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草、一头牛到一杯奶 我就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在伊利集团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套项目敕勒川生态牧场,1万多亩饲草种养结合用地泛出新绿;6000多头奶牛经过基因组检测筛选、培育扩繁,通过全智能无人挤奶系统完成生产。

  “不创新,无未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从一棵草、一头牛到一杯奶,伊利集团正全链条部署创新链,打造世界一流乳业生产研发基地。

  发展优质饲草种植

  如果说牧场是乳业的第一车间,那么牧草则是乳业的第一原料。近年来,伊利下大力气推动“种好草”工作,遵循“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出台种植奖励政策,鼓励养殖户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向种养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

  为了让奶牛从“有啥吃啥”到“啥好吃啥”,伊利积极攻关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返青项目。根据当地气候变化以及土壤特性,通过选择适宜品种、建植培育壮苗、统筹规划刈割、精准冬季灌溉等措施,自主创立了一套苜蓿越冬方案,整体返青率达到85%以上,提高了优质苜蓿供给率。

  “种好草”工作逐渐推广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通辽、兴安盟,并辐射到辽宁阜新、甘肃武威、山东潍坊、河南驻马店等地,产品由苜蓿青贮拓展到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燕麦青贮、玉米青贮、高粱青贮、小麦青贮。从阿鲁科尔沁旗5.5万亩优质饲草项目基地起步,伊利优质牧草示范服务基地面积已超20万亩。

  “伊利在种植牧草的同时,与全国280多座牧场合作,通过整合资源、选种选育、田间管理等措施,对各地牧场‘种好草’进行指导。”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韩吉雨博士介绍,伊利推动饲草种―管―贮―用产业链条各关键技术标准不断升级,制定了优质青贮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等详细操作流程,实现由产量管理向品质升级的转化。

  河北省福林牧场是一座存栏1000余头奶牛、日产奶量13吨的规模化牧场。随着养殖规模扩大,该牧场租赁了3000亩土地用于饲草种植。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为福林牧场提供了与国内农业大学联合选育的高品质青贮玉米种子,并将“遥感卫星+农业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引入牧场。不到半年时间,福林牧场奶牛平均日单产从20多公斤提升到35公斤,原奶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

  目前,伊利带动全国420多万亩青贮玉米种植,不仅保障了企业优质饲草供应,还为种植户带来超过25亿元收益。

  挖掘奶牛种质资源

  我国乳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优质种源高度依赖进口、育种评价体系不完善、遗传性能检测核心技术受限、良种奶牛高效扩繁受阻等瓶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伊利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尝试挖掘国内外奶牛种质资源并建立特色种质资源库。

  “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牛就是乳业的芯片。”伊利集团旗下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李喜和介绍,公司在呼和浩特打造了种公牛核心育种基地,并在国外建设了种公牛站,引进世界排名前十的种公牛改良国内奶牛种群。

  为了进一步加强奶牛育种工作、加快新技术研发,伊利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依托50万头奶牛的基础数据,开展富集奶牛新品系生物育种技术开发。同时,伊利成立了奶牛科学研究院,开展专业化奶牛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在现有中国荷斯坦奶牛遗传评估的基础上,伊利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奶牛育种数据库,加强奶牛种源关键繁育技术攻关,集成创新了奶牛全基因组检测与奶牛生产性能检测技术,每年培育顶级乳用种牛500头。

  “伊利为牧场提供了380多万元资金支持、全程种群改良技术支持,现在,牧场奶牛单产突破了40公斤。”河北唐山洪发牧场员工沈振东说。通过对合作牧场进行补贴,伊利帮助牧场提升奶牛种群建设进度,对奶牛品质进行升级。3年来,伊利累计为合作牧场发放良种补贴1500万元,购牛补贴1.2亿元。

  加强奶品质量管控

  养健康牛,产优质奶。在呼和浩特古城牧场,牧场主罗利恒点开手机上的“智慧牧场”系统就能轻松掌握每一头奶牛的健康、运动、膳食等情况。“现在,牧场1900头奶牛挤奶,每班只需要6个人就可以完成。如果是以前,30个人都忙不过来。”罗利恒说。人工减下来、数据跟上来。奶牛活动范围、进食比例更加详细,健康状况更加可控,单产从27公斤提高到35公斤,牛奶品质也提高了。

  通过实施“智慧乳业”战略,伊利开发了“牧场智能运营管理平台”,启动了“信息化牧场建设项目”“数字化牧场管理项目”“绿智能牧场构建工程”“智慧牧场转型升级工程”,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到牧场生产经营中,在饲草种植、饲料管理、奶牛饲养、保健繁育及牛奶的挤、储、运、收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确保奶品质量。

  除智能化建设,伊利还通过整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加强产品管控。2021年,伊利发布《牧场管理实战手册》,从牧场建设、种植管理、奶牛饲养、原奶生产、物流运输等全链条建立231项640条牧场管理标准。在生鲜乳质量标准方面,伊利从卫生、污染物、农残等方面,制定280项生乳内控标准。

  为解决一些牧场因招工难而出现标准化作业难以维持的状况,伊利开办“牧场专项班”“牧业精英班”等管理专项培训和专题讲座,开展远程直播培训489场次,覆盖23万人,为多地牧场人才培养提供综合指导。

  同时,伊利选调在奶牛科学研究院学习实践一年以上、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操能力的技术人员,组建嵌入式工作组,实施24小时驻场服务,帮助牧场开展质量管理、单产提升等工作。据统计,伊利开展奶牛养殖技术免费帮扶,近千个牧场奶牛平均日单产得到大幅提高,从2016年的25.89公斤提升到2021年的30.42公斤,奶品质量也明显提升。

  下一步,伊利将加快推进奶业集群项目建设,推进土地改良、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规模化养殖、奶牛品质提升、乳制品加工厂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