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高瓴、挚信等知名PE“站台”,揭秘微众银行的豪华“朋友圈”!

  随着微众全资私募基金子公司广发信德。2016年6月,广发信德出资4.536亿元拿下大河信德100%股权,时隔5年时间,广发信德于2021年将所持的大河信德100%股权转让给嘉印文化。一句话概括为,现在的大河信德由嘉印文化持有。

  经过统计,包括腾讯增持3.6亿股,以及上述3家公司科锐达、文正科技以及大河信德的持股数量,微众银行2016年增资中仅有6.869亿股亮相,其余股份数量“花落谁家”仍未可知。

  三家新股东与微众银行的关联或始于2016年,时任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面对市场接连不断的传出增资扩股的消息时,承认增资计划已在报批流程中。同年6月,微众银行增资计划获得深圳银监局批复,定向募集不超12亿元。8月底,该行完成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最初的30亿元增至42亿元。这也意味着微众银行增资扩股的计划尘埃落定。

  如今微众银行不仅有高瓴资本、挚信资本以及嘉印文化的加持,在成立之初便深受一众资本大佬的追捧。

  除腾讯以30%的持股比例占据第一大股东的宝座外,还包括深圳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百业源”)以及深圳市立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立业集团”),分别位列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20%,同时这三家公司也是微众银行的发起人。

  其中,百业源身后是控制健康元、丽珠集团的“医药大佬”朱保国,立业集团的背后则是深圳富豪林立。除此之外,微众银行的前十大股东还包括博裕资本、“涌金系”、光汇石油等知名企业。

  光环之下,并非没有隐忧

  在豪华股东阵容的加持之下,微众银行的业绩着实可圈可点。

  据微众银行年报显示,营收从2016年的24.4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近270亿元,净利润从2016年的4亿元“突飞猛进”至2021年的68.8亿元。

  以2021年净利润为例,其净利润的68.8亿元占据2021年民营银行实现净利润136亿元的“半壁江山”,可见其地位之关键。

  不仅如此,微众银行2021年的业绩领跑一众民营银行。以其最具竞争力的对手网商银行为例,据其年报显示,网商银行2021年实现营收为139亿元,净利润为20.9亿元,与微众银行还有一定差距。

  但光环之下,微众银行并非没有隐忧—其存在过度倚重微粒贷业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微粒贷于2015年5月在手机QQ上线,9月在微信上线,是微众银行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

  作为该行的拳头产品,依托腾讯两大社交平台,一定程度上为微粒贷转化客户,时至2021年末,“微粒贷”逾44%的客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逾80%的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和非白领从业人员,这也就促成微众银行的贷款主要来自个人,个人贷款余额为1593.35亿元,占比达60.54%。其中消费贷款是主要来源,达1439.67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微粒贷面临的压力更大。据媒体报道,在2019年,微粒贷”主动将年化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但深圳银监局仍对微众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继续降低微粒贷产品利率。

  时隔仅一年时间,2020年7月,央行发文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其中,重点调查对象便包括“微粒贷”,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从本质上看,“微粒贷”仍然是一款不具备实际消费场景的现金贷产品。在监管日趋严格,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转移至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微众银行急需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叠加近年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成为国家政策高频词汇,在政策的指引之下,微众银行也将目光转向小微企业。

  其服务小微企业的产品之一便是2017年推出的微业贷。截至2021年末,“微业贷”触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逾3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为超60%的客户提供企业的首笔银行贷款服务。

  当然,微众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不止于此,还包括专为小微企业推出的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线贴现产品“微闪贴”以及“微众企业爱普”等。在众多产品的加持下,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企业银行业务累计为超88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历年累计发放贷款超1万亿元。

  然而,在微众银行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一定的风控压力。据其年报数据显示,微众银行在2016年-2021年这五年期间,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依次为0.332%、0.64%、0.51%、1.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