所以今年的大豆、玉米预计受到气候影响继续面临供给偏紧的局面。相比去年12月的预测,4月的USDA报告将2021/22年度巴西和阿根廷两地的玉米产量预期下调了350万吨,两地的大豆产量预期下调更明显,约2500万吨。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因而在气候因素影响下,多种粮食普遍面临供给下调、库存偏低,去年四季度农产品价格就重新开始了上行趋势。而随着俄乌冲突的发生,可以说直接“引爆了”全球农产品的供给问题。

  1.2俄乌冲突“火上浇油”

  由于有广阔的黑土地资源,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全球的多种农产品供给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谷物方面,两国的小麦、大麦年出口总量占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乌克兰还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国,占比接近15%。食用油方面,俄乌的葵花籽油出口要占到全球的60%以上,菜籽油的出口份额也超过10%。

  2月下旬以来,供给收紧的预期迅速推动相关农产品价格,而且在低库存、紧供给的背景下,价格波动进一步被放大。谷物中,小麦和玉米价格快速冲高。作为世界四大油脂之一,若俄乌葵油供给出现中断,替代效应下,对豆油和棕榈油的需求也将明显增长。因而植物油价格也出现全面的上涨,尤其是兼具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属性的棕榈油,最高涨幅在30%左右。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乌克兰春播受到影响,供给收缩预期正在成为现实。3月-5月是北半球的春播时节,一旦错过春播,当年度的产量缺口将难以回补。乌克兰春播主要种植玉米、大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而到目前为止,俄乌问题仍没有能够迅速结束的迹象,因而今年乌克兰农产品产量大幅低于往年几乎成为定局。根据乌克兰农业部的预期,今年乌克兰整体的播种面积将出现20%左右的收缩,冲突严重的地区将减少60-70%。加上燃料短缺、油价上涨的问题,我们认为,实际影响可能更大。

  除了种植受到影响,乌克兰的出口运输也面临困境。乌克兰谷物主要的出口都通过黑海的港口进行,而受冲突影响,黑海港口目前仍被封锁。通过铁路等其他方式,乌克兰4月出口粮食约92.3万吨,仅达到去年4月的三成左右(280万吨)。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此外,俄乌冲突还通过推升能源和化肥价格,间接拉动农产品涨价。由于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地缘争端还导致了原油、天然气价格中枢的明显抬升。随着机械化种植的普及程度加深,种植成本及加工成本与油价的相关性变得更强。同时,能源涨价还从需求端影响农产品价格。随着油价上涨,生物燃料替代性需求增加,例如玉米、白糖与燃料乙醇相关,豆油、棕榈油与生物柴油相关,也在拉动相关农产品的价格。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作为化肥的重要生产原料,天然气和煤价上涨也带动了全球化肥涨价。另一方面,俄罗斯是全球的化肥出口大国,其氮肥、钾肥及磷肥的出口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冲突升级后,俄罗斯宣布暂停出口化肥,也加速了海外化肥价格的上涨。3月以来,国际尿素FOB价格大涨54%,氯化钾FOB价格上涨52%,磷酸一铵FOB价格涨幅也在30%以上。化肥成本的大幅上升进一步向粮食价格转嫁,同时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化肥用量减少、作物产量下滑。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那么往前看,涨价的主要驱动力会如何变化?粮价上涨势头能否被遏制?目前来看,“好消息”并不多,年内全球粮价上涨动力依然较足。

  首先,新季的天气情况并不乐观,依然利多粮食价格。美国北部持续遭遇低温天气,春播进度落后。根据USDA作物生长报告,截至5月1日当周,美大豆播种率为8%,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2%;春小麦播种率19%,去年同期为46%;冬小麦生长优良率为27%,低于去年同期的48%。而在南美,4月以来阿根廷和巴西则分别遭遇霜冻和干旱气候威胁,对新季大豆和玉米减产的担忧正在升温。

  其次,俄乌局势仍没有明显缓和,而且西方和俄间的制裁还在加码。5月4日,欧盟宣布将在6个月时间内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能源价格高涨将继续推升农产品成本。

  更需要担心的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或将在供给整体偏紧的背景下加剧结构性矛盾。通常粮食短缺、价格上涨会加剧各国惜售、囤粮意愿,3月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地区宣布减少甚至禁止农产品的出口。而随着农产品、能源价格的继续走高,为了平抑内部的物价,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贸易保护行列,这也将导致供给短缺进一步加剧,推动价格上涨。比如,4月24日开始全球的油脂价格又出现非常快速的上行,最主要的触发因素就是印尼政府宣布全面禁止棕榈油的出口。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2

  我国农产品涨价压力大吗?

  在全球粮价上涨的带动下,我国的农产品也出现了一定的涨价压力。3月我国进口农产品,包括棕榈油、高粱、大豆的价格都比1月的时候出现明显的上涨,除了棕榈油涨幅超20%外,大麦、大豆的进口价涨幅也分别达7.4%、5.1%。国内的农产品现货价也普遍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今年以来国内大豆和小麦价格涨幅接近10%和15%,豆油(23.3%)和棕榈油(64.3%)的价格涨幅则更加显著。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疫情以后玉米和小麦进口占比有所增加,但三大主粮的对外依赖度整体仍较低。从对进口的依赖看,长期以来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进口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较低,截至2020年疫情前,依赖度最高的小麦进口量也仅占4.3%。

  2020年以后玉米和小麦进口占比在上升。一方面,随着饲料等需求增长,我国玉米产需缺口有所增加,小麦也已连续两年出现产需缺口;另一方面,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适度增加进口也是提前做好存量准备。2021年我国玉米和小麦进口占比分别提升到9.4%和6.3%,价格与海外的联动性也有所上升。不过进口占比依然不高,因而海外主粮价格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暂时有限。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相比之下,我国棕榈油、大豆、大麦则高度依赖进口,近几年进口量都占到国内消费量的80%以上,国内与国际价格也呈现较强的联动性。如果海外价格持续处在高位,国内市场食用油、大豆等的价格预计依然有较强支撑。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再加上国内疫情对春耕的扰动仍在,我国粮价也将易涨难跌。通常我国的春耕时间在3月-5月,正值本轮疫情的扩散期。而且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有吉林和上海,吉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粮食产量占到全国的接近6%,需要持续关注疫情对农业生产的扰动。

  从实际情况看,吉林在4月中旬完成了社会面清零,而后全力确保春耕生产序时推进。截至5月2日,吉林全省粮食作物完成播种1416.99万亩,整体播种进度同比快3.82个百分点,势头向好。但从全国货运数据看,主要粮食生产区依然会受到物流、劳动力流动阻滞等的影响,尤其是吉林地区的货运同比还在-70%的降幅(4月25日-5月1日当周均值),仍可能抬升生产和运输成本。

  另外,受去年秋汛影响我国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当前整体长势不及上年及常年同期水平,今年冬小麦面临减产压力,市场惜售情绪也推升小麦价格。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储备粮政策稳价能力仍强。除了较高的自给率外,现阶段我国三大主粮的库存消费比均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尤其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基本相当于一年的国内消费量。配合较强的粮食收储调控能力,主粮价格超预期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考虑到海外通胀的输入以及国内疫情的扰动,我国农产品价格或将易涨难跌,但有储备粮政策的调节,整体涨价压力可控。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3

  高企的粮价,带来哪些影响?

  至于对整体通胀的影响,粮食价格向CPI的传导有两种途径:首先,粮食价格可以直接拉动CPI,但CPI粮食项的权重较低(2022年约占2%),因而粮价上涨对CPI产生的直接扰动较小;其次,作为饲料,粮价上涨会推升生猪养殖成本,进而影响猪肉价格,这将会对CPI产生更明显的作用。

  猪饲料中的常用粮食成分有玉米、大豆、高粱等,受进口价格上涨的影响,猪粮的价格可能仍将上行,增加养殖户亏损。在持续亏损的影响下,3月能繁母猪加速去化(环比-1.9%),行业产能出清有所提速。节奏上,短期猪价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出栏受阻叠加终端消费囤货需求拉动所致,持续性不强,后期或仍将有所回落。不过预计到三季度生猪供应或有明显下降,届时或有希望看到猪价上行周期的开启,拉动CPI企稳回升。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

  尽管我国受到的影响相对可控,但需要关注粮食涨价可能导致的其他新兴市场风险。全球粮价上涨,像埃及、土耳其、利比亚、黎巴嫩等这些严重依赖从俄乌进口粮食的国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一方面这些国家将面临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3月黎巴嫩CPI同比已经升至200%以上,土耳其也达到70%(4月);另一方面,进口大增也将影响国际收支情况。而且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本就面临着美欧收紧、货币贬值的冲击,外债偿付负担趋于上升。再加上进口支付增加,经济金融市场稳定无疑面对更大挑战。

  斯里兰卡就是一个先例。截至3月底,斯里兰卡外汇储备仅剩19.3亿美元,无力偿还外债(2021年底短期外债约84亿美元),也无法应对不断涨价的燃料、食品进口支付。今年4月斯里兰卡总统曾一度宣布全国进入公共紧急状态,目前当地也依然处在能源短缺、供电紧张、物资紧张的困境中,民众抗议活动持续发生。

  全球粮价:还会上涨吗?(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