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跨界”涉足私募要有慧眼(上市前的私募融资)
日前,创业板公司优宁维的一纸公告显示,该公司拟与多家资管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引领接力行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暂定名)。这并非今年以来首家(拟)设立私募基金的公司。据统计,截至11月13日,今年以来已有近50家上市公司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
上市公司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比如从参与的上市公司看,其中就不乏行业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像新希望、恒瑞医药等都现身其中;从投资方向来看,生命健康、计算机、新消费、医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最受青睐。
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的关注。而且,上市公司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抑或有其他方面的考量。或为了整合行业资源,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或借助投资机构的专业优势,进入有前景的项目;或围绕产业链提前布局,提升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能力与综合竞争能力。
当然,除了专业投资公司,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与参股私募基金,个中均不无“跨界”的意味。上市公司参与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有几大问题须引起重点关注。
首先,无论是参与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上市公司都必须拿出真金白银。如果出资过多,或对上市公司的日常运营产生资金上的压力。A股市场上,并不乏不顾自身实力投资相关项目而“狮子大开口”的上市公司,最终无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其次,参与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并不意味着能够实现稳定盈利。像PE/VC的投资也是如此。PE/VC投资获利,往往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实现。一旦投资标的成功上市,往往会带来非常丰厚的收益,如果投资标的无法上市,则退出渠道非常窄,亏损也是常事。因此,上市公司参与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存在亏损的可能。
此外,某些私募基金的投资,亦不乏“打水漂”的情形出现。一方面,近几年来,不断有投资私募基金被骗的案例出现。相关骗局以高收益作为诱饵,吸引投资人的关注,结果连本金都赔光了;另一方面,某些私募基金专业性不足,投资决策能力较差,投资项目时看走眼,最终会导致上市公司所投入的资金全部打了水漂。
因此,上市公司参与设立或参股私募基金,虽然其中不乏机遇,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涉足私募基金行业,不能只靠运气,还须具备一双“慧眼”,否则,不仅不能为上市公司谋利,反而会把股东拖下水,这显然又是投资者不愿看到的。