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药控股首季营收仅708元,还有公司营收为零

  近日,首药控股公布上市之后的第一份季度报。报告显示,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仅为707.96元,同比减少-99.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5066.23万元。

  一家上市公司,一整个季度的营业收入还不足千元,这实属罕见,也引起不少投资者的热议。有投资者表示,“708元,半天工资?”;甚至还有投资者表示,“这708元是怎么来的,公司卖废品的收入吗?”

  闻所未闻!科创板上市公司首药控股首季营收仅708元,还有公司营收为零

  有意思的是,援引证券时报消息,这700多元收入还是靠出售一台二手保温箱带来的。对此,首药控股董秘回复称,目前正在跟财务部核实,以正式消息为准。

  未有产品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首药控股主要从事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该公司于2022年3月23日上市,保荐机构是中信建投,发行价为39.9元/股。

  首药控股交出这样上述成绩单或不是偶然。此前,公司曾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目前尚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且预计产品是否可以上市、何时上市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产生产品销售收入。”

  同日,首药控股还公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303.25万元,同比增长85.67%;净亏损1.45亿元,亏损同比减少56.10%,基本每股收益为-1.30元。

  2018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998万、1155万、702万,1303万,4年累计营业收入5158万元。这四年时间的净利润分别亏损1235万、3961万、3.3亿和1.45亿,4年累计亏损了5.27亿元。

  与此同时,由于多项临床试验推进中,首药控股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到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184万、4391万、8503万和1.57亿元,4年累计研发投入2.34亿元,占亏损总额的比例为44%。

  在上市公告书中,公司也有这样的表示:结合实际经营情况,预计公司1月~3月实现营业收入0万元至200万元,主要受合作开发药品研发进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预计公司1月~3月仍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5000万元至-3000万元。

  对于今年一季度营收的大幅下滑,首药控股表示,公司的药品合作开发收入尚未到结算期,本期未确认药品合作开发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00万元。

  据悉,目前首药控股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研发管线共有22个在研项目,完全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各计11个。其中在自主研发项目中,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为SY-707,即第二代ALK激酶抑制剂。

  公司前期合作研发所产生的研发收入规模较小,无法覆盖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及经营投入,导致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未弥补亏损。

  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首药控股上市时,募集资金净额13.74亿元,而拟募集资金为20亿元,拟分别用于首药控股创新药研发项目、首药控股新药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和补充流动资金。那么问题来了,首药控股正处于持续亏损的局面,业绩表现如此,为什么还能够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首药控股科上市选择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不过,从首药控股股票上市后的短期表现来看,公司总市值已不足30亿元,与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要求的“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有差距。

  有医药企业第一季度营收为零

  事实上,像首药控股一样依照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不在少数,包括泽璟制药、百奥泰、神州细胞、君实生物、康希诺、前沿生物、艾力斯、欧林生物、金迪克、迪哲医药、上海谊众等多家公司。

  而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很低的也并非只有首药控股。如专注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其它重大疾病领域的亚虹医药2022第一季度主营收入9149.76元,2021年全年营收也才4574.88元,而2020年、2019年和2018年这三年收入均为零。

  甚至还有公司一季度营收为0。如由阿斯利康、国投创新联合成立的迪哲医药发布了一季报显示,归属净利润亏损约1.82亿元,营收为0。据统计,迪哲医药这个营收水平稳稳地位居A股上市公司倒数第一。

  还有专注于癌症和代谢疾病的海创药业第一季营收也为0元,净利润-8609万。海创药业还不只是今年一季度收入为零,2021年、2020年的收入均为零。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创新药企很多是靠资本投出来的,本身非常依赖融资性现金流,同时成功率也比较低,而且不少资本对风险较为敏感,一旦在后期销售上无法完成指标,很可能会引发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